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历史文化名人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李峤这首诗题为《风》,但诗句中却没有一个“风”字,短短四句,把“风”的特点刻画得入木三分,可见笔力不凡。

提起李峤,可能大部分人都不是很熟悉,但在他身上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在文坛,李峤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齐名,并称“文章四友”。

苏味道是苏东坡的先祖,武周时期曾三度为相;杜审言是杜甫的爷爷,初唐文坛的“社牛”;崔融也是初唐时期的大臣,他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杜闲,也就是杜甫的父亲,所以他是杜甫的姥爷,杜审言的亲家公。

李峤看似没有这三个人牛,但别忘了李峤姓“李”,大唐的国姓,而且“赵郡李氏”是正儿八经的老牌贵族,高宗时期,为了遏制这些家族势力,特颁布了禁婚令。

关于李峤的文采,狄仁杰曾这样评价: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

名相张说也有评:李峤之文,如良金美玉……李公实神敏,才华乃天授……故事遵台阁,新诗冠宇宙。

尽管如此,李峤也没有傲娇,当有人问起他为何能写出这么美的诗时,李峤总是谦虚地说,我小时候曾梦到过一个神人,他送给了我两支笔,因此我才能写诗。

所以后来,人们用“双笔”来形容一个人文采出众。

02.

李峤有兄弟五个,但都不到30岁就病逝了,他母亲担心他也早逝,就找袁天罡给看了看。

袁天罡是个能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许多演义小说和电视剧也都把他形容得神乎其神。可他看过李峤的面相后,也说他活不过30岁。

李峤的母亲不死心,就让袁天罡看看李峤的卧相,于是这一晚袁天罡与李峤同榻而睡。半夜时,袁天罡发现李峤没气了,拿手放在他鼻下一探,心就凉了半截,感受不到一丝气息。

可是,李峤的脉搏却很平稳,仔细瞧过之后,袁天罡才发现李峤是用耳朵呼吸。因此他向李峤的母亲断言:此子必长寿,而且大贵,只是一辈子也不富。

后来,这些话都一一应验了。

不过,这些传闻不足为信,哪怕一些史书中确有记载,比如《太平广记》。没有人会用耳朵呼吸,就算中耳炎严重到冒泡也不行,有悖常理。

而李峤清贫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哪怕他曾三度为相。

因为他居所简陋,武则天还特殊关照过他,赐他御用的绣罗帐,可是第二天他就上奏武皇说,臣自幼时,就有相士跟我说过,不能过奢华的生活,否则难以长寿,所以臣昨夜通宵未眠,躺在帐内就像生病了一般。

李峤这些话,不能全信也不可不信,事实证明,他很胆小,为官谨小慎微,不愿出头,也不愿担任何风险。因此他的话极大可能是变相地暗示自己清廉。

在了解他一生的经历后,你也会这么认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李峤自幼聪敏,十五岁精通《五经》,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当时与骆宾王相提并论。

登科后,李峤初官安定县尉,随后又参加了制科考试,以甲等擢第,转官长安县尉。虽然都是县尉,但安定和长安可是天壤之别。

公元679年,唐高宗发兵岭南,李峤出任监察御史,随军监军,并亲入獠洞,成功招降叛军,因此得重用。

武则天称帝以后,李峤升给事中,此时他心中还有一腔热血,所以酷吏来俊臣诬陷狄仁杰时,李峤挺身而出为狄仁杰辩冤。武则天一怒,将其外放为润州司马。

一年后再召回朝时,李峤就开始依附武则天的宠男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处处小心谨慎。以他的才华,不惹祸就能稳步升官。

公元698年,55岁的李峤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正式成为宰相,协助张昌宗、张易之主编《三教珠英》。

在位一年半以后,他的舅舅张锡拜相,武则天认为不宜舅甥同相,就将李峤的官职改为国子祭酒。

三年后,张锡因事获罪,李峤再度升相,对张昌宗兄弟更是依赖,因此朝中多有非议。李峤怕事情闹大,就主动请辞,又做回国子祭酒。这顿折腾。

公元705年,张柬之联同中书令崔玄暐、宰相桓彦范、左威卫将军薛思行、驸马都尉王同皎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逼武则天禅位,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

随后唐中宗李显即位,贬李峤为豫州刺史,还没启程又加贬通州刺史。不过李显还是很信任他的,没过几个月便又召回,以吏部尚书之职拜相。

当时驸马都尉王同皎计划诛杀武三思,可事情败露反而被打入死牢,李峤负责审理。他畏惧武三思权威,致王同皎枉死,天下称冤。

这一次李峤又害怕了,于是再次请求罢相,唐中宗未允。

公元707年,太子李重俊发动兵变,诛杀武三思父子,又攻打宫城,最终兵败被杀。当时唐中宗与韦后登玄武门避乱,李峤则与杨再思、苏瑰、宗楚客等人拥兵2000人,屯于太极殿前,闭门自守。既没有护驾,也没有御敌。

随后,宗楚客弹劾前宰相魏元忠犯有大逆之罪,李峤也随声附和,所以中宗很生气,不久后免去李峤中书令之职。

公元710年,唐中宗崩,韦后秘不发丧,由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起草遗诏,打算扶温王李重茂上位,让相王李旦辅政,韦后临朝听政。

由于宗楚客反对李旦辅政,所以李旦被削权,当时只有苏瑰坚持,李峤则一言不发。不仅如此,李峤还密奏韦后,建议把将李旦之子李成器、李隆基赶出京城。

同年6月,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诛韦后,李旦称帝,为唐睿宗。李峤被贬怀州刺史,这一次他吓得要死,所以赶紧主动请辞致仕,想要归乡养老。

712年,李隆基即位,为唐玄宗。他在宫中发现了李峤当初的奏表,欲杀之,幸好张说为其求情,言“桀犬吠尧,各为其主”,因此玄宗让李峤随子赴虔州。

两年以后,李峤再遭弹劾,御史郭震指责他曾“身为宰相,不能匡正”,所以玄宗将李峤贬为滁州别驾。

刚到任,李峤就死了,终年70岁。

纵观李峤的一生,从小就怕活不过30岁,所以小心翼翼,丧失了一代宰相该有的勇气和魄力,留后世于骂名。

但李峤的诗很有特点,大多以“咏物”为主,就是看见什么写什么,比如书、剑、笔、墨、纸、马、牛、羊、松、桥、江、河、湖、海、梅、兰、竹、菊、荷、柳、桃、云、雾、雨、露、雪、山、月、鹤等,都可以成为他的诗题,并抒怀一番。

这一点是唐诗中少见的,尤其李峤笔触细腻,佳句频出,比如今天我们所讲的这首《风》,就很深入人心,为古今经典。

所以建议空闲的时候,多读一读李峤的诗,你会发现生活处处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