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就是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大概是石器和木器。石器可以敲出尖锐的刃,相当于现代人使用的刀具;木器可以看作人类手臂的延伸,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无法抵御一根笔直木棍的诱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轮车模型

叙利亚

公元前2千纪

但是石器和木器都不完美:石器又脆又硬,加工的方法是打制或者磨制,以至于古人无法对石器进行非常精细的形态调整;木器是有机材质,容易腐朽导致耐久性不强。有没有既方便塑形,耐久性又强的材料呢?

莲纹瓶

埃及

第19王朝(公元前1320-前1085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可能在观察用火的时候发现,火烤过的黏土会变硬。于是古人把黏土加水调和以后,手工捏制成形或者在陶轮上塑形,再用火经过几百摄氏度的高温烧制成陶器。

人物像注壶

伊朗西北部

约公元前900-前800年

我们现在到博物馆去,可以看见烧成红色、灰色、黑色或者白色的陶器,这是因为原料、用火的温度以及陶窑环境造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独角兽形来通

伊朗-南高加索地区

新埃兰(约公元前10-前8世纪)

在烧制最后的阶段将窑温缓慢降下,胎土中所含铁的成分氧化,可以烧成红陶;将陶窑加以密封从而阻止氧气外溢,铁被还原,就烧成了灰陶;用一定的方式渗碳,则可以烧成黑陶;用富含氧化铝而含铁量较少的黏土为原料,可以烧成白陶(引自许宏《最早的中国》)。

女神像供奉版(夜叉)

印度

巽伽王朝(公元前1世纪)

陶器常见的用途特别广泛,比如饮食器、日用容器,或者人形、动物形的雕像。

陶壶

希腊 科林斯

古风时代(公元前7-前6世纪)

刚开始的陶器没有什么装饰,后来,创造力丰富的先民们又在陶器的表面用图案或者纹饰装饰陶器。结合各地不同的信仰、风俗、技术和审美等因素,在世界各地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史前彩陶文化。

联珠纹人物形陶器

阿富汗北部

7-9世纪

对于研究无文字的史前时代纷繁的文化类型和族群,陶器的类型学、年代学和图像学,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釉提手水瓶

伊朗 戈尔甘

伊斯兰(约12世纪)

随着人类对火的了解,烧制温度的提升,还有烧制技术的提高,釉陶随着陶器的烧制逐渐产生,这与玻璃技术的演进几乎是同步的。

白地多彩花纹盘

土耳其,伊兹尼克

奥斯曼帝国(16-17世纪)

基本上世界所有主要文明都各自发现了制陶技术,但唯独在中国最终发展产生了瓷器,这是“火与土”结合出的更高级的状态。瓷器,是用取代了黏土的瓷石(porcelain stone)、高岭土(kaolin)、长石(feldspar)、石英石(quartz)、莫来石(mullite)等材料来制坯,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在炉窑内经过约一千三四百度的高温烧制而成。

武士埴轮

日本

古坟时代(5-6世纪)

在我国先秦时期的文献《周礼·考工记》中,就把与陶器制造相关的工种称为“抟埴之工”,汉郑玄注曰“抟之言拍也;埴,黏土也”,意思是以黏土捏制陶器的坯,这是陶器制作的首要步骤。今天,清华艺术博物馆以“抟埴之工”为主体,为我们带来了“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陶瓷艺术”展。

展览海报

展览以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所藏约270件陶瓷类文物为主,时间维度跨越了6000年,空间维度包括古代亚欧大陆和古埃及,根据展品数量和来源地的分布情况,按区域划分为古代近东地区、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印度河流域文明、地中海区域、中亚的晚期彩陶、伊朗伊斯兰前期、东亚和东南亚7个单元。

大家可以从这些来自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展品中,欣赏当时制作工艺之精美,也可以从独具匠心的各种造型中,窥见中国之外从早期陶器到晚期瓷器的发展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别是彼此之间可能存在的交流互鉴带来的文化交融和社会进步。

近年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举办了两次特展,2022年举办“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2023年举办“攻金之工:亚欧大陆早期金属艺术与文明互鉴”,通过大量文物的展示,先后呈现了“火与砂”创造的玻璃艺术、“火与金”创造的金属艺术。今年两馆再度合作,呈现“火与土”创造的早期陶器和晚期瓷器艺术,实现了策划“火与文明三部曲”展览的学术构想。

作者 | 杨逸尘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