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幻想一个问题,天之外到底有什么?神话故事告诉我们,天之外住着一群神仙。

他们仙风道骨,长生不老,他们的一天就是人间的一年。他们不必依靠饮食来维持生命,吃吃花瓣,喝喝露水,生活也能逍遥自在。小孩子在这一群未曾谋面的神仙身上,投射了关于人生最美好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中国神话体系带给孩童的幻想世界,它是虚无缥缈的,但它的力量又是巨大的。从古至今,中国神话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而中国神话究竟来自何方,这个问题却始终没有定论。在探索中国神话体系的源头和流向时,一门关于神话研究的学说也正式形成,并逐渐发展。

中国神话到底从何而来?我国的神话体系主要包含着哪些不同的流派?

神话之源,历史悠久

每一个中国朋友,都应该听说过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吧。

嫦娥是后羿的妻子,是一位美丽温柔的女子。她的丈夫武艺高强,常常能够帮助部落周围的弱势群体解决生活问题。而且,后羿拥有一手好箭术,方圆之内,几乎无人能及。

有一天,天空竟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每一个太阳都带来了强烈的高温,十个太阳的温度叠加在一起,大地瞬间寸草不生,许多角落都冒出了熊熊烈火。民不聊生每天都有一批又一批的人死于非命。

只有消灭其中的九个太阳,老百姓的生活才能回归平稳。太阳怎么会消失?谁又能担负起这一重大的职责呢?

不少人想到了后羿,想到了他那一手出神入化的箭术。

于是,后羿拿起自己手中的弓箭,对准天上的九个太阳,射出了九支箭羽。他顶着烈日,汗流浃背,但精神却高度集中。

一天的时间过去,后羿完成了大家交给他的任务。天上的九个太阳已经被后羿射落,还剩一个太阳正尽职尽责地守护着这片大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太阳,正是老百姓所需要的。因此,大家的生活又渐渐恢复正常。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业生产也恢复了正常的节奏,牲畜不必再遭受高温的侵害。

由于射日有功,后羿得到了王母的赏赐,拿回了一颗仙丹。

王母告诉他,只要吃下这颗仙丹,便能飞赴天庭,长生不老。可他却想与自己的妻子厮守终生,因此并不打算吞下仙丹。

然而嫦娥是个好奇的女子,后羿越是不告诉他现代是什么,她越是想要了解。所以趁着后羿不在家,她偷偷吞下了仙丹,从此飞赴月宫,与后羿不复相见。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的这首诗,对嫦娥的心境有了完全的概括。

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也是《淮南子》当中的经典桥段。

这本书成书于汉代,是刘安和他的门客共同编纂而成。书中收录了中国古代的四大著名神话,除了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之外,还有精卫填海和女娲补天。

在现存的中国历史书籍当中,《淮南子》是最早的系统记录了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书籍。这本书当中的每一个神话故事都独立成段,前后逻辑通顺,人物之间也互有关系,情节十分完整。

要去追溯中国神话的根源,我们一定不能遗漏《淮南子》。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淮南子》其实寄托了刘安和他的门客某些难以言说的情感。在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时,每位社会成员都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迫。

将情感挥洒于神话故事当中,正好能够找到某种心灵上的安慰。

《淮南子》当中的部分情节,其实也有着更为久远的来源。《山海经》,这是一本更早的记录中国神话体系的书籍。

只是相比于《淮南子》来说,它的人物和情节相对松散,未成系统,所以不能以体系化的观点来研究。

《山海经》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万物有灵。人和神,妖和怪,魔和鬼,大家都是平等的,都在辽阔的天地之间自由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物有灵,众生平等,尊重每一个生命,这是《山海经》向我们描述的理想化的世界。

根据现存资料记载,《山海经》成书于汉代,但跨越了久远的时空。

最早有人开始系统收集相关志怪故事,应该可以追溯到战国初期。它并非单纯记录了神话世界,其中还包括地理、宗教、医学、巫术、民俗等多领域的内容。

所以也有人认为,《山海经》并非一本单纯的神话书籍,它更像一本巫书。其中的某些情节让人难以理解,但却又切切实实影响着某一段历史长河。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刑天这一神话人物,正是出自《山海经》。

他是一位战神,武艺高强,百战百胜。可他并非坚守正义的战神,由他所挑起的战争,既有正义性质的,也有侵略性质的。

高歌猛进的刑天,最终还是被斩于黄帝的刀下。他的头颅被割下,于是胸腹部分便代替了头颅的职责。

他的双乳化为了眼睛,他的肚脐成为了嘴巴。他仍旧握着自己的武器,始终屹立着,从未倒下,也永远不会倒下。

从久远的神话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崇拜的英雄形象。在任何困难面前,理想化的英雄都绝不会产生半分的退缩心理。

