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风华》当中:胡善祥是御史御史景清的次女,也就是孙若微的妹妹;作为靖难遗孤与姐姐分开,被皇太子朱高炽所救,留在宫里做了宫女。正是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让胡善祥养成了非常复杂的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善祥有野心并不想一辈子都只是一个宫女,便想尽各种办法想要成为太孙妃。而且因此跟汉王朱高煦有了联系,朱高煦决定将胡善祥推荐给父皇朱棣,让其做侄儿朱瞻基的太孙妃,但是却在此之前糟蹋了胡善祥。

在汉王的推荐下胡善祥如愿做到了让太孙妃的位置上,而她的妹妹孙若微则被封为太孙嫔。

朱瞻基登基后不久,便废掉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将孙若微扶正为皇后;

胡善祥所生的儿子朱祁钰也跟对母亲一起从小便生活在冷宫之中,而孙若微所生的儿子朱祁镇则是被封为皇太子,在朱瞻基病逝后坐到了皇位上。然而朱祁镇御驾亲征时被瓦剌人俘虏,朱祁钰被推上了皇位,胡善祥得以重见天日。但是胡善祥本性难改,活活逼死了自己的儿媳与孙儿,朱祁钰无后,自此以后便变得疯疯癫癫。

当然这只是剧中的胡善祥,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胡善祥并非靖难遗孤,而是光禄卿胡荣的第三女,胡善祥有一个姐姐胡善围在宫里做女官。胡善祥之所以能够成为太孙妃,是因为她颇有贤名,举止非常端庄,永乐十五年朱棣亲自将胡善祥选入宫成为皇太孙朱瞻基的太孙妃,也就是未来的太子妃,甚至是未来的皇后。

宣宗继位后,胡善祥自然是当之无愧的皇后。

胡善祥虽然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但是她善良忠厚,也不会主动争宠,所以宣德皇帝并不宠爱她。胡善祥并未为宣德皇帝生下皇子,而是生了两位公主:顺德公主与永清公主。

宣德皇帝宠爱贵妃孙氏,并且在孙氏生下皇子朱祁镇后,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给废掉了,理由很牵强:皇后胡氏无子多病。而且还让胡善祥主动辞掉自己的皇后之位,自此以后胡善祥便身居长安宫做了道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太后(诚孝昭皇后)非常同情胡善祥,会让胡善祥经常与自己同住清宁宫,而且若是宫中有宴会,张太后也会让胡善祥端坐孙氏之前。在张氏的庇护下,胡善祥的日子过得还算舒心。1443年在诚孝昭皇后张氏病逝后仅一年,胡善祥也病逝了。

朱祁镇虽然将其追谥为“恭让章皇后”,但是并不配享太庙。

而胡善祥所生的两位公主:

顺德公主,下嫁石璟,年仅24岁病逝。

永清公主早夭,在生母胡善祥去世后附葬在生母陵寝旁。

除了恭让章皇后胡善祥外,朱瞻基还有一后十二妃,但是这一后十二妃中,却仅有一后两妃为朱瞻基生下皇子公主,而且朱瞻基一生仅有两位皇子出生。

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看看:朱瞻基的后宫妃嫔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结局如何?

朱祁钰的生母是吴贤妃

贤妃吴氏在洪武三十年出生,永乐十年16岁的时候被选入内廷侍奉在皇太孙朱瞻基的身边。宣德三年生下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钰,吴氏也母凭子贵被封为贤妃。不过吴氏与儿子朱祁钰并不生活在宫里,而是被朱瞻基长时间藏在宫外,一直到宣宗病逝之前,才将吴氏与儿子朱祁钰接入宫中,交给自己的生母张氏庇护。

吴氏入宫后不久朱瞻基便病逝了,有儿子的嘱托在,张氏善待了吴氏母子,将朱祁钰封为郕王,并且修建王府让吴氏母子居住。若是吴氏与儿子这样安稳度过余生,也算是有福气的了。然而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彻底改变了吴氏母子的命运。

