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灯笼,清朝御用手艺人不惜拆除自己的百年老宅,后来灯笼被当成国宝挂在天安门城墙上,其中一对还拍出1380万元的天价。
1949年,即将举行开国大典,天安门前被治理得整洁干净,周总理也下达指令,希望能够把天安门城楼布置得尽可能喜庆一些,尤其是着重红色元素。
红色元素本身就是中国人喜欢的元素,也能凸显出革命的成功,新中国的胜利。
随后,很多人上交了自己的方案,在众多提案中,八盏大红灯笼的提案得到了周总理的认可。
只是,天安门城楼有三十多米高,挂在这里的灯笼,直径怎么也得两米多才可以,此时距离开国大典并没有多长时间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八个这么大的灯笼的手艺人可不好找。
而且,灯笼是开国大典使用,身兼重担,绝对不能出纰漏。
负责人翻遍北京城,找寻了多位老师傅,都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所幸,有一位老师傅推荐了曾经是清朝御用手艺人的尹作滨。
这天,以尹作滨为代表的几位手艺人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现场勘查过后,尹作滨认为,时间紧凑,这么大的灯笼,等制作好之后抬上来是不太现实的,而且也没有这么大的制作场地,只能直接在城楼上制作。
说干就干,尹作滨当即就准备材料,带着几个徒弟忙活起来,很快第一个灯笼的骨架就搭起来了,还没等众人高兴,却发现灯笼出现了问题。
因为天气等原因,作为灯笼骨架的竹子开裂了。
之前还从来没有人制作过这么大的灯笼,目前现有的材料根本无法支撑这么大的灯笼,现去找吧,时间上又来不及。
这该如何是好呢?
眼见着没有几天就到开国大典了,尹作滨心急如焚,最终,决定拆除自己的老宅,用作灯笼的原材料。他知道,老宅的慈竹柔韧且坚固,用来搭建灯笼最为合适。
最终,在几人没日没夜的赶工下,八个大红灯笼终于制作完成。
每个灯笼都巨大无比,足足有八十多斤重,能够容纳得下四个人坐一桌打麻将,还是众人用抬轿子的方式,一点点地把八个灯笼挂上去的。
1949年10月1日,这八个大红灯笼,和全国人民一起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直至新中国成立45周年时,这八盏大红灯笼才被摘下,收藏于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其中一对灯笼因被捐赠于贫困山区而拍卖,一位商人以1380万的天价将其拍下。
这八盏大红灯笼,不仅仅是天安门城楼上的装饰,更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代表了中国崭新的面貌,彰显了前辈们的大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