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那真是多如过江之鲫,文臣武将灿若繁星,每一位都有一段独特的传奇经历。

虽然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很多,但是能称得上是枭雄的却屈指可数,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应该就是曹操了。

曹操作为实力最强大的一方,他身边当真是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尤其是他那句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更是将枭雄本质体现的淋漓尽致。

其实,说起三国时期的枭雄人物,除了曹操之外,刘备也算得上是一代枭雄。只不过,刘备素来以仁义示人,反而让人忽视了他身上的枭雄气质。

其实,说刘备是枭雄倒不是有意贬低他,而是从他的一生经历来看,确实当得上枭雄这个称呼。

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小贩起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经历了数十年的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奠定了三分天下的霸业。

如此的恒心和毅力,胜不骄,败不馁,若非是枭雄之辈,又怎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而且,在用人之道上,刘备也不愧是一代枭雄。他一生不重用赵云,但是却能够让赵云对他死心塌地,直到临终时才告诉赵云原因。

在三国时代,武将谋臣改换门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在得不到重用的时候,另择明主效力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国时期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有过改换门庭的经历。比如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他因为改换门庭太频繁,还被人骂作“三姓家奴”。

就连刘备手下,也有不少改换门庭的人,比如刘备手下一位很重要的谋士庞统,他起初就是在东吴效力的。

可是庞统在东吴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却始终得到重用,所以后来鲁肃就将他推荐给了刘备。

然而刘备一开始也瞧不上庞统,后来还是在诸葛亮的大力举荐之下,再加上庞统也展现了一定的才华,才开始逐渐重用庞统。

赵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猛将,论武艺在三国二十四名将中最少能排进前六。

可是他在刘备手下待了数十年,虽然始终没能得到重用,但是却从来没有想过改换门庭。这中间就体现出了刘备的用人之道,不愧是一代枭雄。

那么,赵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刘备死心塌地的呢?这一切还要从长坂坡那场恶战开始说起。

当时曹军距离刘备很近,可刘备却不甘心放弃跟随他的荆州百姓,于是每日只能行走十余里,最终在当阳长坂坡被曹军追上。

刘备身边的将领都劝刘备抛弃百姓速速离开,可刘备却对他们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刘备不肯放弃百姓,这让素有正义感的赵云十分钦佩。

当刘备的大军被曹军冲散时,刘备的家眷也都在乱军中失散了。等到收拢清点人数时,刘备才发现一只跟在身边的赵云不见了。

虽然很多人都对刘备说,赵云肯定是投敌去了,但是刘备却对赵云很有信心,认为赵云必定不会弃他而去。

果不其然,赵云为了营救刘备的家眷,孤身深入敌军浴血奋战,最终将刘备当时唯一的儿子阿斗给救了出来。

当赵云带着包裹在襁褓中的阿斗出现在刘备面前时,刘备却一把将阿斗掷于地上,对身边的诸位将领说:“为了这个熊孩子,差点伤了我一员大将”。

千金买马骨的道理,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刘备此举可谓是异曲同工之妙,不但一下子就征服了身边诸将,更是让赵云从此对他死心塌地。

只不过,刘备为了获得手下将领的效忠,连自己唯一的儿子都忍心摔在地上,果然不愧是一代枭雄。

要知道,当时刘备的妻子还有两个女儿都下落不明,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实在不愧是一代豪杰。

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虽然刘备如此对待自己的儿子,多少显得有些冷酷无情。但是刘备身为人主,在三国这样的乱世想要有所成就的话,有些事确实是不得不做。

赵云跟随了刘备一辈子,虽然没有得到重用,但是却始终对刘备死心塌地。

或许在赵云的内心也有着困惑,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关羽张飞那样得到重用,可他从来没有怀疑过刘备,也没有因此产生过不满,堪称是君臣相知的典范。

刘备伐吴失败后病逝于白帝城,临终前召赵云前来交代后事,将儿子阿斗托付给赵云照看。

他对赵云说,你和我早些年就一起共患难,想不到今天我们会在这里永别,你就看在我们这些年生死之交的份上,一定要帮我照看好我的儿子刘禅,莫要辜负了我的嘱咐啊。

从刘备的临终遗言,其实就能够看出这些年他为什么不重用赵云。

其实,也不能说刘备没有重用赵云,他只是一直将赵云放在身边,没有让赵云担任统领一方的大将而已。

因为不光是刘备,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赵云虽武功高强,但是却并非帅才,所以他只能待在刘备身边,负责保护刘备的安全。

刘备临终前特意交代赵云,让他在自己驾崩之后继续保护刘禅的安全,也算是对他的另一种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