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简单的说说五棵松这个地方的历史吧,五棵松在如今北京的海淀区,在最初的时候,这里其实就是一座坟墓,是清朝提督绍英的坟墓,因为墓园里面有五棵十分明显的古松树,故而就被人们称之为“五棵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棵松这地方十分的荒凉,晚清的时候,这地方时常有盗贼出没,即使是到了民国年间,这里也是穷苦人扎堆的地方。当然了,也是土匪盗贼的聚集地,因此,只要一提到五棵松,大家伙就是眉头一皱,压根不敢单独路过五棵松。要路过五棵松的时候,大家伙都会三五成群结伴而行,在哪会面呢?就在那五棵松树集合,久而久之,“五棵松”这名字也就这样约定俗成的叫开了。

五棵松这地方得到真正的发展,是在1946年,截止到1949年建国后,尽管五棵松经过了差不多三年的发展,成为了一个新城区,而且也逐渐变得繁荣,也有比较完善的市政设施,但是,毕竟时间短暂,只有不到三年的发展时间,各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

因此,新中国建立之后,确定北京新城市规划构想的时候,否决了梁思成在五棵松打造新行政中心设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五棵松打造新的行政中心,要投入不少的经费和人力进去,势必是巨大的浪费。而老城区虽然比较破旧,但有可利用的,现成的设备和资源,在经费的投入上相应的就少了很多。

北京新的行政中心也就确定在了天安门附近,万人大会堂的选址也就定在了天安门,那么,问题来了,具体把万人大礼堂放在天安门的什么地方呢?

当时,有人直接提出就放在天安门广场上,这个提议刚冒出来就遭到了否决,理由很简单,尽管从理论上来说,广场上能容纳下万人大礼堂,但是那样整个布局就太紧凑了,和周围的各种建筑显得十分的不协调。

这其中讨论的过程有很多次,也很坎坷,我就不详细讲述了,一直到1958年9月10号,才最终确定下来万人大会堂的具体位置,就是修建在天安门广场的西侧,也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人民大会堂。五天之后,9月5号这一天,大会堂的第一份设计初稿就出来了,这初稿里只设计了一个万人大礼堂,后续的几轮设计中,逐渐又增加了新的厅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的时候,原本的构想只是想简单的修建一个,可以容纳上万人集会的礼堂罢了;但是到了1958年,为了迎接新中国建国十周年庆典,为了彰显出新中国建国十年来所取得的建筑成就。于是乎,就打算在北京兴建十大建筑作为建国十周年的庆典礼物。

这“万人大礼堂”也就被拔高了地位,被定为十大建筑之首,随着地位得提高,只是单纯的修建一个“万人大礼堂”也就变得不太符合了。于是乎,在后续的设计中,也就不断给这个大会堂增添了新的厅室和功能,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人民大会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