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是张奇,今年已经53岁了,在省城打拼了很多年。

出身农村的我是个大学生,我们村庄地处偏远,很少有人能考上大学,甚至上高中的都不多。

我和李玉波是同村的同学,我们一起考入了县城的高中。

李玉波家住在村子的东边,而我家则在北面,虽然村子不大,但我们两家之间只隔着几条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村庄主要以两大姓氏为主,姓李和姓张,姓李的家族地位较高,而姓张的则比较少见。

据父亲说,我们的老家并不在这里,但因为前辈在这里定居下来,我们这一代子孙就成了这个村庄的一部分,把这里当成了家。

在我和李玉波以前并不太熟悉,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乡镇干部,所以他经常跟着父亲外出,很少回村。

直到我们考上了同一所高中,他才经常回来,知道我们考入了同一所学校后,我们俩都非常高兴,毕竟有了彼此的陪伴。

我被分在一班,而李玉波在二班,我们班和二班的教室是相邻的。放学后,我们经常一起去厕所或者到操场上玩一圈。

李玉波的家境要比我们好得多,毕竟他的父亲有稳定的工作,而我们家则世代为农,母亲身体不好,无法从事重活,经常需要花钱买药。

我还有三个哥哥,他们都在家里务农。

能够让我读高中,对于我这样的农村家庭来说,真是一种幸运,毕竟在那个年代,让孩子接受高中教育实在是不容易的。

放学后,李玉波常常去食堂吃饭,那时候有钱的同学都会买饭票,拿着饭票就能在食堂买到热腾腾的大白馒头,再搭配一份菜。

家里贫困,我每周只能带一大包煎饼和一罐咸菜,这就是我的一周饭食了。

冬天还好,虽然煎饼又硬又脆容易碎,但至少不会发霉,我只能用手捧着吃。天气特别冷的时候,我会烧一缸热水,把煎饼泡在里面。

夏天是个问题,星期天带来的煎饼到了星期三或星期四就开始长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