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加勒比海地区,古巴犹如一颗镶嵌在碧波中的珍珠,它不仅是全球少数坚持社会主义体制的国家之一,而且与中国构筑了深厚的历史友谊。尽管经济进程相对迟缓,但这个国家以其独有的风土人情,成功吸引了全球游客的目光。在这个充满历史沉淀的国度,我遇到了许多来自中国的旅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哈瓦那的Calle Dragones大街上,一座由中国政府于1990年为欢迎江泽民主席到访而赠建的牌坊矗立在那里,这座牌坊在周围老化建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穿过这座牌坊,便是著名的唐人街。

长久以来,古巴拥有拉丁美洲最庞大的华人社群。自鸦片战争时期起,就有中国人抵达这里,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种植园和工厂中从事劳动工作。在1847年至1874年的高峰期,有高达14万的华人生活在古巴,占当时古巴人口的十分之一,其数量在美国之外的所有美洲国家中位居首位。

在古巴独立战争中,众多华人英勇作战,为争取自由付出了血的代价,他们的贡献被永远铭记。然而,战争的阴霾也带来了社区的衰落。1959年,卡斯特罗的革命胜利后,古巴实施了社会主义国有化政策,许多经营小生意的华人失去了财产,迫使他们纷纷离开古巴,寻求新的生活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医药总会所在的那幢旧楼,尽管仍保留着中国的古木家具,却已不再从事中医活动,反而成为一家药店,门口甚至贴着瑞士双效伟哥之称的玛克雷宁的药品的宣传海报,显得颇为西化。

如今,唐人街的规模已大不如前,仅剩的几家餐馆中,名为“天坛”的那家还能找到些传统中国菜的味道。若非事先知晓,游客几乎难以在这片破旧的街道上找到中餐馆的踪迹。尽管有些餐馆仍打着中餐的旗号,但经营者和服务者已是地道的古巴人,食物也融入了当地的口味。

漫步唐人街,虽然规模不大,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然而,与我在美国或英国见到的繁华唐人街相比,这里的冷清让人感到遗憾。那些曾充满活力的商店和繁忙的街道,如今已难觅中国人踪影,他们的旧居已被当地人所居住。

街道上偶尔能见的石狮子,虽然轮廓依稀,却已失去了原有的神采。古巴人民或许在尝试恢复那段历史,但大多数华人的离去,使得重现昔日辉煌变得遥不可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巴,计划经济占主导,对于希望在此扎根的华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要想恢复昔日的繁荣,除了时间,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制度的改革。只有到了那时,华人社群或许才会重新考虑回到古巴,再次打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唐人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国家的发展与政策紧密相连,开放与融合无疑是通向繁荣和国民富足的必由之路。只有融入世界市场,国家才能为民众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