正统十四年(1449年)此时的张氏早已去世多年,后宫中以孙太后(朱祁镇的生母)为尊。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瓦剌,结果20万大军全军覆没,朱祁镇被俘。

一时间,大明王朝无主。

朱祁镇最年长的儿子朱见深尚且只有两岁,自然不能处理朝政事务。就这样朱祁钰被推上了皇位,史称明代宗。

即便是哥哥朱祁镇回到了京城,朱祁钰也没有让位的意思,而是将哥哥幽禁于南宫。

自己亲生的儿子做了皇帝,吴氏的地位自然随之提高,被尊为皇太后,与孙太后(宣宗最宠爱的孙皇后,朱祁镇的生母)并尊。应该说儿子在位期间,是吴氏一生中的巅峰时刻,吴氏的亲弟弟吴安被封为安平伯。

然而吴氏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太久,景泰八年在南宫幽禁多年的朱祁镇复位,重新坐到了皇位上,将弟弟朱祁钰降为郕王,幽禁在西苑,没多久朱祁钰便去世了。

儿子的皇位没了,吴氏的身份自然也随之改变,被降为宣庙贤妃。

天顺五年(1462年,朱祁镇复位后的年号),吴氏病逝,结束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

关于吴氏的身世还有一种说法:吴氏原本是朱高煦汉王宫的宫人,汉王朱高煦谋反被擒,自然汉王宫的宫女全部充入后宫为奴。但朱瞻基看中了吴氏,将吴氏安顿在了宦官陈符家中。

吴氏得朱瞻基宠幸后,于宣德三年生下次子朱祁钰。

确实作为罪臣的女眷,吴氏确实不适合入宫成为皇帝的妃嫔,可见这一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身贵勋家族的国嫔郭爱

郭爱是明朝有名的才女,而且她的出身还是很高贵的:

她的祖父是明朝开国功臣武定侯郭英

她的祖姑母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妃子郭宁妃

她的大伯是朱元璋的女婿、永嘉公主的驸马郭镇

她的二伯郭铭被追封为武定侯,而郭铭的儿子郭玹,也就是郭爱的堂兄承袭武定侯爵位,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位武定侯。

她的三伯父郭镛则是做到了中军都督府右都督的位置上

她的三姑嫁给了朱元璋之子辽王朱植为辽王妃

她的五姑姑则是嫁给了朱元璋之子郢王朱栋为郢王妃

而她的堂姐、二伯父郭铭的女儿则是明仁宗朱高炽的恭肃贵妃

至于郭爱的父亲郭钰则是祖父郭英的第八个儿子

了解明史的应该知道明仁宗朱高炽十分宠爱恭肃贵妃,爱屋及乌自然非常重视郭氏一族。郭爱的兄长郭武本就才学出众,再加上是恭肃贵妃的堂弟,所以仁宗对郭武很是器重,便将郭武一家全部召到京城居住。而郭爱,便跟随父母兄长一起来到京城。

宣德三年时,郭爱被宣宗选入宫中为妃。

但是仅入宫二十天,郭爱便病逝了。

很多人认为郭爱是殉葬于宣德皇帝朱瞻基的,毕竟郭爱在去世前不久曾写下《京邸病革自哀》,难道不是在为自己的殉葬有感而发的吗?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郭爱在入宫前便已经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所以便写下了《京邸病革自哀》。果然不出郭爱所料,入宫仅二十天郭爱便病逝了。宣德皇帝将大才女郭爱,追封为国嫔,陪葬与景陵。

