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轻轻一点“关注”按钮,这不仅能让您便捷地接收我们后续为您精心准备的精彩文章,更能让您在阅读的海洋中畅游时,随时与我们交流心得,分享感悟。您的每一次点击、每一个评论,都是对我们创作热情的极大鼓舞,也是我们不断进步、持续创新的源泉

张福海是个退休的老头儿,今年66岁。退休后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每天除了遛遛弯,就是打打麻将。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个噩耗,自己的妻子小李去世的消息。

于是他拿出了退休金里的6000块钱,买了张火车票,准备回老家一趟。6000块钱对他来说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但为了完成妻子的最后心愿,他是在所不惜。

火车站人来人往,张福海提着一个旧皮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落伍和格格不入。他找到了自己的车厢,把皮箱放到铺位上,坐下来舒舒服服地等待开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邻座是一位中年男子,看着也是农村出身。他们不经意间聊了起来,中年男子告诉张福海他是去城里探亲。张福海说起自己是回老家扫墓的,中年男子听后竟连声叹气,说:"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太注重这些传统习俗了,很高兴有人还能做到这一点。"

张福海笑着说:"这是应该的,祭祖扫墓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说实话,张福海也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在乎扫墓这件事。可能是因为妻子的临终愿望,也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越发珍惜起这些传统习俗来。不管怎样,他决心要完成这次"扫墓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夜的颠簸,张福海终于到了目的地。下车时,熟悉的乡间气息扑面而来,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似乎闻到了一丝故乡的味道。他拎着皮箱,有些踉跄地走出车站,打量着眼前的一切,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止了很多年。

张福海先去找了以前的邻居,希望能在他家借宿一晚。可是敲了半天门也没人应,看来是已经搬家了。他只好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一户人家愿意给他留宿。主人是一对老年夫妻,看着张福海这个落伍的穷光蛋,也没什么疑虑,很热情地让他住下。

晚上,他们三个人坐在院子里乘凉。老两口问起张福海的来历,他就把扫墓的事说了。没想到他们听后连连点头,说张福海做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值得钦佩。老伴去世后,他们也一直在为她扫墓祭祖。张福海听了很是感动,看来尽管时代在变迁,但是中国人对祖先的这种敬重之心却一直没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墓地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已经被杂草丛生。张福海蹲下身子,轻轻拂去墓碑上的落叶,露出了妻子的名字。看到这熟悉的两个字,他的心里五味杂陈,不知从何说起。

张福海深吸了一口气,开始了扫墓的工作。先是用锄头锄去杂草,接着用扫帚把墓地上的落叶扫干净,然后用抹布仔细擦拭墓碑。做这一切时,他的动作是那样小心翼翼,生怕磕碰到什么。

一个多小时后,张福海终于把墓地打扫干净了。他站起身,看着重新焕然一新的墓地,心中不由得释然起来。他从口袋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祭品,摆放在墓前,然后双手合十,开始祭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张福海祭奠的时候,一个人影突然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他抬起头,只见一个人正盯着他看,眼神凶光毕露。张福海定睛一看,竟是他的大哥张福顺!

大哥一把将张福海推开,厉声质问他在这里做什么。张福海连忙解释是来给妻子扫墓的,可大哥根本不听,只是不停地痛骂他,说他是穷光蛋,还敢回来祭祖,真是有辱祖宗。

"你个穷光蛋,有什么资格来祭祖啊?还不快点给我滚蛋!"大哥张福顺怒气冲冲地吼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福海被大哥的话一激,也火了起来:"我是来给自己的妻子扫墓的,跟你有什么关系?再说了,扫墓祭祖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你凭什么说我不配?"

"闭嘴!我说了算!要是再多嘴,我可不客气了!"大哥张福顺双手紧紧地攥成拳头,看样子随时都可能动手。

我们就在墓地前面大吵了起来,激烈得就连鸟儿都被惊飞了。张福海几次想解释,却都被大哥的谩骂打断。就在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个声音忽然响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们两个吵什么呢?"那个声音来自一个走过来的老人。他看起来已经七八十岁的样子了,蓬头垢面,身上的衣服也破破烂烂的。可是他的眼神却是那么有神,充满着睿智的光芒。

"这是我们家的祖坟,我弟弟非要来祭祖,简直是有辱祖宗!"张福顺对老人怒目而视,语气十分不耐烦。

"祭祖扫墓怎么就有辱祖宗了?这分明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啊。"老人笑着说,"你们兄弟两个何必为这种事吵架呢?祭祖的心意才是最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福海连忙点头表示赞同:"正是如此,我只是想来完成我亡妻的最后心愿而已,并无其他意思。"

