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富士康才几个月,他就被提拔为领班。5年后,他又当上了组长。这一年,因为战功卓著,集团创办人亲自给他颁奖。

接下来,他做了一件让旁人看不懂的事:放弃组长管理职,调到另一个部门。但仅仅一个月后,他便“官复原职”,次年升为课长。

紧接着,他又干了一件别人眼中的傻事:舍弃课长职位,调往成都园区。

在很多人看来,他在富士康的也许很难再“混出名堂”了。但不当课长的他,却在另一个赛道大放异彩,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成为牛人中的牛人。

他,就是成都园区B-MCEBG事业群的周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错过一套房

2005年,正在东莞某公司实习的周兵,听同学说富士康龙华园区在招人,他想去试一试。此前他就知道,富士康在业界口碑好,福利和待遇都不错,还有很多师兄、师姐在那里上班。此外,在成都市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所学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跟他应聘的岗位正好对口。

大学期间,周兵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四川选拔赛,拿下三等奖。这项荣誉,成了他进入富士康的“敲门砖”,帮助他顺利通过笔试和面试,入职SHZBG事业群(现为C事业群)CAD-CAM模具加工部。周兵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去人资部门办理入职手续,工作人员都说CAD-CAM模具加工部是待遇非常好的单位。周兵当时将信将疑:难道我真掉进了米桶里?

周兵被分到生产现场操作CNC机台,从事塑胶模具加工。早在学校时,周兵就经常帮老师加工一些模具零件,后来又在东莞长安镇一家模具厂实习近半年,因此上手很快。因为加工效率高、品质好、异常少,几个月后,周兵从同批入职的员工中脱颖而出,被提拔为领班。

周兵升职后不久,部门接到生产一款滑块的任务,需要重新架模。主管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周兵,跟他反复交待,这个滑块要用到一套非常重要的模具上,一定要好好加工。周兵当时上夜班,上半夜架模时,他全神贯注,丝毫不敢马虎,身子汗湿了好几遍。下半夜,架模完成,开始CNC加工。周兵透过CNC机台上的观察窗紧盯着刀片,眼睛一眨也不眨。在旁边操作机台的同事看到周兵半天没动过,走过来拍了一下他的肩膀。没想到,周兵一下子倒在地上,同事被吓了一跳。原来,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加之后半夜有些犯困,周兵在不知不觉中站着睡着了。

“在CAD-CAM的待遇确实不错。”2007年,周兵就小有积蓄,计划买房子。他跟两个同事一起,在深圳福田区某楼盘看中了几套房子,每人都交了1000元定金。后来,周兵考虑到房子总价90万,压力很大,就打消了在深圳买房的念头,白白损失了1000元的定金,而他的那两位同事最终顺利买下了之前看好的房子。现在回想起来,周兵难免有些后悔——那几年公司效益很好,除了工资,还能拿到不菲的年终奖。以他当时的收入,咬咬牙是能够负担得起房子的首付和贷款的。

后来,周兵在成都主城区买了一套房,打算用作婚房。

创办人颁奖

很多做模具加工的人都有一个设计梦,周兵也不例外。

周兵所在的车间位于一楼,他有一位师兄在三楼办公区做程序设计。凭着这层校友关系,周兵经常利用工余时间去找师兄,有时会站在师兄后面,学习程序设计知识。有一次被师兄的部门主管看到,主管以为周兵是来这里摸鱼打混,将他撵了出来。

其实,入职一年后,周兵就不再满足于现场加工了,开始有意识地学习CNC程序设计。他买回很多专业书籍自学,发现自己虽然在上大学时学过相关知识,但那些都是皮毛,想靠自学成才有一定的难度。他又花费3000多元,报了一个CNC程序设计培训班,每个周末都去上课,风雨无阻。有些在课上没有搞懂的知识,他就去找师兄请教,或者趁师兄工作时现场观摩。

被撵之后,周兵就等到师兄上夜班再去讨教。后来,撵过周兵的那位主管得知周兵是来学习技术的,对他的态度有所改观。2007年,CNC程序设计部举行考试,内部选拔程序设计后备人才。在考试现场,那位主管看到了周兵,对他说:“只要你通过考试,我一定要。”

考试结果发布,只有4人通过,周兵是其中之一。至此,周兵终于顺利进入梦寐以求的CNC程序设计部。当晚,他在瓦窑排请同事吃了顿烧烤,以示庆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最开始的开油槽、沉头这些简单零件的设计开始,周兵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开始接触一些高加工难度零件的程序设计,一直到能够设计模仁加工程序,成为部门技术能手,并于2010年当上组长。

2010年,CAD-CAM承接了一款汽车发动机外壳的生产订单,这是该部第一次生产此类产品。该款发动机外壳的材料是镁合金,这种材料燃点低、加工时粘刀、形状复杂,加工难度大。主管考虑到周兵既有现场加工的经验,又懂程序设计,就让他来负责这款产品的生产。

周兵临危受命,程序设计、治具设计、加工方案、现场装夹都由他主导。针对镁合金的特性,他采用将材料浸入切削液中的方式加工,避免材料在加工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引发自燃;同时,调整加工刀把类型、优化加工程序,减少刀纹刀痕异常。发动机外壳上有几个零件需要使用4轴CNC机台加工,但部门只有3轴CNC,周兵便安排对现有机台进行改造,同时派出人手去兄弟部门学习4轴编程,现学现用。

