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32年,刘宋的益州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暴乱,一群暴民煽动百姓向成都发动进攻,益州几近失守。

从表面上来看,这场暴乱是因为益州的刺史刘道济搜刮民财导致民意沸腾,从而引发的暴动。历史上也称益州起义。但如果我们透过历史的细节来看,这场所谓的益州起义其实还是氐人杨氏的仇池国对于益州的觊觎从而发动的对益州的进攻。当益州的起义被镇压下去之后,仇池国自己下场入侵了刘宋的汉中,于是刘宋和仇池之间的战争拉开了帷幕。

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这段历史,来看一看仇池国和北魏以及刘宋之间的地缘博弈,来看一看一个小国在这样的博弈中是如何最终亡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

02

译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收获与反思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蜀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导致其跟中原地区是有天然的阻隔的,出了名的易守难攻,粮草充足。所以任何力量如果想要图谋中原,在蜀地站稳脚跟就是一个选择。

而在中原陷入动乱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一些势力割据蜀地自治,然后观察动向,图谋中原。这也导致蜀地就成为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各个势力必争的地方。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蜀地就出现了包括蜀汉,成汉,谯蜀等多个政权。刘裕当年也是先夺谯蜀,才谋中原的。

但刘裕死后,三个辅政大臣杀掉了刘义苻和刘义真,改立刘义隆,但最后刘义隆和谢晦之间还是爆发了夺权的战争。最终刘义隆打败了谢晦才真正掌控了局面。

在这个期间,刘宋和北魏之间也爆发了多场战争,对于中原的刘宋政权压力是非常大的。

所以这个时候,就有人开始觊觎蜀地的政权。而这个觊觎的势力就是仇池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到仇池国,我们之前的文章中也做过相关的介绍。甘肃省陇南仇池山附近当年是氐族人的聚居地。在西晋的时候中原大乱,当地的氐族人就拥戴氐人齐万年为帝。在齐万年之乱时,当时的白马氐族首领杨茂搜从略阳率领部落四千家回去保卫仇池,自己封号为辅国将军、右贤王。当时的朝廷对于这块地方也无能为力,杨茂搜占据了这块地盘,朝廷也就认了,只要杨茂搜向朝廷称臣就可以了。

但仇池这个位置太重要了,得陇望蜀,有了这块地方,就可以觊觎蜀地,所以这块地方很快就被更多势力看上,当时前赵刘曜也看上了这块地方,如果拿下这块地方,向西可以作为攻击凉州的据点,向南可以作为进军汉中的据点。

当时杨茂搜已死,其儿子杨难敌成为了仇池的首领,面对来势汹汹的前赵,杨难敌知道打不过,于是向南向成汉的李稚投降,跑到了汉中。但杨难敌很聪明,他打点了成汉政权的内部,最终成汉没有让他离开自己的军队到成都,反而在刘曜撤军之后又让他回到了仇池。回到了武都的杨难敌很快就宣称自立,感觉被骗的李稚派哥哥李琀以及征东将军李寿和李琀的兄弟李玝一起出兵征讨杨难敌,其实其本意也想夺下仇池觊觎凉州。但李琀和李稚的军队冒进,被杨难敌截断了退路,四面包围。最终李琀和李稚都被杨难敌所杀。最终仇池国反而在前赵和成汉的夹击下生存了下来。

但当前秦崛起后,绝不可能允许有这么一块独立的地盘占据如此重要位置。公元371年,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前仇池国灭亡。

但苻坚最大的问题就是他没有把这些国家的势力斩草除根,反而都保留了下来,并为自己所用。但当淝水之战失败后,包括慕容垂,杨定等这些势力就开始纷纷自立,前秦就一下子崩溃了。

当时杨定还是苻坚的女婿,前秦崩溃后杨定回到陇右,收集旧部众,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招纳氐、汉民自立,向东晋称藩。杨定恢复的仇池政权被称为后仇池国。

