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百日咳”发病率上升?呼吸道疾病流行期如何破解儿科看病难?社区医院配不到自己“心仪”的药,怎么办?如何看待“X疾病”?

4月19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做客“2024上海民生访谈”,就市民关切的儿科门急诊排长队、等候时间久,社区医院有些“好药”配不到等热点话题进行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闻大翔做客《2024民生访谈》

图源:上海教育电视台视频号截图

有关百日咳的话题多次冲上热搜,

当前上海情况如何?

今年以来上海百日咳疫情态势与全国总体一致,报告病例数明显上升,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目前上海仍处于呼吸道季节性高发期(冬春季),受监测敏感性增高等多种因素影响,报告发病水平可能进一步上升,但随着后续气温转暖报告数可能会有所下降。

疫苗接种是预防疫苗相关传染病最经济、有效、安全的方式,上海也一直在大力推广规范化疫苗接种,规范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对降低百日咳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有较高的保护效果。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本市引入非免疫规划的含百白破成分的“五联苗”“四联苗”作为免疫规划百白破疫苗的替代接种,近年来接种量也逐年增加。

签约了家庭医生,可向上级二三级医院转诊,

有时可能还需要自己另行挂号,

便捷度上如何进一步提高?

在2015年推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之初,上海就出台配套政策---市级医院门诊号源“两个50%”的便利措施,即“50%的专家和专科/专病号源、提前50%的时间”向家庭医生开放。实行过程中,签约居民的感受度不一。

今年,在“两个50%”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优先预约号源工作。

在目前社会面预约渠道和预约时间不变的基础上,家庭医生经过初诊诊断,发现签约患者需要转诊到上级医院,可以为签约患者预约比社会面提前5天的号源;如果患者病情需要尽快诊治,还可以通过家庭医生预约未来2天的专家号源。

为提升签约居民通过家庭医生转诊的感受度,市卫健委要求市级、区级医院设置签约居民服务窗口,对病情复杂、需进一步对接细分科室和专家的签约居民,提供二次分诊服务,避免居民往返劳顿。

同时,经过家庭医生预约转诊的签约居民,如果转诊到签约组合内医疗机构,上级医院还可以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服务。

目前各家医院正在按照要求,结合实际,细化优先服务流程。

每到秋冬呼吸道高发季节

儿科看病难问题突出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儿科就诊量也随之激增,让儿科医生紧缺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闻大翔表示,每年一到秋冬季,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就诊人数会出现明显的上升,而上海乃至全国都面临一个共同存在的问题,就是儿科医生人才的短缺。

闻大翔指出,破解儿科医生人才的短缺,一方面,医学院校要加大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复旦大学医学院每年临床医学系招收的本科生中,儿科专业都有一定的比例,加起来约100名;另一方面,当前其实儿科医生流失也比较普遍,要尽可能地减少儿科医生的流失。

闻大翔表示,儿科医生承担的工作风险和负荷都比较高,同时,相对来说,与综合性医院的医生相比,儿科医生的待遇偏低,也是造成儿科医生人才流失的一大原因。“只有从源头上增加儿科医生的培养,再通过对儿科医生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同时这些措施做到位、才能留得住、稳得住儿科医生。”

在闻大翔看来,目前,为了解决儿科看病难题,上海3家儿童专科医院和新华医院都会在秋冬季节不断扩大接诊能力,通过增派医护人员人手来应对。但从长远来说,我们仍然要不断提升基层对儿童一般轻症、常见病的诊断治疗能力。

“现在,我们通过加大儿科医师转岗培训,让一部分看成人的内科、全科等医生,经过一年的规范化培训,通过学习儿科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再经过培训考核,可以给原来看成人的这部分医生增加儿科执业注册范围,以此来缓解儿科医生人才短缺的现状。目前,这一培训项目已经启动了。”闻大翔说。

闻大翔透露,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将作为常态化工作长期推进下去,每年将会启动培养50名左右的儿科医生,培训时间为一年,以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能力和操作能力为重点。由上海市儿科质控中心牵头负责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的总体实施,儿科医联体牵头医院,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新华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医生承担培训任务,提供最好儿科教育教学资源。

社区医院配不到自己“心仪”的药

怎么办?

目前,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配备药品661种,数量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去年平均配备539种,提升22.63%)。

确实有些居民个性化用药需求,在社区现有目录的基础上不能满足,目前在不断加强社区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用药上下衔接,各区均制定了区域内医疗机构常见病、慢性病上下衔接用药目录,逐步实现医联体内药品供应同质化。比如长宁区在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跨院“云配药”,与上级医院——上海市同仁医院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形式开展合作,从而向社区老百姓开放了733种药品。

目前本市很多社区还通过问卷、小程序、留言本等形式,了解居民的用药需求并尽量满足。还有些社区加强与周边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合作,在社区开具处方后居民可以直接到附近药店拿药等等。

仍然存在有些药品配不到的情况,原因有多方面,比如药品受产能、价格调整、原料药短缺、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等因素影响,导致出现药品供应不稳定、断货的情况。遇到这些情况,医院将会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了解药品短缺的原因,向居民做好解释沟通。市民群众也可根据医生的专业建议调整用药。

此前世卫组织曾发出关于X病毒的警告,

该如何看待这种在将来可能

出现的未知传染性疾病?

“X疾病”并非当下真实存在的特定疾病,它是指一种未知的病原体引发严重国际大流行的可能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关注“X疾病”,是为了让大众保持警惕,做好应对传染病流行准备的基础。

传染病监测预警方面,上海正在建设系统集成、智能高效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

一是聚焦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健全涵盖症候群、致病因素、舆情信息等要素的综合监测网络,推动实现多渠道、多源数据的综合监测,加强少见、罕见传染病监测,促进传染病监测的医防融合;

二是强化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等在主动预警、智能研判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完善多渠道数据汇集、多节点智能触发的预警指标体系和功能技术平台,加快推进各项预警模型的转化应用,提升传染病综合风险评估能力。

传染病应急处置方面,上海正在抓紧建立公共卫生应急作业中心(EOC)建设标准,加强应急响应和指挥调度关键环节的规范化和协同度;持续迭代提升应急指挥、标准业务流程、装备水平和硬件能级,提升专业队伍智慧化、信息化水平。

传染病医疗救治方面,着力健全平急结合的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加快推进传染病临床诊治中心(IDC)体系布局和建设,推动形成“市级示范中心(华山)-市级中心(含市级专科医院)-区级中心-社区哨点医院/发热门诊”的IDC网络体系,强化应急转换能力储备。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方药和成熟技术在重大传染病救治中的积极作用,加强重大传染病中医药干预基层网络建设和危急重症应急救治专科能力建设。

来 源 / 华医网综合整理自话匣子、 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

5月、8月、11月考试!2024年《心理咨询考试》火热报名中,证书由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心理学研究机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颁发,证书含金量高。马上咨询~

*注:此部分为课程推广广告

点击“上方卡片”,马上了解详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