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越风情 · 文成峃口古镇

文&图叶望庆

峃 口

峃口,座落于飞云江的中下游,处于泗溪河与飞云江相拥汇流的峡口,为文成东南之门户。这里的山川地貌如诗如画——“两山夹一江”,九分山水半分田畴,绘就了一幅绝美的江南水墨画。境内溪流密布,纵横交错,皆属飞云江之水系,以飞云江、泗溪、九溪之名,流淌着岁月的悠长与沉静。河流蜿蜒曲折,恰似大自然绘就的叶脉,缓缓注入飞云江的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峃口古城,古韵悠长。它坐落于鹤川处口,古时曾有雅名“鹤口”,意即大鹤之喙。大峃原叫“大鹤”,因地形似举翅待飞的白鹤,故名大鹤。后人又根据四周多岩石的特征,改名方言谐音“大峃”。改叫大峃后,鹤口也改叫峃口。 历史长河中,峃口迭经变迁,自隋朝以来或属永嘉县、安固县,明清时期归属瑞安县嘉屿乡五十一都; 民国年间,曾先后属于瑞安县西区、瑞安第五区。 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始有峃口乡之名,隶属于大峃区。 1948年,划归文成县的怀抱。

这片土地,见证了峡谷型古商埠的繁华,水路交通的兴盛,明清及近代史上更是著名的军事要塞、革命老区,蕴藏着浓郁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峃口,为大峃东南面独一无二的进出咽喉。 我记忆里的峃口,始终徘徊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文成工作期间的画面: 每逢周末,跨越峃口大桥,桥畔商铺熙攘,摊贩占道,村民喧哗,还有那未被灯光触及的峃口隧道的朦胧身影。 那时的峃口,宛如一幅热闹非凡、生机勃勃的生活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得负责联系峃口片区的日子,那一次台风来袭,我与当地干部一起站立在大桥头,目睹上游洪水席卷而来的水泥船撞击着峃口大桥的桥墩,心中涌动着无尽的紧张与忧虑。 后来,大桥封闭,道路禁行,直到安全鉴定确保无恙,方才恢复通行。 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与无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之峃口,经历了时光的淬炼与变迁,已然焕发出勃勃生机。 山水依旧秀丽,溪流依旧清澈,而峃口人民则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将这片土地装点得更加美丽动人, 使得古镇愈发美丽宜居。 对旧城墙进行了精心仿古修复,让“半爿城墙”重拾往昔荣光。 更有龙凤古街、樱花岛等休闲观光场所的建立,为这方水土增添了无限风情。

半爿城墙

位于文成峃口泗溪河与飞云江交汇处,有一座修建于明代的城墙。它静静伫立在那里,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在诉说着一段段历史往事。更如一位忠实的守望者,见证了当地人民防御洪水、抵御外敌的风雨沧桑。

“处州十县九无城,温州五县六条城”,这句古语揭示了古时的瑞安县拥有两座城墙的特殊之处。除了县城之外,还有明清时期属瑞安县的峃口古城。因为当年城堡只建了半面,所以民间俗称峃口为“半爿城墙”。而另一半则位于文成樟台的樟岭,两者遥遥相望,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城墙位于泗溪汇流飞云江主流的下岬角,绵亘逶迤于龙凤古山,背依龙山,面临大江。一端连着城底深(地名,方言),一端连着沙塆角(地名,方言)。城堡依山弧形而建,拱券门均由花岗岩块石砌筑,样式各异,有的拱顶数根条石并列砌筑,有的顶部外拱形内平铺,踏步则由溪中卵石铺设。城堡中的民居皆依山而建,呈阶梯状分布,与城墙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如今北边城门虽已损毁,其余却保存完整。古时的峃口,是瑞、平、青、泰四地陆路交通枢纽,亦是泰、瑞、峃三地水上运输中心点,更是军事要塞。敌来犯时,此处常常成为必经之地。且峃口水系众多,水患频发,每年雨季与台风季,洪水肆虐。尤其峃口村,江水倒流,泗溪水亦从山峡中冲出,村前溪江化为一片洪水湖。遇特大洪水,全村不是被淹没便是屋舍飘荡无存。为防水患,村民多次申请修筑防水城,直至明朝时期才准予拨款补助修建城墙。