杨定这个人还是比较讲义气的,虽然苻坚失败了,但是当时唯一站出来向前秦称臣,并收留苻崇的就是杨定了。后来苻崇从西秦投奔杨定,杨定率军跟随苻崇攻打西秦,可惜战败被杀。

杨定死后,堂弟杨盛继位,这时的仇池就比较弱了,所以杨盛先后向后秦、东晋以及刘宋称藩在夹缝中求得生存。而当时大家都在中原地区争夺,对于仇池这样的地方暂时也顾不上,而仇池也在这个时间段内占据了梁州,获得了汉中。

之后刘裕攻打谯蜀,杨盛退出了汉中,将汉中交给了刘裕,向刘裕称臣。

杨盛死后仇池的环境变得更为恶劣,当时的西秦,胡夏和北魏在这个地区展开争夺,杨盛的儿子杨玄先后向西秦和北魏臣服。杨玄死时将政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杨保宗,但杨玄死后,其弟弟杨难当却篡夺了仇池的政权。

杨难当这个人就有一点野心,竟然幻想在北魏和刘宋政权开战之际,图谋蜀地。

为什么杨难当认为这个时候的蜀地是可图的呢?原因就是当年的谯蜀政权实际上还是蜀地的世家大族的政权,但后来刘裕灭掉谯蜀,安插了自己人来管理,但在蜀地并没有太深的根基。而刘宋这几年内乱也无暇顾及蜀地,而跟北魏开战,反而战争开销是巨大的,所以这个时候对于蜀地等地的税收等肯定也是比较高的,所以本来刘宋在蜀地根基就浅,再搭上蜀地百姓负担过重,于是在蜀地内部也是暗流涌动的。

所以后来历史说是益州刺史刘道济贪污腐化导致蜀地暴乱,这可能是部分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刘宋政权内部的问题以及在边上垂涎欲滴的仇池在这个时候将黑手伸到了蜀地造成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蜀地暴乱这件事情来看,本身司马飞龙是明显得到了仇池的资助才成的事。是杨难当在背后给司马飞龙出人出钱,给兵器给装备,让他带了仇池的队伍回去打刘道济。

但司马飞龙这股势力其实没有如杨难当预期那样能打,很快就被刘道济消灭了。但随后帛氐奴与他的同乡赵广却借这个事情包装了一个道士程道养,声称他就是司马飞龙,推举程道养为蜀王。很快就聚拢了数万人,而刘道济的蜀地很多州郡望风而降,很快赵广的势力就包围了成都,成都保卫战打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成都保卫战中,裴方明从众多将领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成都保卫战中的名将。裴方明是出身河东裴氏,当时是刘道济军中的参军。在赵广包围成都后,裴方明等人出城进攻程道养的大营,大破叛军,然后纵火烧了叛军的军用物资。这一战大大激发了己方的士气。接下来裴方明再次出城,几次战斗,打败了叛军。叛军四处溃散。程道养集结残兵败将七千人,回到了广汉,赵广另率五千余人,返回涪城。

之后成都缺粮,裴方明率领二千人出城寻找粮食充饥,被叛军打败。裴方明单枪匹马,一个人得以生还。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刘道济这个人善于安抚部下,他没有批裴方明,反而看到裴方明情绪低落,安抚裴方明:“你这样不是一个大丈夫,这次小小的败仗,不值得如此沮丧!敌人的势力已经在衰落,朝廷的援军就要开到,只要你能活着回来,就不必担心敌人不败。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管理者对待失败,如果能勇于自己担责,不拿下属出气甩锅,反而安抚和激励下属是多么重要。从这一点来看,刘道济在用人方面还是有其长处的,所以他并不是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

所以在刘道济的安抚下,城里的将士的情绪很快就稳定了下来,而前来应诏参军的人也络绎不绝。刘道济当时已经是病重了,在这样的压力下,病情越发加重,很快就病逝了。而裴方明等人隐瞒了刘道济去世的消息,稳定军心,然后一举反击,打败了程道养等人,成都解困。

