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中,明朝是中国最有骨气的王朝,比如人们最常说的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这样的思维也是在八股愚化下的产物。而且严格来说,这就是一场人为的骗局,其实就明清来说,都是一场耻辱史,顶多是半斤八两。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它们为了皇权闭关锁国并且控制百姓的思想,最终造成了整个民族的衰落,这才让我们和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很多人说明朝不割地、不和亲,但这和百姓有什么关系呢?而且这只能说明它们比较聪明,不能说它们比较有骨气。过秦论里面已经说过了:今日失五城,明日失十城,然后得一席之地安寝。宋朝再次说明割地求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然而会丧失整个民族的血性,也就是从宋朝开始文弱书生开始流行。书生在大家的心中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软蛋形象,而在汉唐,书生都是非常厉害的,比如李白就是有名的剑术大师。

而且古往今来,和亲和一纸盟约都是失败的,汉代匈奴和汉朝和亲真是为了公主吗?其实说白了就是匈奴无力与汉朝全面开战,因此它们也需要用和亲稳住汉朝,从而让自己向西面扩张。而宋朝的城下之盟也是如此,辽金都是在无法灭掉西夏的情况下,自己又损失惨重,这才借坡下驴。这是盟约的功劳吗?不,这是历代将领让敌军苦不堪言的结果,因此金国才会提出以杀掉岳飞为求和条件。

其次就是天子守国门,其实如果崇祯逃出京城,他也难逃败亡的命运。因为明朝权贵太多造成民心尽失,而且这些权贵在南明仍然握有实权,而就是它们内部的争权夺利才给了清军机会。崇祯去了要么就是做它们的傀儡,这和其他傀儡有什么区别呢?要么就是不甘心做傀儡被这些人杀死,因此崇祯已经看到了这一点,这才在心灰意冷之下在煤山自尽而死。

而且打仗其实打得就是士气,如果都城丢失或者首战失败,那么全军都会萎靡不振,你就是后面有再多的人马也无济于事。李自成就是一个典型,山海关一战大败的结果就是屡战屡败,这不就是兵法上面所说的兵败如山倒吗?因此即使撤退也是苟延残喘而已,就像项羽不肯渡乌江一样,过去了还不是兵败被俘,如果项羽在江东还有实力和民心,那么接项羽的就不只是一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我觉得君王的骨气对于百姓来说就是一种悲哀,这更是一种耻辱。如果没有宋朝的苟且偷生和君主的昏庸无道,那么大片领土又怎么会沦陷,文天祥有为何会如此感慨?如果不是朱祁镇在土木堡葬送四十万人的生命,明朝又如何沦为天子守国门呢?如果不是明朝横征暴敛逼着百姓揭竿而起,又何来后面的君王死社稷呢?这些所谓骨气的背后,哪个不是用百姓的生命做炮灰呢?

我觉得真正的骨气不是沽名钓誉,而是让百姓生活安康,让天下四海归附,让社稷更加强大,这才是真正的故事。这就像看病一样,真正的神医不是妙手回春,而是在疾病产生前就能防患于未然。而一个民族的骨气才是最硬气的,不然一边做着失去民心的事情,一边做着自认为有骨气的事,这种小仁小义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我想更多的只是沽名钓誉而已,除了徒增笑柄,并与实际意义,不是吗?

我们就拿崇祯来说,如果他能在百姓和权贵之间选择百姓,那么何来的揭竿而起呢?如果他不听从文人的谗言杀害袁崇焕,那么何来祖大寿等人投降金军呢?说到底崇祯的归宿纯属是自己咎由自取的结果,如果他能励精图治以民为本,外能击败后金,内能安抚百姓,让大家安居乐业,这不比那沽名钓誉的君王死社稷更有骨气吗?还是一句话,小仁小义绝非正义,奸邪谄媚终非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