历时一个月攻坚,周兵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订单交付的那一刻,他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一想起这件事,他仍然感到骄傲。

在当年底观澜园区举办的表彰会上,周兵被评为SHZBG事业群优秀工程师,集团创办人郭台铭亲自给他颁奖。

课长成“平民”

周兵是独生子,老家在四川泸州。富士康在成都建厂时,他就想着调回成都,但时机一直不成熟。

2013年,SHZBG事业群Mac(III)产品处生技部内招技术人员。得知该产品处在成都园区也有布局后,周兵申请调去Mac(III)小件厂做生技,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成都。为此,他不惜舍弃自己的组长管理职。

做生技和模具设计、加工不同。产品加工具有循环性,加工完一片产品,程序还要返回加工同样的产品,这就需要用到宏程序。

因此,宏程序在产品加工中使用非常频繁,而宏程序的开发,需要很强的逻辑性,这对于有模具加工程序设计基础的周兵来说,并不难。调到Mac(III)产品处小件厂生技部后,他开发了探头程序、自动存储宏变量控制程序等多个宏程序,仅仅一个月,他便“官复原职”,当上了制程改善组组长,2014年又升为课长。

去成都的机会终于来了。2014年,Mac(III)产品处接到某客户的终端中框生产订单。项目前期,成都园区派出一个团队来龙华园区支援,生产技术环节由周兵主导。在中框量产前期,部分机台刀纹严重,良率一直上不去;加工时间较长,达不到量产要求;边框加工刀具寿命短,成本增加。

面对这些难题,周兵带领团队一项项攻克。他们首先优化加工工艺,把重要尺寸调整到同一夹位加工,避免更换夹位导致出现加工异常,从而产生报废;运用宏程序关联前后夹位加工,保障加工的流畅性;优化刀具和控刀速度,从而提升刀具寿命,缩短加工时间。针对良率低的特殊工站,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攻关。

经过一揽子改善措施,此批产品终于达到量产要求,顺利出货。该款终端上市后行情火爆,周兵自豪地对身边的朋友说:“看到它的中框吗?那是我们做的!”

在与成都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周兵向他们打听成都那边有没有空缺的职位。带队主管告诉周兵,成都园区Mac(III)金加厂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如果想调回成都,他的课长管理职可能不保。主管让他好好考虑一下。

项目接近尾声时,支援团队返回成都园区。考虑到家里父母年事已高,周兵下定决心回成都发展。2015年5月,周兵火速调回成都。

为了调到成都园区,周兵再次放弃了管理职,在生产现场做制工。不久,他又被调至Mac(III)技术工程处,从事程序开发设计。兜兜转转一大圈,周兵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他明白,所有的路都不会白走,总有一天,命运之神会给他馈赠。

两场翻身仗

从模具到产品,从生产加工到程序设计,从加工工艺到生产流程,周兵来来回回摸了个遍,自认为已经在这些领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与此同时,他感觉到自己走到了CNC加工的瓶颈期。吃技术饭的周兵,由此产生了危机感。

2016年,集团加快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步伐。周兵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自己走出瓶颈期的一个突破口。他开始自学C语言、python等编程基础知识,准备向智能制造方向发展。

2018年,集团大力推行工业互联网,成都园区Mac(III)产品处成立了智能技术开发课,要从产品处挑选人才充实团队。周兵看到了机会,毛遂自荐。主管得知他熟悉所有金加工艺流程,并且会使用C语言、python等进行基础编程,将他纳至麾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立之初,智能技术开发课开会讨论研发项目。周兵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一个想法:有次过年值班,他要到现场确认每台CNC机的状态。如果能通过工业互联网来远程控制机台,生产效率将会大幅提升。主管非常支持周兵的这个想法,还让他主导这一课题,同时给了他一些建议和指导。

这个研发项目,编程工作由IT部门负责,整个系统的逻辑搭建、运行方式、数据采集以及测试都由周兵主导。因为他有编程基础,知道如何把加工逻辑用编程语言表达出来、不同的加工动作用什么程式来控制,可以让IT与现场生产之间顺畅地沟通。

经过一个多月通宵达旦的奋战,周兵和团队终于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CNC智能补正系统。该系统能远程读取机台参数、修改机台加工程式、批量上传和下载加工程式、自动存储加工参数,生技人员在电脑登录系统,便能远程获取相关数据、控制机台加工、监控机台状态。而且,还能通过系统智能补正CNC加工参数,让产品加工参数一直处于中位线、提升良率,让生技人员从繁琐的补正调机中脱身,避免作业员因情绪化操机导致失误。

该系统开发成功后,先在Mac(III)试用,然后在MCEBG事业群(现为B-MCEBG事业群)推广。后来,这套系统更名为MCEBG智能补正系统,集团两家大客户对这套系统的智能化程度给予了高度评价。2018年,周兵被评为事业群“智造之星”。

2019年,周兵又主导开发了刀具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提升刀具标准寿命,节约刀具成本500余万元。该系统现已分别在深圳和成都园区导入20余个生产楼层。

在这两套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周兵和团队申请了多项专利。已获认证的共有17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另有17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凭借在智能制造开发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2023年,周兵经成都园区工会推荐,被评为成都市“高新工匠”。

“准备得更充分的人,才能把握住机会。”周兵一直在不断学习,他觉得,保持学习的状态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充实感。他希望,在下一个机遇来临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作者:易奇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