而这时负责荆州军事的临川王刘义庆派的援军也到了,没错这个刘义庆就是我们常读的《世说新语》的作者,他也是刘裕的侄子,刘义隆的堂兄,刘义隆非常器重他,所以才把荆州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他。

刘义庆派来的周籍之和裴方明等合兵一处,共同进攻郫县,攻克郫县后,又进兵广汉击败了赵广,赵广等人先后逃回涪城和五城。

这时刘义隆又任命了当时北伐的时候弃城逃跑而被治罪的萧思话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召回了原来的刺史甄法护。这个萧思话其实也是大有来头的,他实际上是刘裕的姻亲,他的姑姑叫萧文寿,而萧文寿是刘翘继室妻子,刘翘就是刘裕的父亲。当年刘裕的母亲赵安宗因分娩得病,死于丹徒官舍。刘裕的父亲就娶了萧文寿,而刘裕是萧文寿一手带大的。当时刘裕很小父亲去世,萧文寿带着三个孩子吃尽了苦头,刘裕对萧文寿非常孝顺,把他当做自己的亲生母亲侍奉。刘裕登基之后萧文寿就成为了皇太后。而萧文寿自己也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刘道怜,一个是刘道规。刘义庆就是刘道怜的儿子,但后来过继给了刘道规。而刘义隆也曾过继给刘道规,是刘道规抚养长大的。所以要论起兄弟之间的感情,刘义隆和刘义庆反而走得更近。

这时仇池看到自己扶持的武装没有搞成事,反而刘宋政权在加强对蜀地的控制,如果萧思话到了蜀地,对自己可能更为困难,于是杨难当就趁着刘宋政权蜀地领导交接之际,直接出兵攻打汉中,汉中的守将都无法抵抗,很快杨难当就占据了汉中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434年,萧思话抵达襄阳之后,直接派遣横野将军府司马萧承之为前锋,准备收复失地。萧承之沿途招兵买马,募集一千人,进驻磝头。要说刘义隆看人还是很准的,这个萧思话还是有挽狂澜于既倒的能力的。而萧思话重用的这个萧承之就是之前在济南搞空城计的那个人,而萧承之在历史上更为出名的原因是他有一个儿子叫萧道成。

而在与仇池国之战中,萧承之展示了其过人的军事天赋,其军队和裴方明联手,屡战屡胜,迅速收复了汉中的重要失地。而在这场战役中,有一场战斗是非常经典的,当时杨难当派他的儿子杨和率兵与蒲甲之等共同进攻萧承之,双方对峙四十多天。仇池军队将萧承之的部队包围了几十重,两军混战。当时仇池的士兵都身穿犀牛皮制成的铠甲,刀砍不入,枪刺不进。萧承之命令将士折断长槊,仅留几尺长,然后用大斧捶击断槊,一槊可以穿透数个敌人,这个战术跟之前刘裕在黄河北岸对抗北魏骑兵的招数很类似。仇池的军队抵挡不住,战败逃走,最终刘宋全部收复了汉中故土。

吃了败仗的杨难当派使臣前往刘宋谢罪,刘义隆赦免了杨难当。

转过年公元436年,杨难当又开始膨胀,自己号称秦王,可以看出其目标不仅仅想局限在仇池了。但面对北魏和刘宋,杨难当依然不敢直接对抗,仍然表面上向北魏和刘宋都称臣。

当时程道养仍然躲在郪口,刘义隆命令宁朔将军萧汪之率兵讨伐程道养,萧汪之的军队开到郪口,帛氐奴投降。随即,程道养兵败,又潜入郪山。

当时的仇池在西秦灭亡后,就占据了上邽,北魏也是非常不满意的,于是拓跋焘派遣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和尚书令刘等人督率河西、高平的各路军队讨伐杨难当。同时与两个大国开战,仇池哪里有这样的实力,于是杨难当只能将兵力从上邽撤出。当时拓跋焘想趁势灭掉仇池,中书侍郎高允劝谏拓跋焘仇池易守难攻,当时仇池夹在北魏和刘宋之间,如果给他点空间,他可能就会倒向北魏,对北魏有好处,反而如果彻底灭掉仇池,大军一班师,他们死灰复燃还是比较麻烦的。拓跋焘于是打消了消灭仇池的想法。

