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还算稳定的清末朝堂,结果有一天大家突然开始争吵起来。

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认为应该出兵新疆,而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认为应该把钱用到海军建设上,双方因为这个问题争执不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左宗棠成功“脱颖而出”,带领大军西征并获得成功。

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曾国藩纵容手下大开杀戒也就算了。左宗棠在成功收复新疆后,居然也下令将俘虏全部杀掉一个不留,这究竟是为何?

海塞之争

左宗棠和李鸿章、曾国藩虽然都是“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还是有的。

要说这三人中最受大家敬仰的,那必然是左公左宗棠,其次就是曾国藩。

李鸿章这个人虽然为大清也做出了不少贡献,但他平常最喜欢干的就是贪污受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支持自己的海防建设难道真是为了国家海防考虑?当然不是。

在众多海军部队中有一支名为北洋水师的清朝海军部队,这支部队其实是李鸿章的私人海军。如果能得到清廷的海防支持,那北洋水师会得到一笔相当可观的军费。

北洋水师有钱了,他李鸿章自然也跟着一起享福。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李鸿章并没有想着争夺这笔军费,但因为一次事件的出现,海防就和塞防开始频繁吵架了。

1874年的时候,日本海军突袭我国台湾,那时候的清朝虽然已经岌岌可危,但他们还是提前进行了准备。

但奈何实力差距太大了,他们最后还是没能抵挡住,和日本签订了一个不平等条约。

清朝给了日本50万两白银,由此日本心满意足地撤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事件之前,“中亚屠夫”阿古柏在许多部落首领的支持下,公然出兵占据了我国新疆大片领土。

嚣张跋扈的他们还在新疆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企图将那片领土从我国分裂出去。

当时的清朝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等起义军反抗,外有众多西方列强侵扰,就连岛国日本都敢骑在大清头上。

曾几何时,我们华夏王朝可一直都是日本的老师。日本如此肆无忌惮,历代王朝根本不怕他们,接连将其打败,比如明朝的戚继光。

但是到了清朝这里,却被打得狼狈不堪,实属给先人丢脸。

当时的清政府由于忙着平定起义无暇他顾,所以阿古柏才敢趁乱占领新疆。

这时候北边的沙俄意识到了清朝正处于手忙脚乱之中,于是他们直接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

沙俄的这一行为引起了大清的不满,由此他们开始重视新疆事务,左宗棠就是负责解决这件事的主要负责人。

当时清廷还是非常支持左宗棠亲自带领大军收复新疆的。左公也是非常敬业,他连夜就制定出了最佳作案方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左宗棠准备带领大军西征时,日军突袭台湾的消息来了,这可把人家李鸿章“吓”坏了,索要军费的机会来了!

听说清廷要给左宗棠拨款,李鸿章急忙说道:“不行不行,你们也都知道了,面对日本海军我们毫无办法。”

“所以现在海防问题非常严重,我建议应该给海军部队拨款,这样才能更好地抵御外来入侵者。”

说句不太好听的,就算清廷把每年的收入都给了海军当军费,那清军还是打不过列强们的坚船利炮。

清朝已经落后了数百年,这不是靠那点军费就能暂时弥补的。

反正都是打不过,而且许多从海上来的入侵者主要是为了钱,所以海军打不过就打不过吧,大不了多给他们点儿钱。

但国土丢失了,那可不是给人家钱就能解决的。

反正海军军费给不给都是打不过,那还不如用来守住这点儿仅有的国土。相对于国土来说,那点儿赔款金额又算得了什么?

当然了,左宗棠并没有这么说,他只是强调如果整个新疆丢了,那蒙古就会不保,蒙古要是再丢了,那京城就不保了。

左公的军事智慧

最后清廷权衡利弊,支持左宗棠他们。收复新疆的征程终于开始了!

为表达自己定要收复新疆的决心,左宗棠还让人给自己打造了一口普通棺材。如果失败了,那他就自刎归天,然后用这口提前准备的棺材安葬自己。

有了军费,接下来就是战前准备了,军费虽然受到了影响,但战前准备和之前并没有什么太大不同。

左宗棠先是让手下购买了充足的粮食,并已经让人运到了新疆比较安全的地方。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嘛!