宣德皇帝朱瞻基最宠爱的孙皇后

孙氏的出身其实并不高,父亲孙忠是永珹县城的主簿。虽然明朝的后宫妃嫔并不是很注重出身,但孙氏若无人推荐的话,也很难入宫。

永乐八年,朱瞻基已经成年,到了可以选太孙妃的年纪。

巧的是皇太子朱高炽发妻张太子妃的生母也是永珹人,得知孙忠之女孙氏颇为贤德,便在入宫的时候向女儿推荐了孙氏。

张太子妃便向朱棣推荐了孙氏,朱棣下旨将孙氏召入宫中留在太子妃宫中由太子妃教养,其实这一年孙氏只有10岁而已。

后来皇太孙朱瞻基大婚,孙氏并未被封为太孙妃,而是被封为太孙嫔,因为朱棣亲自为太孙挑选了一位端重贤德的女子为太孙妃,此人便是胡善祥。

孙氏没有被封为太孙妃,张太子妃的生母颇有不满,便跟女儿唠叨。不过张太子妃向来贤德,并没有因为此事而有怨言。

1426年,仁宗朱高炽病逝,朱瞻基作为皇太子登基称帝。

孙氏因为得宠而直接被册封为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胡善祥。

而且朱瞻基还给了孙氏一份荣宠:按照祖制,胡善祥被册封为皇后时要被赏赐金册金宝,而贵妃以及贵妃以下的妃嫔有册但是无宝。但是朱瞻基偏爱孙氏,便在请示生母张太后后,给了孙氏册宝。

其实此时孙氏已经有了“皇贵妃”之称,只是并非正式册封而已。

毕竟在宣德二年十一月孙氏生下皇子朱祁镇后不久,朱瞻基便逼着皇后胡善祥辞掉自己的皇后之位;紧接着朱瞻基便将孙氏扶上了皇后之位,就这样孙氏成为朱瞻基的第二位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善祥虽然被废,但是张太后怜悯她无错却被废,对其颇为照顾。若是内廷朝宴,张太后都会让胡善祥的位居在孙氏之前,此举让孙氏颇为不满。但张太后毕竟是皇帝生母,孙氏也无可奈何。

宣德十年,朱瞻基病逝。

张太后被尊为张太皇太后

孙氏则是被尊为孙太后

朱瞻基唯一的嫡子朱祁镇登基,因年幼不能亲政,朝中由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溥)辅佐处理朝政,但是都需要请奏张太皇太后、孙太后之后,才可施行。

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诚孝张皇后)、皇后(孝恭孙皇后),然后施行

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孙氏便让朱祁镇唯一的弟弟朱祁钰监国。然而朱祁镇兵败土木堡被瓦剌人俘虏,孙氏与儿媳钱皇后立刻筹措了不少财物作为赎金,希望瓦剌人能将朱祁镇放回来。

这年八月,孙太后命朱祁钰监国,于谦为兵部尚书,担负起备战御敌的重任。

朱祁镇御驾亲征时带走了大明王朝的精锐部队,留在京城的大多都是老弱。面对瓦剌大军的进犯,朝中大多数大臣都建议南迁南京,但是孙氏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将朱祁镇唯一的弟弟朱祁钰推上了皇位。

朱祁钰虽然再三推让,但是宣德皇帝只有这两个儿子,朱祁钰作为朱祁镇亲弟,不得不担负起重任,即位称帝。同年十二月,孙氏加尊号为“上圣皇太后”。与此同时,孙氏将自己的亲孙朱见深封为皇太子。

瓦剌远在漠北,孙氏担心儿子,便多次送去御寒的衣物。

然而儿子好不容易回到京城,却被已经稳坐皇位的朱祁钰囚禁了起来,不得自由。紧随其后,孙氏亲自册封的皇太子朱见深被朱祁钰废掉,改由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在朱祁钰在位期间,孙氏细心地保护好自己不得自由的儿子朱祁镇,还有尚且年幼的废太子朱见深,以待来日。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但是还是坚持拒绝将朱见深复立为太子(此前朱见济已经病逝,朱祁钰没有其他的儿子)。石亨在帮助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之前,曾先请示孙氏,孙氏明确地支持石亨等人,就这样朱祁镇重新坐到了皇位上。

