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在今天举行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神舟十八号将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目前,我国即将完成第四批航天员选拔。第四批航天员入队后,将和现役航天员一起,实施空间站后续任务,并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我国还将抓紧研究推动国外航天员以及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

如今

“手可摘星辰”的愿望一步步实现

“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距离也不再遥远

而对于北京学子来说

航天

并不遥远

2016年11月10日上午7:42

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丰台少年一号卫星顺利搭载升空

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颗

中学生参与研制的卫星

不久后

丰台少年二号卫星项目启动

并于2022年12月9日顺利搭载升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我第一次亲手制作天线、接收到卫星信号、听到“滴滴”声音的时候,我的内心无比激动,那一刻,我觉得航天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丰台少年一号课题组学生孟繁鑫说

今年的中国航天日前夕

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

与北京邮电大学达成合作

共同开展基于微纳卫星研制的项目式课程

此举也开创了国内校外教育单位

与高校基于综合性课程联合培养

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先河

这也意味着

丰台少年三号卫星

将由大中小学生联手研制

而在北京八中

一位有着航天梦的初中生

给科研人员

寄了这样一封信

对于

我国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失利

讲述了自己对于长七失利原因的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网友鼓励写信的少年

“继续冲,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那么

学子们的航天梦

如何进一步地

孕育

孵化

最终梦圆?

北京各校这样做——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2016年,府学胡同小学被评为首批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在注重科技教育工作,从多角度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学校还开设了在科研人员身边成长课程,有计划地开展科技教师培训、学生科普讲座等科普培训;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校本课程、科技社团、航模、太空种子植物栽培等科技活动,鼓励学生走近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在不断地学习、探索、创新中把航天科普知识的接力棒传递下去。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

北京三十五中与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建设了航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航天科学与技术实验室、风洞实验室、空间信息技术实验室等10个高端科学探究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航天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由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建设;拥有天宫号与神舟号交会对接实验平台、微小卫星实验平台以及业余无线电地面站实验平台。这三大实验平台涵盖了目前航天领域的主要前沿研究热点,包括微小型化人造卫星结构设计、卫星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卫星通信技术、载人航天交会对接技术等。

该实验室能够实现航天基础课程的开发、航天前沿科技的演示教学以及航天领域前沿探索性课题的开发研究等多项功能;可开展的探究性课题方向包括卫星轨道预报与轨道控制、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研究、卫星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业余无线电通信实验与数据分析、载人航天交会对接飞行任务设计及程序开发等。

北京一零一中学

2021年12月“天宫课堂”第一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化身“超级教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一课。

在地面主课堂中国科技馆内,10位来自北京一零一中的同学,与航天员们直接开展互动、交流,感受“太空课堂”的魅力。在这堂课上,学生们看到了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等多个项目的教学展示。

2018年,北京一零一中入选第三批“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学校与多所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设立了航天科学实验室,邀请航天专家进校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同学们创建更多、更广、更深入、更近距离接触航天领域的平台。

《太空总动员——航天特色课程》是北京一零一中校本课程,主要是用于提高学校航天教育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

课程以活动、课题研究、参加航天比赛为载体,系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航天领域基础知识,奠定航天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航天人自主创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崇尚科学的情怀。

北京市航天中学

作为以“航天”命名的学校,北京市航天中学非常重视科技及航空航天特色教育。学校围绕“航天领域”的教育发展,设立了多个科技特色实践基地,如问天阁,天象厅等,用于航天科技普及和天文教育;模拟飞行室,航天创客空间,用于航模及创客教育;天蔬苑,用于太空种子种植实践和劳动教育。

学校还充分利用周边航天科技资源以及校外资源单位,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及航天特色教育,形成了特色环境、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特色社团、特色竞赛、特色辐射的“六特”实施渠道。特色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浓郁的航天氛围;特色课程传播航天科技知识,让学生感悟航天精神和科学精神;特色活动实施科技特色普及教育,对话航天大咖,学习航天精神,助力学习提升;特色社团和特色竞赛为学生提供展示科技才华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特色辐射扩大特色宣传,带动特色教育。

太空种子种植社团就是其中一门特色课程,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针对学生在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认识局限性和动手能力不足,从学生每天要吃的蔬菜的种植入手,创造性地把课堂教学和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进入学校的太空种植实践基地和无土栽培实践基地,去了解太空种子、蔬菜及其种植的相关知识,体验种植的过程和乐趣,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德。

北京钱学森中学

北京钱学森中学原名为北京十二中钱学森学校,2022年经过“母体孵化”成为本区一流名校,更名为北京钱学森中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钱学森”冠名的完全中学。

学校以传播钱学森精神和航天精神为己任,用钱学森大成智慧学思想整体设计规划课程建设。航天概论、钱学森传、创客空间、小卫星研制、太空模拟训练、卫星发射实地体验等组成的科技课程,以及“音舞诗画”等组成的人文课程,共同构成了系统的课程文化体系,实现科技、人文的“双增长”。钱学森中学致力于创建“科学中学”,制定了“科学创新、和谐发展、家国天下”的发展规划。

学校建立科创中心,设立“院士1+X”领航室,

其中“1”代表的是院士,“X”代表航天一院的设计师和钱学森学校的学生群体。即聘请航天院士为领航导师,聘请设计师组成专家团队担任科创选修课程的指导授课教师,为学生量身打造富有特色的科创课程。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学科学、爱科学,体验科学探究历程、创造科学实践成果,让钱学森精神在脚踏实地的教育中扎实传承。

领航室科创课程共开设了八门特色课程:《课题研究及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热力学基础及小型热电转换装置制作》课程、《流体力学基础及航模实践》课程、《重复使用空天飞行器的“我型我秀”》课程、《航天热点解析与未来展望》课程、《从宇宙到果仁:航天工程中的科学原理》课程、《电子工程技术入门与实践》课程、《数学模型与3D打印》课程。

比如其中的《重复使用空天飞行器的“我型我秀”》课程,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空天业务部授课,团队成员在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载器总体设计、布局优化、规划论证、飞行试验、综合保障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北京市平谷中学

北京市平谷中学进一步推动航天特色学校建设,探索并推行创新型教育方式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018年,学校创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周志成及其团队为导师的航天科学特色实验班,并加入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学校自成立航天科学特色实验班以来,以“传承航天精神,提升科学素养”为培养目标,发挥航天科技和资源优势,培训科技教师,组织航天专家深入学校开展科普讲座,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参加航天科技竞赛、夏令营及研学活动,极大地拓展了航天科学教育在学校的覆盖面,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后备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浓厚兴趣,着力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树立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学校开设《北斗基础课》、《北斗拓展、探究》、《功能模拟卫星》等航天课程,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航天科技教育,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部分来源:首都教育

编辑:张秋颖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