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春晚三首 其一 南宋 · 范成大

阴阴垂柳闭朱门,一曲阑干一断魂。

手把青梅春已去,满城风雨怕黄昏。

范成大笔下的这首《春晚三首》之一,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暮春时节的画卷。诗中描绘的朱门紧闭,垂柳依依,似乎都在诉说着春天的离去。垂柳的阴影投射在朱红色的门扉上,显得格外沉重,仿佛在为春逝而哀悼。

“一曲阑干一断魂”,诗人以阑干为引,将离愁别绪融入其中。每一曲阑干,都仿佛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让人心生惆怅。而“一断魂”则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哀痛和不舍,仿佛在告诫人们,春天虽美,却终将逝去。

“手把青梅春已去”,诗人巧妙地运用青梅这一意象,既表达了春天的离去,又透露出对逝去青春的怀念。青梅的酸甜,仿佛就是春天的味道,而现在,它已随着春天的离去而消失,只留下了淡淡的哀愁。

最后一句“满城风雨怕黄昏”,则更加渲染了暮春时节的悲凉氛围。满城的风雨,似乎在为春天的离去而哭泣,而黄昏的到来,更是让人心生恐惧和不安。这种恐惧和不安,正是源于对春天逝去的无尽惋惜和留恋。

整首诗以景抒情,以情写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深深哀思和留恋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象征、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令人回味无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春晚三首 其二 南宋 · 范成大

客去钩窗咏小诗,游丝缭乱柳花稀。

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南宋诗人范成大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春末夏初的微妙变化,他的《春晚三首》其二便是对这一时节景色的生动描绘。诗中,范成大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末夏初的画卷,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客去钩窗咏小诗”,诗人以“客去”开篇,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而“钩窗”二字则让人仿佛看到了那精致而古朴的窗棂,以及窗外迷人的景色。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悠然自得地咏着小诗,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和谐。

“游丝缭乱柳花稀”,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游丝”和“柳花”两个意象,生动地描绘了春末夏初时节的特点。游丝飘忽不定,象征着春天的短暂和易逝;而柳花逐渐稀少,则暗示着夏天的脚步已经悄然临近。这样的描绘不仅富有画面感,还蕴含着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深深感慨。

“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在这两句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象。微风轻轻吹拂着芳草,带来了一丝丝的凉意;而蝴蝶双双飞舞,则为这宁静的景色增添了几分生动和活泼。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寄托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

七绝.春晚三首 其三 南宋 · 范成大

夕阳槐影上帘钩,一枕清风梦昔游。

梦见钱塘春尽处,碧桃花谢水西流。

夕阳的余晖洒在槐树的影子上,轻轻摇曳,如诗如画。这温柔的光影悄然爬上帘钩,仿佛是一位低调的艺术家,用光影为这静谧的空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韵味。在这宁静的傍晚,诗人躺卧在床榻之上,感受着清风从窗外轻轻吹拂,带着一丝丝凉意,如同一个旧友,轻轻唤醒他心中那段遥远的记忆。

在这清风中,诗人的梦境悄然展开。他仿佛回到了那个春天,那个钱塘江畔的春天。那里,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碧桃花盛开在江边,如同一片片粉色的云彩,装点着春天的画卷。诗人漫步在江边,欣赏着这美景,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喜悦。

然而,春天总是短暂的。在诗人的梦境中,碧桃花逐渐凋谢,如同那些美好的回忆,终究会随时间流逝而渐渐淡去。江水依旧向西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诗人站在江边,目送着这流水,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哀愁。

这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情感,让诗人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他明白,无论美好的事物如何令人留恋,终究都会成为过眼云烟。然而,正是这些瞬间的美好,构成了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因此,他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春晚偶题 南宋 · 范成大

寂寥春事冷于秋,雨打风吹断送休。

点检梨花成一梦,蘸红新绿满枝头。

春日的尾声,寂静而冷清,仿佛比秋日的寂寥还要深沉。风雨无情地摧残着万物,似乎要将这春天的美好全部断送。然而,在这凋零之中,却有一种别样的生机在悄然萌发。

回首望去,那曾经盛开的梨花,如今已成为一场梦幻般的回忆。它们曾是那样的洁白如雪,点缀在枝头,如同春天的使者,宣告着生命的复苏。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们也如同过眼云烟,消散在风雨之中。

然而,就在这凋零的梨花之中,新的生命正在孕育。蘸着春雨的滋润,新绿的嫩芽在枝头绽放,它们如同翡翠般晶莹剔透,散发着勃勃生机。这些新绿,是春天的延续,是生命的传承,它们承载着希望与期待,向着阳光茁壮成长。

这一幕幕的景象,仿佛是春天在告别之际,为我们上演的一场生命的交响曲。它告诉我们,生命的轮回是永恒的,即使有些东西已经逝去,但新的生命总会在不经意间萌发。在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里,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