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同一起跑线上的人,走着走着,便有了云泥之别。反观古今中外,那些能成大事的人,往往具备以下三种智慧。

立得正

正,是规矩。

正,上一下止,守一而止。原意是说,天下定于一,天下定于某个标准,所以正有“规矩”的意思。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人立于世,就要各安其位,当官的守当官的规矩,小民守好小民的规矩,这个世界才有秩序可言。

倘若各行其是,那就是崩坏的开始。

孙武,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他曾助吴王改革图强,他治军以严明见长,吴王想实际考察他治军的本领,就让他训练宫中的美女。

结果吴王的两个妃子自恃吴王宠幸,根本不把孙武命令当回事,扭扭捏捏,嘻嘻哈哈,谁也不听孙武的指挥。

孙武立即召来执法官把吴王的两个宠妃推出斩首,吴王派人来说情,孙武说:如果不按军法处治违反纪律者,今后就无法指挥打仗。

孙武力斩两个队长以后又挑选了两个队长,继续训练,宫女们再也不敢违抗命令了。后孙武为吴帅,五次攻打楚国,并且一度占领了楚的都城。

军队有军队的规矩,天子也要遵守。正是因为严格遵守规矩,孙武才能成为一代军神,手下的军队才能所向披靡。

正,是正气。

孟子说,养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

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历史上不怕杀头仍秉笔直书的晋国史官董狐;坚贞不屈,誓死不降,在匈奴牧羊十九载的苏武;被俘后大喝蜀中只有断头将军,而无投降将军的严颜;率部渡江北伐、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的东晋名将祖逖,还有充满忠贞正直之气的诸葛亮的《出师表》......等等,都说明天地正气永存人间。

心如水之源,源清则流清,心正则事正。人有了正气与规矩,才能把事情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得稳

稳,是谨慎。

礼记有言:“举大事必慎其终始。是说做大事,从始至终都要慎之又慎。”

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只有时刻保持警惕,谨慎处理事情,才能不至于功亏一篑。”

英国国王理查三世在波斯沃斯战役中被击败,这场战斗让他让出了国王的宝座。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理查派了一个马夫备了自己最喜欢的战马。

马夫小心翼翼地给战马钉上了马掌,但是钉到最后一个的时候,突然发现少了颗钉子,大战马上开始,士兵去催促他,时间紧迫,他就把马掌挂在了马蹄上,没有钉住。

结果交战的时候,这匹马掀翻了理查,他因此输掉了这场战争。

从那时起,人们就说:“少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少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少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失了一个国家。所有的损失都是因为少了一个马钉掌。”

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能就会引起一场风暴,一点小小的疏漏也会让自己翻船。

所以,要想行得稳,必须要谨慎。

稳,是功夫。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要想行得稳,不出差错,那得花大力气去练,在这上面花功夫。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想得开

想得开,是智慧。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

苏轼被贬谪,初到黄州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内心的纠结苦闷,可见一斑。

后来被贬到更远的惠州,他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想开了,心态上的达观,让山水都换了颜色。

而人一旦达观,还能开拓出另一片领域,在失意处,做成如意的样子。

他在海南,教化百姓,教民耕田,在一个蛮荒之地,实现自己济国安民的理想。

没有一种命运是对人的惩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才是真的悲剧。

想得开,是豁达。

道长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道长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

弟子说:“咸得发苦。”

道长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

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

道长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一个人胸怀足够宽广,有一颗豁达的心,面对世间的纷纷扰扰也就自然想开了。

来源:人生智慧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