追本溯源,《淮南子》可以当做是中国神话体系的源头,但《山海经》才是真正的神话本源。

虽然《山海经》未成体系,但其中的动植物形象和部分角色,都随着后来的时代发展,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口述神话当中。

六大流向,各有特色

追完了“源”,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神话体系的“流”。所谓“流”,指的是流向和走向。

以神话研究学者的观点来看,中国的神话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六大流向,分别是有关历史人物的神话,有关中国化佛经人物的神话,有关仙化人物的神话,有关小说的神话,有关地方志的神话以及有关民间传说的神话。

我们前文提到的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这便是典型的有关历史人物的神话。

嫦娥和后羿,这夫妻二人都是存在于中国原始部落时代的历史人物。后羿担任的是类似部落祭司的角色,他手握长弓,孔武有力,能够迅速组织部落的大规模活动。

至于射日的典故,这就没有具体的历史来源,大概来自人们的想象和艺术加工。

后羿身上拥有的是射日本源,而嫦娥则带有圆月光华。这两则神话故事,情节有所重叠,寓意也交相呼应。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一句俗语当中所提到的八仙,就是典型的仙化人物。

吕洞宾,张果老,铁拐李……这八位仙人,原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凡人。他们因为各自的功德和奇妙的人生境遇,得到了成仙的机会。过海以后,八人就将位列仙班,完全脱离世俗社会。

人们在八位人物身上寄托的,其实是关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当现实世界的压力让人无法忍受时,大家便想逃离当前的环境,在虚无缥缈的精神境界当中,追求没有实际意义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关中国化的佛经人物的神话,在我国也拥有广大的受众基础。其中,《西游记》可称为典范。

这是一本神话小说,而且是带有佛学文化色彩的神话小说。

书中的主角孙悟空,他是我们本土民众创造的神。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以后,他协助唐僧成功取回真经。而斗战胜佛这个称号,也将佛学文化的特征展露无遗。

同时,唐三藏也是典型的佛门中人。从东土大唐启程,前往西天拜佛求经,这一路上,他不断向所有人强调自己的佛僧身份。

不卑不亢,慈悲为怀,对所有生命抱着悲悯与尊重,这是佛学文化传达的主旨。

他的前世金蝉子,则是一位带着中国神话色彩的佛门中人。金蝉子敢于反抗,但唐僧却有些逆来顺受。金蝉子和唐僧拥有两种对比强烈的个性,可却也有大量的相通之处。

书中的其他角色,譬如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以及其他的佛门中人,他们都来源于佛教文化体系。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原以后,他们才逐渐为人所熟知。

可是在《西游记》的影响下,他们逐渐被内化为了中国的神话人物。我们在吸纳佛门人物的同时,为其注入了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精神内核。

中国特色佛学,本身也成为了神话体系的重要养分。

渐成碎片,还需摸索

在分析中国神话体系的发展历程时,我们会发现,大多数重要的发展节点,都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的。我们难以在神话发展过程中找到主要的脉络,因此也难以将之凝结为一个整体。

这是因为,古代封建社会为神话故事赋予了政治色彩。

神话故事本身一脉相承,但是人们却强行将之融入到历史发展片段。为了体现君权神授的观念,人们强行把君王的某些行为与神话人物的行为匹配。

如此一来,情节断代和逻辑不通,也就成为了重要问题。

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他所领导的钦天监,为他设计了一个相当合理的前世身份,紫薇大帝。

在道教文化中,紫薇大帝的地位极高。就连玉皇大帝在他的面前,都得礼让三分。

没有任何一项证据能够证明,紫薇大帝和李世民有着前世今生的关系。可是在官员牵强附会的解说之下,前后两者硬是被绑定在一起。

李世民的专制统治,也就有了合理的发挥空间。他的真龙身份,也因神话故事而有了最合理的解释。

在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类似的事情不计其数。因此,碎片化的神话让人头疼。关于神话体系的探索,学者们仍在继续。

结语:

追本溯源,这是我们在研究不同种类的文化体系时,必须要完成的环节。

神话的本源在哪里,有人说是相对松散的《山海经》,也有人说是已成体系的《淮南子》。总而言之,中国神话的源和流,都离不开整个传统文化的体系和框架。

参考资料:

《淮南子》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