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藏语中,“罗布”意为宝藏,“林卡”意为花园, “罗布林卡”可以直译为“宝藏花园”或“宝贝园林”。
位于西藏拉萨西郊的罗布林卡,有“拉萨的颐和园”之称,其本身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同时也是历代宗教领袖理政“消夏”的地方。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高处筑台,低处挖池,植物丰富,任其自然,在西藏人造园林中当属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
罗布林卡最早的缘起可追溯至18世纪40年代,七世达赖在哲蚌寺学经期间倾心此地,常来此搭帐消夏,于是清朝驻藏大臣便为其修建了鸟尧颇章(凉亭宫),作休息和诵经之用。公元1751年,七世达赖在其东侧修建了一座三层宫殿格桑颇章(贤劫宫),内设佛堂、卧室、阅览室及护法神殿、集会殿等。后经雍正批准,七世达赖每年夏季于此理政,罗布林卡也就慢慢演变为历辈宗教领袖们的“夏宫”。
在罗布林卡的核心建筑中,达旦明久颇章专门用于举办佛事法会、经文辩论等仪式,是高僧大德们进行宗教教育和传承的主要场所。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将藏族的传统建筑元素与佛教的象征完美结合。壁画上雕刻的佛教故事,不仅为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指引。
措吉颇章则主要作为接待贵宾和举行官方活动的场所。建筑广泛使用木材、石材和金属等自然材料,不仅增强了建筑的耐久性,也颇有几分质朴的美感。措吉颇章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罗布林卡的政治地位,也提升了其作为藏族社会精神中心的影响力。
罗布林卡素有“高山植物园”之称,其中的园林植物景观同样值得人们为之驻足。园内覆盖的百余种植物,除拉萨地区常见花木外,更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以及专门移植引进的名贵花卉,观赏性很强。
花红柳绿间,精巧的桥梁和曲径通幽的步道串联起湖泊和小溪,不自觉间引得游客细细探寻这片仙境。湖泊往往清澈见底,湖面则如镜般映射出蓝天和雪山的壮丽。湖边更是柳树依依,与水面上漂浮的荷花相映成趣,为这座高原上的园林平添了一丝温柔细腻的江南风情。
夏季是访问罗布林卡最合适的季节,此时气候温和,阳光明媚,罗布林卡的园林会展示其最为绚烂的一面。如茵的绿草地上满是嬉戏的孩童和游牧的族人,画面生动而又带有一种宁静的美感。
除却园林的身份,罗布林卡也是藏族文化和宗教活动活跃的舞台。
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多种宗教仪式和文化活动,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雪顿节”。节日期间,拉萨人几乎全家出动,身着鲜艳的传统服装,带上茶酒点心,涌向罗布林卡。大家在罗布林卡附近的树林里就地扎营,搭起一个临时的“家”,为的便是欣赏各地有名的藏戏团体带来的精妙表演。
同时,巨大的唐卡(绘有佛像的宗教绘画)会在罗布林卡展出,供信徒和游客瞻仰,体现了藏族人对佛教的虔诚和敬仰。
此外,各类艺术展览也偏爱此处,罗布林卡不时有传统手工艺展和藏族文物展出。从古老的唐卡到精美的银器和珠宝,各式手工艺品不仅展示了藏族艺术的精细与深邃,也是了解藏族文化的窗口。园内的僧侣通常乐于分享他们的宗教知识和生活见解,人们也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修行。
虽名气不及布达拉宫,但罗布林卡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言而喻,这也是为何它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作为一张别样的西藏名片,罗布林卡始终以其独有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藏族人民的智慧与精神。
文字/张钦
摄影/张钦
发现城市之美
“发现城市之美”项目组织专业采编团队,实地走读中国各地,系统收集和发掘每个地方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原生态文化,以原创图文书籍、主题纪录片、自媒体、文创产品等为载体,打造中国最大的原生态文化素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