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

“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与人交往,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人在交往之初便盛情相待、推心置腹,而有人则害怕受到无端伤害,总会刻意保持距离。

其实,交浅言深和故意疏远,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不是人与人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人际交往中,只有守好界限,把握好交往的分寸,方能收获一段良好且持久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曾说:“话到嘴边留半句。”

当两个人的关系还没有到亲密无间的地步时,切忌推心置腹、无话不谈。

这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随时都会给你在暗地里使绊子。

朋友小张,在一家公司做业务经理。

有一回,他去参加一场商业聚会。在会上,小张和一位新认识的朋友王狐,不经意间就聊了起来。

在交谈之中,他才发现两人的业务相近。彼此越说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耳热酒酣之后,小张就拉着王狐,一起讨论公司的新业务。

王狐听得很仔细,还时不时询问一些细节问题。

小张丝毫没有保留,有问必应、知无不言,一时之间把项目方案说了个七七八八。

看得出来,王狐对小张的方案很是赞赏,他不停地竖起大拇指,表示认可。

小张见了,自是高兴,于是越发侃侃而谈。

临别前,两人互换了名片,并留下了联系方式。

没过多久,当小张准备跟客户开展新的业务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客户告知小张,别的公司已经在做了,并签了合同。

小张细细查了一下这个捷足先登的公司,发现负责人竟然是王狐。

上级领导发现是小张泄密后,就立刻把他开除了。

此时的小张,早已后悔莫及。

正所谓“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

关系不熟时,千万别掉以轻心、别掏心掏肺。

你对人毫无保留、和盘托出的坦诚,不一定能换来同等价值的回报。

你的坦诚与热情,一旦被有心人利用,最终只会成为刺伤你的利器。

只有交情到位了,彼此之间的交流才可以更进一步。

《论语》中有一句特别有名的话,叫“过犹不及”。

说的是,说话做事要是超过了适宜的限度,反而不好。

与人相处时,如果对人过于热情,不仅达不到关心他人的目的,甚至极有可能使彼此的关系破裂。

网友@小夏家所在的社区里,搬来了一位离了婚、独自带孩子的邻居阿姨。

这位单亲妈妈的日子,过得特别辛苦。

当时,社区里的几位婶婶了解情况后,对她很同情。

每每遇见,她们都免不了要嘘寒问暖一番。

久而久之,大家逐渐熟络了起来。这个时候,婶婶们便少了许多顾忌。

她们开始以老熟人自居,以关心为由头,忍不住向邻居阿姨打听她离婚的细节。

于是,她们知道了这位单亲妈妈那段不堪回首的不幸婚姻。

丈夫家暴、出轨,两人离婚多年,他也从未给过孩子半分生活费。

自那以后,她们再和邻居阿姨见面,必然会对阿姨的前夫一顿痛斥。

其实,这位阿姨本来就不愿意旧事重提,只是捱不过几位热心邻居的“关心”,这才将尘封的往事忍痛告知。

可这几位婶婶,一次又一次地将她早已结痂的伤口反复撕开。

长此以往,阿姨便有意不再和她们见面。

过了一段时间,当她们想起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这位阿姨时,才发现人去楼空,早就已经搬离。

网上曾有这样一句话:“过度热情是所有烂结果的起因。记得,保持距离、学会克制。”

很多时候,许多人往往以热情之名义,行伤人之事。

这些热情的“关心”,就如同撒在伤口上的盐、捅在心口上的刀子,让别人的身心越发伤痕累累。

与人相交,不过分热情,是成年人该有的自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林徽因与美国汉学家费慰梅,在北平美术俱乐部相结识。

由于两人都热爱中华文化,所以她们一有机会,就一起学习和探讨。

久而久之,她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可尽管交情匪浅,费慰梅却很少去打听林徽因的秘密。

那时候,林徽因的情感绯闻被外界传得纷纷扬扬。

不少人都向她打听消息,使她心烦意乱。

而费慰梅却一次也没有询问过她,自始至终都默默陪伴在林徽因左右。

她陪林徽因聊天说话,排解郁闷,用最简洁的方式给予最坚定的支持。

多年以后,林徽因还在文章中,一再感谢费慰梅当年的陪伴和理解。

抗战爆发后,费慰梅选择离开中国避难,林徽因则选择与祖国共患难。

远隔重洋的二人,时常通过书信来往。费慰梅知道林徽因颠沛流离,生活艰难。

但她从来没有劝过林徽因放弃,而是义无反顾地坚持给她寄生活物资。

就这样,她们两人的距离虽相隔千里,但彼此的关系并没有疏远,反而日渐深厚。

真正的知己,既可以推心置腹,又能保持彼此的独立感。

网上曾有这样一句话:“成年人之间,再亲密的关系,都应该保持距离。”

是的,无论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都需要有自由的松弛感。

没有边界感的关系,最终的结局自然容易伤了彼此。

不妨收起你的热情,对“社交”淡然处之。

只有保持适度距离、张弛有度的交往,人际关系才会变得越来越舒心。

看过一组有趣的数据:

“人这一生,会遇到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生命中的诸多人,都只是过客而已。

如果你对所有的关心,都一味热情相对,结果未必如你所愿、达到预计的期许。

不冷不热、亲疏有别,才是与人打交道的最高级状态。

余生,愿你我都能牢记温水效应,拿捏好交往的分寸,收获舒适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