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作家马伯庸在顺德开讲:想提升表达能力,要做这件事 |佛山全民阅读

4月24日下午,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的得主马伯庸应邀来到顺德,参加由顺德图书馆与顺德区本真未来学校联合举办的作家悦读分享会。

在顺德区本真未来学校,马伯庸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名为“跟着苏轼一起读历史”的分享会,跟读者分享小人物和小食物“撬动”大历史背后的故事。他鼓励同学们通过写日记或周记的方式,将自己的日常记录下来,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伯庸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擅长写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命运,代表作有《长安的荔枝》《大医》《两京十五日》《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等,不少作品都是从历史中小人物的故事去反映宏观的时代。

马伯庸认为,只有看到历史中的小,关注普通人的遭遇,找到古今的共鸣点,才能在宏观的历史中,在时代变迁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在顺德区本真未来学校分享会现场,马伯庸与同学们敞开心扉,还分享了高效阅读、写作的方法和乐趣。“在中学时代,我觉得我是个标准意义上的‘差生’,写作文是一件让我感到无聊的事。”正是苏轼的《夜梦》改变了他对历史的看法,原来古诗、历史也可以如此贴近生活、生动有趣。

马伯庸以《鸿门宴》为例,阅读史记中的《鸿门宴》,从史实、地理、礼制、器物四个方面专项研读,就能明白刘邦为何能见时知几、逃过此劫;以《陆放翁诗钞》为例,可以归纳总结出陆游诗作中“爱国”“爱猫”“爱生活”三个关键词。与此同时,马伯庸劝诫同学们要认真、细致地去研读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谈及如何走上写作道路,马伯庸说,“在中学时代,我不仅在语文课上写,到了课下也写,每天都写,渐渐地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回忆称,从初中起,老师就要求写日记记录生活当中的所感所得所想,后来因为学业繁重改为周记。而随着生活历练的丰富、书籍阅读的增多以及记录生活的习惯养成,他的表达欲望逐步被激活,而文字恰恰是进行表达的重要载体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伯庸还建议同学们不要错过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丰富的亲身见闻是写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我们可以记录日常的学习生活,也可以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等等,让思想的光芒在笔下闪烁。”马伯庸说,日记或周记,是锻炼文笔、提升表达力的重要方式。

马伯庸表示,随着年纪的增长,当再翻阅求学时的日记、周记,文字里流淌的学校生活仿佛近在眼前,师长教诲言犹在耳,那时的乐趣仿佛就在眼前,“用文字把自己的经历、记忆固定住,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是定格青春的方式。”

在马伯庸看来,写日记、周记,也是不断发现自己兴趣的过程,从“要我写”到“我要写”,不断提升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此外,他建议孩子们多体验,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多阅读,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写作积累广泛的题材、素材。

邀请名家走进校园、走近读者是顺德图书馆为推动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构建新型阅读生态环境,全方位提升市民阅读体验的有力举措。自举办以来,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收获了家长和同学们的积极反馈,营造了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今后,顺德图书馆将继续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和社会服务功能,持续以形式多样的阅读服务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强大文化动力。

文、图、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