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出行警惕疟疾:

旅行有备,防护为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疟疾

作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疟疾至今仍在全球威胁着数以十亿计人的生命安全,虽然我国于2021年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但每年仍有大量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2023年,全国共发现约2500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因延误诊治导致的危重症病例近100例、死亡10余例,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并存在引发本地传播的风险。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出入境人员请提高警惕!

先来了解下什么是疟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还可以由输血(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传播。

能感染人体的疟原虫有5种: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诺氏疟原虫。不同类型疟疾的潜伏期各不相同,一般平均潜伏期在2~3周,短则8天,长则可达数年,具体长短往往取决于疟原虫种类。

疟疾的症状有哪些?

冷(寒战期)

骤起发冷寒战,四肢末端先发凉,之后背后和全身发冷,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持续约10分钟至1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高热期)

寒战停止而随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神志清,伴口渴、全身酸痛、呼吸急促,持续2~4小时。高热患者还会出现抽搐、剧烈头痛、恶心等表现。

汗(大汗期)

高热后期大汗,体温骤降,自觉明显缓解,仍感乏力,持续30分钟~1小时。

歇(间歇性发作)

间日疟和卵形疟的发作周期为隔天一次;恶性疟一般间隔24~48小时发作一次;三日疟隔2日发作一次,且较规律。

除了上述疟疾的典型症状外,有些病例的症状并不典型,发冷-发热-出汗症状不明显,且发作周期不规律。有些病人除发热外,还伴有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或神经系统症状等。

医务人员请注意:如果接诊有以上症状的患者,应主动询问发热病人流行病学史,秉着安全、有效、合理、规范的原则,及时实施医治,间日疟和卵形疟患者还要进行休根治疗。

出入以下国家人员请警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3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85个疟疾流行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南美洲和大洋洲,估计有2.49亿疟疾病例,与2021年相比增加了500万,与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前相比,高出1600万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入境人员请注意:

在疟疾流行区工作或生活时,可采用杀虫剂处理蚊帐、喷涂蚊虫驱避剂、穿长袖衣和长裤等防蚊灭蚊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在旅行期间和回国后至少两年内,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冷、发热、胃肠道反应等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向医务人员主动告知出国史,提醒医务人员筛查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