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皮婉婷、全媒体记者章娜、实习生秦昕摄影报道:“丝线”勾勒下,一匹白色“骏马”仿若脚下生风,奋蹄奔腾,神态恣意潇洒……你敢相信,如此画面竟是由一根根头发绣出来的?

作为一种特色民间手工刺绣艺术,我省非遗“东湖赣发绣技艺”(下称赣发绣)传承至今已经五百余年——绣工以针为笔、发为线,绣品栩栩如生,绣出大千世界。4月26日下午4时,本报全媒体平台将推出融媒体直播节目“非遗之光·赣发绣”,邀请赣发绣第十七代传承人陶永红为大家现场展示精美的赣发绣绣品,并用头发绣出大美滕王阁,揭秘青丝如何入画,头发如何绣出“花”。

山水风景、人物肖像、漫画简笔、家书家训……走进江西省赣发绣展示馆,仿佛进入了南昌传统手工刺绣艺术的宝藏天地。馆内的桌面和墙壁上陈列、展示了各种刺绣作品,跃然“布”上的绣品栩栩如生,十分精美。

一缕青丝能做什么?陶永红介绍,发绣是中国传统工艺品种之一。赣发绣作为民间刺绣的一个分支,则是在赣绣基础上演变而来,以发丝为线在布织物上进行刺绣的一种特色民间手工刺绣艺术,“写”字、“画”画都不在话下。500余年前,江西南昌宁王府中的娄妃便以发丝“写”下“屏翰”二字。

“头发掉落后生命力有120天,不用经过特殊处理就能用作绣线。”陶永红告诉记者,头发具有光泽感、富有弹性,耐腐蚀,配合其精心研发的高密度、高平整度的绣品底料——记忆布,一旦绣好,绣品便可水浸、擦洗,能长久保存。

历经数百年传承,赣发绣浸润着一代代绣工匠心。2010年,赣发绣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赣发绣已将所有工序及流程标准化,共有24道工序、62道流程、24套针法、20套辅助针法,一年可做出6万幅作品。陶永红也在继承发绣传统的基础上,研发出“钉针法”“涡纹针法”“叠加乱针法”等绣法,将“墨绣”拓展为“彩发绣”——她研制出660余种彩色漂染,使赣发绣突破国画的远山近影等问题,更具表现力。

《非遗之光》·赣发绣将深度挖掘赣发绣技艺背后的非遗特色,为大家讲述赣发绣背后的传承、创新故事,揭秘青丝如何入画,头发如何绣出“花”,敬请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班编辑:范晶

值班审核:周艳华

值班编委:朱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