据文成县文物资料记载,古城堡主要用于御水和防守。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丙午年)奉命开始修筑,历时三年,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己酉年)十月完工。古城长数百丈,高数丈,设有防水门,便于江边行人往来。原城堡有五个城门,毁了二个,清时又加建一个。这段历史,不仅是城墙的建造史,更是峃口人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的英勇史。《文成见闻录》中亦有记载。虽然它看似简陋,但对村中人民的安居乐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建“半条城”后,峃口经历了无数次特大洪水的考验,但村民的房屋和财产都安然无恙。如民国元年江水洪峰高至十九米以上,村民房舍及财产均赖以安。这不仅是城墙的功劳,更是峃口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的体现。

如今在“云江画廊,秀美峃口”的建设中,修复了部分城墙。漫步于此,仍可于断壁残垣中想象昔日城墙的威严,繁华和坚固。站在修复后的城墙边,远眺江水滔滔,近听山风低吟,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

峃 口 渡

峃口渡,一个名字,一段历史,一幅画卷。它坐落于飞云江中游,泗溪河与飞云江的交汇处,是文成县东南的门户,不仅是飞云江畔的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处沉浸在历史涟漪中的港湾。据《文成县交通志》记载:峃口渡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县内水上客货运输的唯一航道,曾是水上交通枢纽。肩负着文成全县以及瑞安、泰顺、景宁等地的客货运输。

大峃艇亦称“两头尖”,从峃口到瑞安,顺流而下,需时三天;瑞安到峃口逆流而上,需时四天。一个来回至少一个星期。作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码头,见证了云江两岸的变迁与发展,记录着一个个船工的辛勤与汗水。

曾几何时,这里舟楫往来,人声鼎沸。云江里,船只与筏子鳞次栉比,各式各样,承载着客货与希望。渡口上,商贾云集,货物堆积如山,琳琅满目,人们在这里交流着四面八方的信息与物品。船工们嘹亮的号子声、客人们的谈笑声、商贩们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生动的交响乐,回荡在飞云江畔。 这个渡口不仅是货物集散中心,更是一个信息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人们在这里结识新朋友,分享彼此的故事,共同演绎着一派繁荣而和谐的气象。

飞云江,不仅赋予了峃口渡繁荣,也赐予了沿岸居民宝贵的资源。 彼时的渡口,还是村民获取沙石、溪鱼等生产、生活物资的处所。 江中的沙石纯净均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鹅卵石坚硬光滑无比。 村民们靠着挖掘沙石谋生,建造家园。 当地方言: “峃口的岩头卵,世代吃不尽。 ”。

峃口的鱼局村,曾是鱼儿聚集的乐园。 有罕见的雪鳗,溪中“黄鱼”军鱼,与香鱼竹鱼等,为居民带来了丰富的食物,而鸬鹚捕鱼的场景更是成为了江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船工最忙的是冬季,最闲是夏季,有方言云:“雨打蒲瓜叶,十只航船九只歇”。最苦最累的是拉纤,最美的是义渡,为两岸人们来往提供方便,那个时候学生读书每天也是要由渡船来回的。

这样的繁荣持续到1957年,瑞安至文成的公路开通,渡口的人流量开始受到影响。 随后,1965年飞云江上最早的公路桥峃口桥建成,将两岸紧密相连。 到了1983年,峃口渡附近又建起了龙凤桥,它的出现使得渡口更加受到冷落,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峃口渡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们漫步在江边,两岸青山如黛,苍翠欲滴,水中廊桥横跨,碇步静卧,其倒影与江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水墨画卷。 面对如此美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 此刻,虽然已经难觅古老的渡口痕迹,一切已被碇步、桥梁与公路替代, 但是滔滔东去的江水是永恒的。 时间或许可以改变一切,但峃口渡,依然镌刻在许多人的记忆之中。 正如依旧澄碧如镜的飞云江水,时而缓缓流淌,时而湍急飞驰,永流在每个曾经走过这里的人的心中。

龙凤古街

龙凤古街,昔称峃口街,静卧于文成县峃口镇之峃口渡。 此地得名,盖因泗溪之水汇入飞云江,又恰居大峃出水口,遂名“峃口”。 古街依山傍水,东有龙山雄姿,西承凤山温婉,犹如一对守护神,庇佑着这片烟火人间,因而得名龙凤古街。 在飞云江中游,此街仅次于珊溪街,昔日之繁华,可见一斑。