朱祁镇复位后,将自己的生母孙氏上徽号“圣烈慈寿皇太后”。自孙氏开始,明朝后宫才正式有了徽号。1462年,朱祁镇复位的第六年孙氏病逝,同宣德皇帝合葬于景陵,并升附太庙。

除了英宗朱祁镇外,孙氏还为宣德皇帝生下一位公主常德公主。正统五年,常德公主被弟弟英宗朱祁镇封为常德长公主,下嫁忠武公薛禄的儿子薛桓。朱祁镇病逝后,其长子朱见深登基,将姑姑常德公主封为常德大长公主,成化七年(1470年)常德公主病逝,终年47岁。

殉葬的十位妃嫔

在明朝初期,皇帝去世需要活人殉葬,说白了就是皇帝生前侍奉的妃嫔。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妃嫔都会殉葬,殉葬的妃嫔基本上是无所出,而且地位并不高,没有尊号的妃嫔。

除了废后胡善祥、孙皇后、吴贤妃外,宣德皇帝后宫中活着的妃嫔,一共十位全部殉葬:

何氏被追封为端静贵妃

赵氏被追封为纯静贤妃

吴氏被追封为贞顺惠妃

焦氏被追封为庄静淑妃

曹氏被追封为庄顺敬妃

徐氏被追封为贞惠顺妃

袁氏被追封为恭定丽妃

诸氏被追封为贞静恭妃

李氏被追封为恭顺充妃

何氏被追封为肃僖成妃

结语

在朱瞻基所有的妃嫔当中,最为悲情的便是被废的废后胡善祥。胡善祥因为端庄贤德被朱棣选为太孙妃,被封皇后以后仍旧安分守己,端庄持重;只是胡善祥虽然是一位母仪天下的合格皇后,却并不得宠于宣德皇帝。

最终落得一个被废的结局,胡善祥无错被废,惹得天下人为其怜惜。

其实朱瞻基在后来也为废后一事而后悔,说自己是年少冲动才会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废掉。

好在,胡善祥在此之前,已经为宣德皇帝生下两位公主,也算是无憾了。

但不管如何,胡善祥既已被废,便不可能再复立为皇后。更何况皇后之位上已经端坐着朱瞻基一生的挚爱孙氏,孙氏为朱瞻基生下一儿一女,母凭子贵被封为皇后。

孙氏虽然“抢了”胡善祥的皇后之位,但她仍旧不失为一位传奇女子:

儿子被瓦剌人俘虏,面对瓦剌的步步紧逼,她没有妥协退让,而是以朝政为主,将非亲子的朱祁钰推上皇位;而且拒绝南迁,拒绝和谈,在于谦的帮助下,守住了北京城。

单这一点孙氏便令人佩服,后来在朱祁钰无子还不肯将自己的亲孙朱见深封为皇太子时,孙氏赞同石亨等人发动南宫之变,让自己的儿子重归自由,重新坐到了皇位上。

而朱祁钰的生母吴贤妃,虽然因为儿子做皇帝短暂辉煌过,但她的一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默默无闻的,哪怕是生下儿子也没有被接入宫中;一直到宣德皇帝病逝前,才被承认。儿子朱祁钰被降为郕王后,吴氏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对于吴贤妃而言,她的太后梦就像是镜花水月一般,很快便消失了。

至于大名才女郭爱,对于朱瞻基而言,更多的像是一个过路人。刚入宫二十天便病逝,或许对于朱瞻基而言,让已经病重的郭爱入宫,不过是巴结郭氏家族的一种策略,无关情爱。

而朱瞻基其他的妃嫔,并不得宠,在生前并没有名号,在宣德皇帝死后自然难逃殉葬的命运。不过朱瞻基除了胡善祥与孙氏所生三位公主外,还有一位公主,是一位女真妃嫔所生。不过关于公主与女真妃嫔,并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相比这位女真妃嫔大概是不得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