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人心单纯的可怕。

单纯,所以追求的想法很直接,这种直接甚至会显得有些偏执,有些不顾一切。

那些看似百转千回的人生思考,到头来只是把一本“怎么让自己不吃亏”的帐算了一遍又一遍,算来算去,算的是漏洞百出,千疮百孔。

但是算错账的人,却要摆出一副“谁都没我明白”的样子,大摇大摆地暴露着自己肤浅至极的一面,

那些“灵魂上的巨人,行为上的矮子”们并不会意识到自己败露的丑态意味着什么,而这种现象如同一部超现实版的讽刺喜剧,嬉笑怒骂间,戳破社会的假面,

此情此景。有人捧腹大笑,有人深深思考。

想法是否深刻,看的不是朋友圈里跟多少本书合照,也不是照本宣科一般,借着他人的思想去“搞什么强调”。

在这个晒书如晒美食、晒旅行的年代,似乎书已经不再是智慧的载体,而成了某种社交货币,用来装饰个人形象,彰显所谓的文化品位,借由“晒”这个行为本身,来表现自己认知上的深刻,

殊不知,真正的深刻思考,绝非几张与“知识”亲密合影所能代表,更不是鹦鹉学舌般复述名言警句所能企及,或者说他们之所以会毅然决然的走向这条愚蠢的歪路,究其行为逻辑不难得出一个结论,

他们并不是想法深刻,而是他们渴望获得别人的认同,

他们并不是想法深刻,而是他们希望别人“觉得他们想法深刻”。

很荒唐,但也很真实。

快餐时代的消费逻辑,便是追求表面的丰富多样,追求的越多,他们越会意识到追求内在的代价是他们无法承受的,表面上是他们忽视了内在的消化吸收,实质上是他们根本没有耐心也没有能力去消化本不属于他们的知识与信息,

正因如此,浮夸的表象是他们社交舞台上的华丽戏服,肤浅的做法是他们舞台之下的颓废真相。

诸如此类的事实,正在不断发生。

那些热衷于“搬运”他人思想的“哲思家”们正在紧锣密鼓的谋划着什么,这群人热衷于摘录名人金句,乐此不疲地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深度”见解,他们喜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却忘记了自己可能只是踮起了脚尖,连巨人的鞋底都没摸到。

他们以为,只要将别人的智慧火花搬进自己的话语体系,就能点亮自家的思想星空,但事实上的效果却似乎让所有人大失所望,

因为这种“借光”行为,往往导致他们的思考流于表面(或者说这本身也是一种暴露),缺乏独立见解与深度剖析。

他们的“强调”看似掷地有声,实则空洞无物,就像一场没有剧本的戏剧,演员卖力表演,观众却一头雾水。

而这样的事实,不仅正在不断发生,也在不断出现新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浮夸横行的时代,空洞无物的想法犹如病毒般疯狂蔓延,与之相伴的,是那群人如影随形的浅薄行径。

这群莫名其妙的家伙们,正在联手榨干我们的热血与忍耐,

如同无底黑洞,吞噬着所有理性与清醒。

曾几何时,我们在困惑中质问,这世上,究竟什么是值得信赖的?

而如今,面对这群聒噪的戏精,

我们只想请问一句,

你们何时才能懂得闭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