据《文成县乡土志》载,峃口街地处水陆交通要冲,瑞城、泰顺、大峃之往来货船,皆以此为转运中心,船筏如织,商贾云集,市场熙攘。 至民国二十年调查时: “街长五十五丈,宽九尺,房屋一百一十五间,商业五户”。 然自瑞、文公路通车,货物改由货车装载,船筏渐次停业,退出历史舞台,商业亦随之衰落凋零。

龙凤古街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彼时水上交通繁盛,每日百余艘船只穿梭,孕育了繁华交易,埠头遂成商业街市。 古人倚水而居,借舟楫之便,在飞云江两岸依埠设市,街市尤以渡口码头处为盛。 江水悠悠流转间,商贸活动催生“过塘行”这一为往来商旅转运货物之行当,仿佛是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的雏形。 峃口镇以航运商业远近驰名,古时其埠头之木材市场尤为繁荣,飞云江的卵石滩与江岸边,堆满各式木头,前来购买者络绎不绝,近者有自瑞安、平阳而来,远者则来自江苏、福建等地。

一九五八年,峃口实现公社化,成立木材交易所,一日交易木材多达三千多方,“牙郎”达一百四十八人。 服务着航运码头与木材市场的古街。 除了经营日用品外,更多的是客栈与饮食店。 当年航运兴盛之时,小饭店生意兴隆,一碗饭不过9分钱,一个菜仅一毛多,上百往来的船工亦有上岸至商户,买些家酿的红酒,带上船,就着小菜和番薯丝,惬意小酌几口享受微醺的时光。

如今,漫步于龙凤古街,我们试图寻觅那些被时光遗忘的痕迹。 然此街已非昔日之繁华,商店难觅,商业痕迹亦鲜见。 旧房也大多经过翻新修建。 唯有那青石板路依旧蜿蜒曲折,悠悠散发着古韵。

为使人铭记往昔,不让历史的风尘掩埋曾经的繁华,当地政府倾注资金,对古街进行了修复和整治。 于房之外立面绘以当年情景之墙画,取云江卵石改造外立面,新建之廊桥亦加以装饰,使之成为村民休闲娱乐之好去处。 龙凤古街,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商业历史文化,更见证了文成县东南门户的繁荣与变迁。

樱花岛

樱花岛,乃文成峃口绿道之璀璨明珠,坐落于鱼局段,沿飞云江东岸顺势而筑,2012年开工,次年基本落成。 曾经一片荒凉的半岛,如今却汇聚了上千株樱花树,游步道蜿蜒,观赏亭静立,亲水平台延伸,更有观樱摄影阶梯,记录着每一刻的美丽。 水上自行车,球场等游乐健身设施也点缀其中,为这片净土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樱花,这蔷薇科樱属的美好使者,以其品种繁多和独特之美广受喜爱。全球约有300多个品种,中国本土拥有50余种。作为温带地区的原产物种,樱花在日本文化中占据崇高地位,常显现于文艺作品之中,被视作国花,象征着热烈、纯洁与高尚的精神。在中国,樱花也富含深厚的文化意义,是吉祥与浪漫的象征,被誉为“东方美人”。

春风十里,不如樱花挂枝头。 赏樱的情趣自古便有诗人墨客赞美颂叹。 五代诗人李煜叹曰: “樱花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 ”唐代李商隐亦吟咏: “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 ”此等诗句,不仅颂扬了樱花的美态,更折射出古人对生命、自然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每年阳历四月,清明过后,便是峃口樱花岛一年中最灿烂的时刻。 明代诗人于若瀛曾写道: “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 ”在春雨的滋润下,岛上的“红粉佳人”渐次苏醒。

漫步于此,盛放的樱花恍如置身于满园春色之中。 一簇簇粉红缀满枝头,目之所及皆是粉色的童话世界,美得令人心醉。 微风吹拂,花瓣轻盈飘落,如同粉色雨幕,营造出一场绝美的落英缤纷。 在花海中徜徉,蓝天、碧水、彩道、绿草、亭台,无不融入这幅动人的春日画卷。 无论是枝头的簇拥,还是空中的飞舞,樱花都赋予这里无与伦比的意境之美。

在这片美丽的天地间,人们不仅能感受到樱花的美丽,更能体会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 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让心灵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宁静与喜悦。 在樱花树下放飞风筝,或在草地上搭建帐篷,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樱花岛,便是这样一处远离尘嚣、归于宁静的世外桃源。

国内旅游 户外拓展 景区合作

广告推广 古道建设 航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