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区一隅(散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姚守林(山东)

楼前三一堆俩一群的老 人们 ,正在楼前 下面的空闲处 享受着午后那微弱 的阳光 温度。在 午后 阳 光的 照耀下 , 他们的表情形态各异, 本都是农民出身的脸上,又因历经几十年的岁月摧残,长期处在阳光下暴晒,个个脸色黝黑,满脸的皱纹就像冬天早晨泼过水的地面,瞬间冻的收缩成了道道纹路,横七竖八的布满了整个面孔,真是岁月不绕人啊

据说是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代。从我们这个社区来看,楼前聚集了那么多的老人们,的确是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的时代。

冬至过后四点 钟 的阳光根本就没有多大的温度 了 ,完全可以回家取暖 尽享无所事事的晚间生活 ,但他们好像 暂时 没 想着打算回家,个 个 心情亢奋,非常情愿的聚集在这里 ,像是 早已习惯了 寒风的 捶打 。

有 几位年龄偏大的老者,坐在马扎上呈现静止状态,寡言少语。 年龄相对小一点的几位 老者双手抱在胸前,后背靠在楼房 前面的墙壁 上, 双 手 相互 插在 左右两只 袖筒里 ,感觉这样 更 暖和一些 。还有 一部分 年龄在60岁左右 , 刚刚步入老年 边沿 的闲散人员,双手插在 裤子 左右两边的裤兜里,满嘴侃大山, 滔滔不绝, 不知是在这 里为了 取暖 闲聊 ,还是 被这部分人传播的“民间新闻”所吸引,久久不肯散去。长此以往,楼前的朝阳处自然也就成了老人们虚度光阴的集散地。

其实 ,这些人不单单是在这里取暖, 这时 的 阳光已经没有温度了,寒风早已盖过了下午四点 的 温度。他们 主要是在这里能够获得一点民间新闻,给自己带来些许的兴趣,从而填补心理上的无聊, 打发时间, 享受一种快乐 和自由。 说句好听的叫 释放空虚感 、 解压 , 或许 在这里 寻找晚年人生的真谛?

自从搬迁到社区以来人们清闲了不少,没有了土地,再也不用去从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生活的来源靠着 2000元左右的失地补偿款打发日子,生活说不上有多么甜蜜,但也不否认他们的生活过的逍遥自在。也因此为他们这些人的 清闲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说到农民失地保险这项新生事物,在当时的镇政府和村两委还真是费了不少纠结。他们这些人当中,仅有极少数的老人没有办理失地保险,原因就是对这件事情不认知,能否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带来保障,是持怀疑态度的。人们总是这样,任何一种新生事物刚刚出现的时候,总有一部分人不认识它的重要性,失地农民保险也是如此。 还是在办理失地农民保险之初,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倡导农民办理失地保险,且政府还有一块补贴政策,大力宣传动员符合条件的老人踊跃参加失地农民保险。而当时就有一些顽固分子,不认这个死理,说什么政府手里没钱了,看到老百姓拆迁,手里有点余钱,变着法儿给骗回去等等,说什么的都有,就是不想办那个失地保险,硬是把那点老本看住了,估计现在这些人正在啃着老本过日子。

现在,每当每有人提到这月的养老保险金发下来的时候,那些没有享受到失地保险养待遇的个别人,就显得不自然了,刚才还在慷慨陈词,侃侃而谈的时候,立马就会戛然而止,像是认识到了当时的错误行为,默不作声,正在用后悔的神态忏悔着自己。

我对这一些老人们,整天待在这样的冷天里聊天感到不解,带着疑问走到楼前的那群老人面前说:现在太阳快落下去了,怎么还在这里?不感觉天气冷吗?说完后没有人直接回答,我也感到好无奈。不多会,一位我叫不上名字的老者说:回家干什么?,吃饭还早,冬天天气短,吃完饭没事干,坐在屋里张着灯还要看电视,不浪费吗?。那老者说话的口气有点生气的样子,其实也不是,庄户人说话有点冲,我是理解的。

我无语的点了点头,看到他们一个个的眼神像是对刚才那人说出的话是一种无声的默认。

我无法再与他们对话了,再说些什么可能就会遭到众多老者们的反驳,我只能点点头说:是的,是的。

回到家,我在慢慢回想起楼前下面的老人们,是啊,他们干什么呢?他们现在又能干什么?年轻的时候,经历了大集体年代,从事着推(庄稼)、割(麦子、麦子)、锄(锄草)、拉(拉犁种地,那时牛犋少)、插(插秧)繁重的体力劳动,遇到夏收夏种,秋收秋种时节,白天在田地里劳动,到了晚上,吃完晚饭还要到生产队的打谷场上脱粒小麦和稻谷。累的人们皮酸肉疼,几乎让人到了崩溃的边沿,现在总算是熬出了头绪,是该歇一歇了。现在想想过去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如果换作现在的年轻人是难以接受的。大集体解散以后,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什么时间出工,什么时间收工,时间由自己掌控着,除了继续从事着推、割、锄、拉、插生产之余,各自根据条件建造了大小不等的渔船,从事海上捕捞生产,从此有了第二份收入。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以来,地里的粮食年年大丰收,不单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有不少的余粮。海上捕捞生产年收入都在十几万以上,那在当时十几万的收入是想当可观的,一度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也算是成为了人生的赢家。

如今,他们这代人均已步入花甲以上的年龄了,以前赖以生存的土地早已被大项目占用,迁住社区以来,更是无所事事,儿女均已婚嫁成人,不需再去照看,除了一日三餐后,就是来到楼下找到同龄人闲聊寻乐,还能干什么,总待在楼上不憋出病才怪呢。

我忽然明白,人生不过三万天,都这个年龄了,不图多么富有,也不稀罕什么位高权重了,只要身体好,怎么舒服就怎么活。

是啊,人生的 岁月看似漫长,但在人生的旅途上, 想想就 是瞬间即逝的 一刹那,好比 昨天 刚 看到一朵盛开的鲜花,今天再次看到那朵鲜花的时候却已经凋谢了。真是岁月催人老啊, 人生亦如此。

现在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老人们与以往一样仍然相聚在楼前下面的空闲处,已改年前瑟瑟发抖的精神状态,暖阳照在身上洋溢出欢快的笑容,对春天的到来充满着信心和力量。也许那些老人们相聚一起享受着如此轻松、惬意、无忧无虑的生活,就是岁月赋予他们最好的馈赠。

姚守林,男,1961年6月出生,山东日照市人,2021年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稿须知:

1.投稿需先关注《乡村精短文学》。

2.投稿微信号:13877397223

3.投稿被平台发表(字数在300字以上的能申请原创的可以获得读者赞赏费),收到赞赏费7天后,赞赏费的80%作为作者的稿酬,其余20%用做平台运营管理。

本文由《乡村精短文学》原创,欢迎长按下面二维码图片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