除此之外,开战前左宗棠已经让先锋部队到达了新疆哈密等地区。到了之后他们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同时建造了许多大型粮仓。

有水利工程的帮助,清军那一年获得了将近6000石的粮食,基本上够西征军吃半年了,由此粮食问题基本解决。

之后武器装备方面,这次的交战对手不只是有“中亚屠夫”阿古柏他们,还有北方强国沙俄。

不过那时候的沙俄和清王朝一样,也已经处于结尾阶段了。但毕竟人家经历过工业革命,论最根本的实力,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所以左宗棠不敢掉以轻心,这跟之前打太平军还不一样。此次必须得做好万全准备,所以武器装备注定是要更新换代的。

左宗棠还拜托清廷从德国那里买来了许多“义耳炮”,这种炮在当时来说还算比较先进,最起码比阿古柏他们的炮强多了。

此外,兰州制造局已经开始为清军连夜赶制新型枪炮了。简单来说就是仿制了一些德国枪炮,这些专门是为了打阿古柏准备的。

当然了,这些枪炮肯定比清军之前的枪炮好用多了,就是太耗军费了。

清廷虽然给左宗棠拨了款,但还是不够用啊!

这次西征如果按照正常发展的话,估计起码三年开外了。为了能够在两年之内解决沙俄和阿古柏,左宗棠才提前准备粮食和先进的枪炮。

只有尽快结束战事,花的钱才会越来越少。

那军费不够了怎么办?只能借洋款。

当时大清朝也是挺亢奋的,他们为了让左宗棠全力以赴,所以大气地说道:“只要边塞安宁,何愁千万金?”

朝廷表明了会全力支持,哪怕借钱也没事,难道这就是大清最后的骨气吗?

虽然朝廷话是这么说,但左宗棠已经在尽力节省军费了。

大军出征前左宗棠对士兵们说道:“此次山高路远,而且到了新疆恐有水土不服,我们的敌人实力也很强,这就意味着此战会非常凶险。”

万全之仗

“但我并不会强制大家一定去,想要跟随我出征的自然欢迎,也会给予最优厚的待遇。当然要是不想跟着去的,我们也不会强求,可以自行离开。”

自行离开的将士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左宗棠还给了他们一笔钱作为路费。

当时预计出征的大概有八万人左右,结果到最后真正参与作战的只有两万多人。

虽然兵力比之前少了许多,但在左宗棠看来无伤大雅,反而有利于增强部队凝聚力。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留下的这些士兵不是为了钱就是为了国家完整考虑,不论是他们出于什么目的留下来,最起码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目的全力作战。

所以这2万多大军都是精锐部队,战斗力丝毫不逊于之前的八万人,正所谓:“兵不在多而在精。”

而且士兵数量大大减少,还能节省军费开支,节省出来的钱可以用来买先进装备。

在左宗棠的严格治军下,清军焕然一新。虽然穿的衣服还是之前那样,但是武器装备和士气绝不可同日而语。

整顿好军队后,左宗棠实施提前制定好的作战方针。据情报得知,阿古柏在北疆的势力比较薄弱,所以他便制定了“先北后南”的计划。

先攻打北疆并不只是因为敌人守军力量薄弱,还有这利于后面清军收复伊犁,实乃一举两得的决策。

接着另一个决策是“缓进急战”,“缓进”就是前面提到的各种准备事宜。

只有做好万全准备,打倒强敌的可能性才会大大提高。

“急战”说白了就是速战速决,毕竟大清非常缺钱,能尽早结束自然再好不过了。

在左宗棠的英明指挥下,清军很快就打败了阿古柏,并成功收复了之前丢失的国土,最后阿古柏兵败自杀。

在清军的猛烈攻势下,沙俄被迫和清政府签订了《伊犁条约》。这个条约是不平等的,清朝也只是收回了部分领土。

但这已经很不错了,最起码沙俄撤出了我们的国土。

面对投降的阿古柏士兵,左宗棠下令全部杀掉,一个不留。

如果赦免了这些俘虏,谁又能保证会不会出现下一个“阿古柏”,所以为了大清国土着想,也只能这么做。

这些士兵大多都是外国人,所以杀掉并没有什么不对,而太平军是我们华夏同胞,所以左公的屠杀和曾国藩的剃头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万幸有左公,国土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