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92岁奶奶10年还清2077万债务"的新闻再次登上热搜,感动无数网友。

81岁时,因盲目扩张负债2077万,但她拒绝破产,毅然选择还债。10年终于还清所有欠款,如今92岁高龄,她依旧初心不改。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老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金英奶奶照片

白手起家创业路

1931年,陈金英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那个年代,女孩受教育的机会很少,陈金英的父母无力为她支付学费,她只好很早就辍学在家干农务。

16岁那年,按照村里的风俗,陈金英被父母塞进了自己并不熟悉的人家,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婚姻生活。

陈金英奶奶照片

婆家虽然不是豪门大户,但陈金英依旧过着操劳不停的日子,每天起早贪黑干重体力活,照顾孩子、侍奉婆婆…仿佛生儿育女就是她这辈子注定的宿命。

可是,好奇心和求知欲,让陈金英对生活怀有更高期待,有一年,村里来了一位大夫,陈金英就经常跑去旁听他为乡亲们诊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夫见她聪明好学,就主动传授她一些简单的医术,陈金英发誓要将来学习更多医学知识,靠自己双手改变命运。

53岁的陈金英抓住了一个商机——老年羽绒服行业的"蓝海"市场。她决定创业,为老年人设计出既保暖又舒适的羽绒服。

创业之初,陈金英只有3000元启动资金,她租下一间民房,买了几台缝纫机,招聘了10名师傅,就这样开始了创业之路。

那时候的丽水羽绒服市场几乎是一片空白,陈金英的一下子抓住了这个商机,她的"兴华羽绒"厂专注老年羽绒服定制,注重品质、剪裁合体,又因价格亲民,很快在老年人中打开了知名度。

陈金英的经营思路是"专一"二字——专专精精做好一件事,用对行业的了解,去服务和打动客户。不久,"兴华羽绒"便在丽水一带小有名气。生意最红火时,工厂年销售额超过了1000万元。

然而,就在事业腾飞之时,一场意外的变故将陈金英拖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高峰坠入低谷时

事业巅峰期,陈金英的"兴华羽绒"厂一时风头无两。她的老年羽绒服产品在丽水及周边地区供不应求,许多经销商争相与她合作。

就在此时,一个来自国外的大订单找上门来——有海外客户看中了兴华厂的产品质量,希望一次性订购上万件羽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金英喜出望外,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自己事业走向更高台阶的难得机遇。为了完成这笔大生意,兴华厂现有的生产能力远远不够。

陈金英决定大胆扩张,她通过银行贷款、民间集资等方式,筹集了1600万元资金,在丽水购置了6000平米的土地,建起了占地面积庞大的现代化车间。

新厂落成的那天,陈金英热泪盈眶,她站在崭新的厂房前,憧憬着兴华羽绒服即将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穿在身上,自己也将带领企业走向一个全新的征程。

她甚至开始规划,要将兴华羽绒的版图扩张到周边省份,建立属于自己的销售网络和品牌渠道。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新厂投产后不久,市场形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随着众多竞争对手的涌入,另一方面,电商的迅猛发展和新型购物方式的兴起,也给实体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兴华厂的日子一天天难过起来,订单骤减,资金周转不灵,员工工资都发不出了,陈金英急得团团转,但她的一些经营理念已经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

她还是像以前那样,坚持按照老年人的传统喜好来设计产品,注重牢固耐穿,不愿迎合时尚潮流。结果就是大量的库存积压,根本卖不出去。

陈金英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在市场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就大举扩张产能,背负了沉重的债务,现在想收缩规模已经来不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每天焦头烂额,一边要继续生产、发货,一边要四处筹钱、周转资金。但还是难以为继,资金链最终还是断裂了。

2011年9月,81岁的陈金英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她欠下了2077万元的巨额债务。看着手中那一沓沓的欠条,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无助和彷徨。

这一生,她靠自己的努力,从一名农村妇女成长为企业家,也曾赢得过无数赞誉和尊重。但现在,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化为泡影,只剩下了沉重的负债。

就在陈金英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劝她申请破产,以此来逃避债务。毕竟,在这样的高龄还背负2000多万的欠款,实在是难以承受之重。