"你们听听,连你弟弟也这么说了。"老人转向张福顺,"何必就为这种小事生气呢?你应该高兴才对,有个这么孝顺的弟弟。"

老人的话像一股清泉,浇熄了张福顺的怒火。他沉默了一会儿,脸上的狰狞神情渐渐缓和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的也是。"张福顺终于开口,"我刚才太冲动了,对不住弟弟。"

张福海连连摆手:"哪里哪里,大哥你也是为我好。我知道你一直很看重祖训家规,生怕我做了什么有违传统的事。不过,扫墓祭祖可是我们祖祖辈辈的习俗啊。"

"你说的很有道理。"张福顺点点头,神情变得柔和了许多,"我年纪大了,脾气确实有些暴躁。幸亏有老人家劝解,不然我们兄弟可就要吵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顿时融洽了许多。老人笑着说:"看吧,只要互相理解,什么事情都不是问题。你们兄弟感情这么好,我替你们高兴。"

张福海也笑了,他拍了拍大哥的肩膀,说:"那我们赶快把祭祀的事办完吧,可不能辜负了祖宗的期望。"

于是,三人你一把我一把,很快就把祭品摆设整理好了。张福海双手合十,恭恭敬敬地开始祭奠。大哥张福顺也虔诚地跪在一旁,时不时点点头,似乎在心里默默祈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祭祀仪式办完后,张福海向老人鞠了一躬,说了声"多谢"。老人笑着摆摆手,神秘兮兮地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你们兄弟能这么虔诚祭祖,我替祖宗感到欣慰。"

说着,老人拄着拐杖,踽踽而去,很快就消失在林子深处。张福海和张福顺面面相觑,只觉得方才那老人的神态儒雅,话语中透着股莫名的威严,让人难以忘怀。

"咱们走吧,该回家了。"张福顺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张福海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妻子的墓碑,内心才感到彻底放下了一切牵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兄弟两人沿着小路走去,一路上不停地叙旧家常。原本生硬的气氛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亲密无间的兄弟情谊。张福海发现,这次回乡不仅完成了妻子的心愿,也让他重新找回了与大哥的感情。

天色渐晚,张福海搭上了回程的火车。他靠在座位上,看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常回老家,好好尽赡养长辈的孝心。

也许,老人就是他们的祖宗显灵呢?张福海心里暗自腹诽。不过这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终于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方向。从今往后,他要像老人那样,用自己的方式,努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车在夜色中行驶,张福海靠在座位上,看着窗外一盏盏路灯闪过,心里回想着这次回乡扫墓的经历。

火车驶进一个小镇,张福海听到有人在卖着小吃,顿时饿了。他起身下了车,在小镇的街道上逛了起来。

这是个很有年代感的小镇,处处可见旧时的风物。张福海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一般,回到了几十年前的世道。他在一家小店门口停下脚步,看着橱窗里陈列的各式糕点,口水直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伯,要买点心吗?"一个干净利落的声音传来,张福海循声看去,是个年轻姑娘正站在店门口。

"嗯,来几个糖葫芦吧。"张福海指着橱窗里的糖葫芦说。姑娘会意,很快就将糖葫芦装好递给了他。

张福海付了钱,刚想离开,姑娘却叫住了他:"老伯,你是不是外地人啊?要不要参观参观我们镇上的博物馆?里面收藏了很多古董,可有意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福海一想,反正还有一段时间火车才到,不如就在这里转转。于是他点点头,跟着姑娘的步伐走进了博物馆。

博物馆里确实珍藏了不少古玩,姑娘一一为张福海讲解。看着那些年代久远的文物,张福海如同看到了祖先的影子,心中涌起一阵敬意。

"老伯,你知道这件铜镜的来历吗?"姑娘指着一面古镜问道。

张福海定睛一看,只见镜面上精雕细琢的图案,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场景:祖先们在田间地头劳作、在庭院里嬉戏、在殿堂里讨论国事……这些图案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历史画卷。

"太精美了!"张福海由衷赞叹,"我们的祖先真是太有智慧了,才能创造出如此传世之作。"

"没错。"姑娘说,"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珍惜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把祖先的智慧一代一代传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源远流长、永不衰落。"

张福海点点头,心里默默记下了这句话。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