公元437年,没有了仇池国的支持,益州的反叛势力也失去了生存的土壤,益州叛民领袖赵广、张寻、梁显等人率众投降了朝廷。别将王道恩斩杀了程道养,送程道养的人头进京,至此益州的叛乱才告终结。

而公元439年,氐王杨难当的侄儿杨保宗与他的哥哥杨保显从驻地童亭投奔北魏,从这一点来看在当时的仇池内部应该也是分化的,有的势力倾向于投降北魏,有的势力倾向于投降刘宋,内部的分化还是比较严重的。

而这时杨难当也有些膨胀,想要再次拿回上邽。上邽守将拓跋意头就派吕罗汉率领精锐骑兵一千多人,出城冲击杨难当的战阵,北魏骑兵所向披靡,斩杀杨难当左右亲兵共八人,而拓跋焘谴责杨难当的诏书也到了,在战场上占不到便宜,杨难当只能灰溜溜的撤军。

在北魏没有占到便宜的杨难当在公元441年再次向刘宋发动进攻,想要谋求蜀地。刘宋梁、秦二州刺史刘真道迎击攻打梁州的军队统帅苻冲,斩杀了苻冲。杨难当攻陷葭萌,俘获了晋寿太守申坦,进而又包围了涪城。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道锡绕城固守,杨难当连续进攻十多日,不能攻克,于是返回。

但这次刘义隆不想再留着仇池作为后患了,刘宋文帝下诏,命令龙骧将军裴方明等率领全副武装的士卒三千人,又征调荆州、雍州二州的兵力讨伐杨难当,都由刘真道统一指挥。

公元442年,裴方明率军抵达汉中,和梁州刺史刘真道合兵攻取了武兴、下辩、白水三地。裴方明与仇池的符弘祖在浊水大战,裴方明大胜,将符弘祖斩首。杨和溃退而逃,裴方明追到了赤亭,又把杨和击败。杨难当逃奔到了上邽,裴方明生擒杨难当的侄子、建节将军杨保炽。杨难当任命自己的儿子杨虎为益州刺史,镇守阴平,杨虎听说杨难当离开上邽,便率兵返回,走到下辩时,裴方明已派他的儿子裴肃之赶来拦击,抓获杨虎,押送到建康斩首,仇池至此平定。刘宋朝廷派投降刘宋的杨保炽承继杨玄王位,驻守仇池。北魏朝廷派遣中山王拓跋辰迎接杨难当到平城。

从平定蜀地之乱和攻灭仇池这段历史来看,我们可以反思和借鉴的地方还是很多的。

一方面我们前面提到仇池在背后的操纵才是蜀地之乱的根源。但杀掉司马飞龙之后,程道养仍然有那么多人支持,就证明当时刘宋政权在蜀地的统治并不成功。具体是不是刘道济贪腐为主因并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刘道济在蜀地没有安抚百姓,让百姓生活有幸福感这才会有这么多百姓响应暴乱,也是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政权的倒塌,外部因素固然要防,但内部不稳定的因素更为重要,任何不稳定的因素被利用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其次我们也要看到仇池灭亡的教训。一个小国实力并不强大,在大国之间进行博弈是要讲策略的。其实对于大国而言,统治条件并不好的地区,大部分不会自己统治,反而是寻找本地的代理人来统治,这样成本是最低的。但如果这个小国看不清形势,跳出来反复折腾,最终成为牺牲品就是必然了,就跟我们前面谈过比如韩国这样的国家,依托大国低调发展才是最好的方式,偏偏要站队还要充当北约的先锋对抗中国的时候,其结局就已经注定了。不站队双方才都会拉拢,如果站了队,那就是炮灰,如果还两边都惹,那就会被挫骨扬灰,这个下场是注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