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600多年前,曾有一支从中国而来的庞大船队,路过了拉穆群岛的帕泰岛。

不幸的是,当船队经过这座小岛之时,周围忽然狂风四起,巨大的乌云几乎一瞬之间就覆盖了整个天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正向船队袭来。

仅仅只过了片刻的功夫,天空便下起了雨来,随着雨量也来越大,大海也变得狂躁起来。

狂风在海面上卷起巨大的海浪,而海浪一次一次拍打着甲板,仿佛想要将船只吞进大洋中一样。

船员们虽然奋力控制着风帆,但仍然有两艘木船在风浪之中失去了控制,最终触礁沉默,被大海所吞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水的水手们慌乱地拍打海面,看见漂流的碎船板就拼命地抓牢,祈祷以此能够在灾难中幸存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喜怒无常的大海再一次归于平静,而那支庞大的船队早已消失在了海面之上。

幸运的是,仍然有20多个船员在暴风雨中幸存了下来,劫后余生的中国水手们登上了小岛,并来到了西尤村。

“此后这些水手慢慢融入进了当地人的生活之中,并与这里的黑人妇女结婚生子,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就有了今天的我们,而这个瓷碗就是当年祖先们所留下来的....”

年幼的沙里夫瞪大了双眼,看着外婆手中的瓷碗,听着外婆讲述的故事,心中逐渐升腾出一种莫名的冲动:

我要去中国!我要回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看一看!

肯尼亚的“中国村”

姆瓦马卡·沙里夫,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肯尼亚女孩,她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说的语言也是英语和肯尼亚语,但她自己却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中国女孩。

而更加奇怪的是,当地的居民们对她的奇怪言论不仅不反驳,反而都主动称呼她为“中国女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了解姆瓦马卡·沙里夫的身世之谜,就要先从她的家乡——西尤村说起。

西尤村,是位于拉穆群岛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子仅有的那个港口,是他们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通道,所以西尤村的基础条件还是相当落后的。

这里没有通信、没有汽车、就连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都没有。

虽然已经进入到了21世纪,但整个村子的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几百年前的样貌,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土坯当墙、茅草做顶。

西尤村被大海所包围,但这里却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地区,没有淡水资源,村民们平日里获取淡水的方式只有一种——汇集雨水。

常年喝雨水为生,可想而知当地人的身体状况会是怎样,这里的大部分人都患有营养不良,而西尤村又缺医少药,这也导致当地居民的平均寿命很低。

西尤村除了“格外贫穷”这一特点之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住着很多“不像非洲人”的黑人。

这些“不像非洲人”的黑人,虽然也是黑皮肤,但他们的“黑皮肤”看起来与地地道道的非洲土著相比显然要“浅”上不少。

如果此时的你好奇心大发,上前询问他们为何肤色不够黑的时候,那么你大概率会听见诸如此类的回答:因为我是中国人的后裔。

在当地,自古便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600多年前,明朝郑和船队就曾多次来到过肯尼亚,而在一次暴风雨后,有两艘小船不幸沉没。

20余个幸存下来的水手也因此和船队失去了联系,而这20多个中国水手就是他们的祖先。

但传说终究是传说,村民能拿得出实质性的证据吗?他们还真有。

当地的许多村民家中,都有一些十分精美的中国瓷器。

如果翻看瓷器底部,还能发现“大明宣德”等字样。除此之外,这些居民的风俗习惯也与非洲土著有着些许不同。

在拉穆群岛地区生活的肯尼亚人大多都信奉着伊斯兰教,而在西尤村却存在着许多与穆斯林风格大不相同的坟墓。

而少女姆瓦马卡·沙里夫就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之中。小时候沙里夫经常听外祖母讲述“中国沉船”的传说,从那之后在她的心中便越来越向往中国。

可上学之后,沙里夫对中国的向往便彻底被现实的生活所消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学时,沙里夫的父亲抛下了妻子与孩子,一个人拿着全家所有的钱逃到了外地,从此杳无音讯。沙里夫的母亲从此只能独自抚养儿女6人。

上学后虽然沙里夫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但随着年级的增加,越来越高的学费令沙里夫那本就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

高三那年,沙里夫被学费的事情搞得魂不守舍,她很清楚,家里的经济条件已经无法继续供她念书了,可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中国的向往,又让她不想就此放弃。

正当她满心不甘地要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做出抉择的时候,幸运女神却悄无声息地降临在了她的身边,让她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