本文转自:人民网-青海频道

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

春临高原,湟流春涨,润泽河湟万物。

近年来,湟水河出省境断面平均水质均保持在Ⅲ类,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作为黄河上游一级支流,湟水河流经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湟中区、西宁城区等人口、经济集聚区,如何加强湟水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流域水环境受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流域排水情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入河排污口又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口”,直接影响到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环境安全。

西宁7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2000余个入河排口,日常监管工作任重道远。为此,西宁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与城建部门衔接,在现有的113个市区雨水分区图的基础上,映射市区排口坐标,绘制包含西宁所有入河排口点位信息的西宁市市区入河排口地图,并由内向外辐射至周边县区,绘制县区重点排口地图,精准定位异常排口位置及涉及的市政管网,直击问题症结,缩短排查时限,提升工作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宁市市区入河排口地图(局部)。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直观而言,相比于普通地图,入河排口地图上增加了许多点位标注及数字标记,密密麻麻,结合点位及标注信息,便能从图上读取到任何一个西宁市的入河排口的位置、坐标及管网信息等。也就是说,在西宁,每一个入河排口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如同人一样,我们不仅能得知它的姓名、位置等信息,甚至还能顺着地图上的管网线路,精准识别其来龙去脉。

“西宁市的2000余个湟水河流域入河排口都能在入河排口地图上找到相对应的点位。”西宁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生态执法科负责人李杰介绍,自2024年年初绘制初版入河排口地图以来,截至目前,已吸纳多方建议,几易其稿,正式进入应用阶段。

“2023年5月份,文汇桥东南侧雨水排口水质异常,但排口上游管网十分复杂,加之时间久远等因素,仅凭我们环境局的力量,一时半会儿无法确定排口水质异常的原因。”西宁市城西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田贵良至今仍然记得去年这个排口水质异常问题。

混入生活污水的雨水进入湟水河,对湟水河水质会造成一定影响,情况比较紧急。

“当时,我们只能协调会同西宁市海湖新区管委会、西宁市排水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西宁市湟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大家一起前往现场确认管网的责任单位,查找问题症结所在。”李杰说道。

“现如今,有了这张图,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执法人员便能第一时间对标地图寻根溯源,尽可能减少会同其他单位工作人员一起排查的这项环节,缩减多方沟通的时间,提高整治的效率,做到早发现早治理早见效。”全程参与入河排口地图信息核实确认的工作后,田贵良对于这张图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他表示,尽管基层执法人员对于辖区各入河排口的点位等信息都心知肚明,但也不乏有些管网复杂及整治反弹的情况等,以入河排口地图为辅助,能实现高效排查溯源。

湟水湿地公园与白沙滩公园交汇处的景观湖的退水排口。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西宁市还举一反三,对湟水河干流及部分支流、重点区域、敏感区域以及可能存在疏漏的异常区域开展再排查再溯源工作,发现新增的雨洪排口等各类排口共400余个并纳入日常监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宁市城西区海湖桥下西侧火烧沟入湟排口。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

为更加精细化地管理入河排口,西宁市还通过再排查溯源工作,细化入河排口“一口一策”清单各项内容,完善“涉及管网类型”“对应雨水分区”“是否存在异常”等板块内容,全面掌握入河排口具体信息,梳理存在环境风险隐患排口,加密检查频次,及时重点关注,切实提升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