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呢,高加索小国格鲁吉亚卷入了一场舆论风波。自本月15日开始,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街头,近万名民众手持格鲁吉亚和欧盟旗帜,聚集在格鲁吉亚议会大楼之外进行持续抗议。而在格鲁吉亚议会大楼内,更是上演了“全武行”,执政党“格鲁吉亚梦想”党议会领袖姆迪纳拉泽,与反对党“公民党”领袖叶利萨什维利公开发生肢体冲突。

那么,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场政治风波呢?答案就是《关于外国影响透明度法案》。这份法案自去年2月被首度提交至议会后,就引发了国内外的各项争议。这份法案的核心内容,直指那些收入20%以上来自境外的组织,该法案要求这些组织必须进行专门登记,否则将面临高达1万美元的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乍一看,似乎只是对涉外组织的规范化管理,但为何却引发了如此大的争议?答案,或许就隐藏在这场看似普通的立法背后,那些关乎国家主权、公民自由、东西方角力的深层次议题。首先,这份法案为何会引发争议呢?实际上西方媒体以及反对党,都给这份法案扣上“反西方”的帽子。

我们知道,所谓的“境外组织”,我们也叫做“境外非政府组织”或者NGO,大多是由西方国家开设的,这些组织名义上打着“非政府”、促进地区发展的名号,其中却有不少,就是受到西方政府暗中操纵,一旦到了合适的时机,这些NGO就容易成为“颜色革命”的推动者。因此,加强对这些NGO的监管,也无可厚非。

但是这事,为啥在格鲁吉亚就难以推行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格鲁吉亚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复杂国际关系。

格鲁吉亚原本属于苏联的一部分,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一直致力于向西靠拢,寻求加入欧盟与北约,可以说“亲西方”在格鲁吉亚拥有广泛的民意与市场。但是,而这份法案的矛头,似乎正指向那些支持这一进程的亲西方非政府组织。执政党声称,这些组织参与煽动抗议、鼓吹加入对俄制裁、甚至招募志愿者赴乌参战,严重干扰了国内安全与稳定。然而,对于那些手持欧盟旗帜、高喊反俄口号的民众来说,这些组织恰恰是推动“亲西方”进程的重要力量。于是,草案的出现,便被解读为对西方影响力的打压,引发了西方媒体、反对党与本国民众的强烈反弹。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格鲁吉亚三十多年来,被西方渗透得太深了。正如。执政党领袖马穆卡·姆迪纳拉泽所言:非政府组织已成为格鲁吉亚安全的威胁。

但无论如何,法案一旦通过,对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影响显而易见。它们将被戴上“外国代理人”的标签,活动空间受限,甚至可能遭受行政乃至刑事处罚。这对于视西方为灯塔的反对派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点,也值得我们中国去借鉴。这么些年来,不少国外的NGO在我们国内已经是“臭名昭著”了。实际上,包括中国、印度、匈牙利等国在内的不少国家,都出台了类似的法律,来限制西方和人权相关的非政府组织渗透。好在中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因此始终没有让西方意识,侵蚀我们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