但陈金英断然拒绝了这个提议。"欠了钱一定要还,做人要讲信用!"这是她的人生信条,无论处境多么艰难,都不能放弃。

还债路上的风雨

面对2077万元的巨额债务,陈金英别无选择,只能变卖自己的所有资产。她先是将兴华羽绒厂的厂房和土地低价出售,又将自己名下的两处房产也抛出。

看着一砖一瓦亲手建起的家园就这样易主,陈金英心如刀绞,但为了尽快还清债务,她含泪签下了转让合同。

然而,变卖资产所得也只能偿还银行和借贷的一部分债务,还有277万的资金缺口,全都是多年来陈金英借给亲朋好友的无息款项。这笔钱,原本是她打算用来养老的私房钱,现在也成了沉重的负担。

朋友们得知陈金英的遭遇后,纷纷表示愿意先缓一缓再要账。但陈金英摆摆手,坚决地说:"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无论如何也要尽快还清。"就这样,她咬咬牙,决定从零开始,东山再起。

没了厂房,陈金英就像没了根一样。但她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吓倒,而是凭借多年经商的经验和人脉,东拼西凑地筹到了10万元启动资金,又租下一个小小的作坊,重新开始做起了羽绒服生意。

开工第一天,陈金英环顾四周,这个破旧的小作坊和当年气派的兴华羽绒厂真是有着很大区别。但她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只有从头再来。她招来几名得力的老员工,又联系了几个靠谱的羽绒供货商,一针一线地缝制着样品。

然而,市场瞬息万变,以前的销售渠道早已中断,为了打开局面,陈金英决定自己出马去跑销路。她先是找了几个老相识的服装代理商,希望他们能帮自己销售羽绒服。

谁知,看过样品后,代理商们直摇头:"陈老板,你这款式太老土了,现在的老年人可不喜欢,这样的货,我们可卖不动啊。"

眼看着仓库里的货物一件件积压,员工工资都发不出了,陈金英急得团团转。无奈之下,她只好自己到街头、公园摆摊叫卖。寒风刺骨的冬天,82岁的她每天清晨5点就起床,在摊位上,一站就是一整天。

老人独自坐在角落,面前摆着厚厚的羽绒服,不停地向过往行人吆喝着。偶尔有人看看,试穿一番,她便殷勤地介绍:"这羽绒服可暖和了,我们老年人穿着正合适。您买一件吧,给您打个八折。"

就这样,陈金英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成了街头公园里的常客。有时,一天下来也卖不出几件,但她从不言弃,因为她知道,自己肩上还背负着350万的债务,容不得她轻言放弃。

债主们也没有放过她,讨债的人三天两头上门,言语刁难,甚至恐吓。一次,十多个讨债的莽汉闯进陈金英的出租屋,将她团团围住,叫嚣着要钱。

诚信与坚持换来的转机

当陈金英80多岁还款的消息传开后,她那种不畏艰难、坚持诚信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社会各界。

媒体纷纷报道这位“还债奶奶”的事迹,大众也给予了她极大的同情和支持。“陈金英”这个名字一时间成了道德的象征,人们亲切地称她为“诚信奶奶”。

陈金英重新燃起了希望,一些商家主动联系她,通过网络店铺帮助她销售库存羽绒服,还有很多自媒体也在自己的公众号和视频里大力宣传陈金英,号召大家支持这位坚持正义的老人。

在这些帮助下,陈金英销量终于有了起色,她重新在丽水租了一个小作坊,和几名老员工一起重新开始生产。老客户也再次回流,通过他们的口口相传,更多人知道了这个品牌的故事,纷纷买单表示支持。

有了营业额,陈金英就可以按计划陆续偿还银行贷款。她一分钱都不敢乱花,所有的收入都直接记入了欠款账目。

终于,在2021年,90岁高龄的陈金英划掉了最后一笔账,所有2077万元巨额债务,她都还清了!

这一天,陈金英将那一叠叠欠条全都拿出来,放在了自己的床上。她轻轻抚摸着那些泛黄的纸张,回忆着自己这十年还债路上经历的种种艰辛。

"诚信奶奶"背后的品格力量

陈金英被称为"诚信奶奶",这个称号来之不易,它凝结了老人家的价值追求和人格力量,是对她高尚品德的概括。

在面对2000多万巨债时,有人劝陈金英破产,但她坚决不同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在她看来,钱可以慢慢还,但诚信二字必须时刻挂在心上,决不能有丝毫懈怠。

就这样,从81岁到90岁,陈金英整整用了10年,完成了自己的诺言。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有太多次机会可以选择放弃,太多次身心俱疲想要退缩,但她都坚持了下来。

用10年如一日的行动,陈金英生动诠释了什么是诚信的真谛。诚者,心口合一,言行一致,说到做到,信者,取信于民,赢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