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堂主。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生活的成本,是越来越高了。

先来看燃气费方面。

进入4月以来,川渝地区不少市民反映:更换智能新燃气表后,燃气费用猛增。

成都郫都区一名业主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没更换前,2022年全年燃气使用量为287立方米。

更换后,2023年全年用气量为445立方米,

到了2024年,仅仅1至4月的用气量,居然去到了595立方米。

跟2022年相比,直接翻了一倍有余。

家里人口没变,做饭次数也没变,就换了个燃气表,价格就暴涨了。

澎湃新闻说,不仅仅是成都,四川的南充、内江、自贡、绵阳、资阳、德阳、广安等地也有这种情况。

同时,直辖市重庆燃气费用上涨、也同样上了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看水价方面。

上海在去年年底就提出:从2024年开始,松江区等地,配合城区,统一上调水价。

上海第一阶梯的水价,原来是3.37元,调整后是4.05元,上涨20.1%。

第二阶梯的水价,由4.75元调整为5.8元,上涨31.4%。

第三阶梯,由5.75元调整为8.79元,上涨了52.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的涨幅,有一说一,真的是挺高的。

可没想到的是,堂主所在的广州水价的涨幅,更高。

在2024年4月,广州发布《广州市中心城区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

提出中心城区的自来水价格,要变动了。

来看广州拿出的两个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是第一阶梯水价,广州现行价格是1.98元。

调整后,

方案一是2.6元,上涨31.8%

方案二是2.46元,上涨24.2%

这样看,不管是哪个方案,广州第一阶梯水价的涨幅,都要比上海高。

就广州水价上涨这事,广州广播电视台采访了市民马女士。

马女士有两个小孩,一个读幼儿园、一个上小学,一家四口用水量比较大,达到了第二阶梯标准。

按照现在的水价,每个月水费是144.54元。

若是方案一,每个月要多交58块多。

若是方案二,那就多交47元多。

这样算的话,变动后马女士每个月水费去到了200块。

当然了,这次只是公示,针对调价方案,将于5月9日举行听证会。

不过,没什么意外的话,大概率是要执行的。

这里解释一下阶梯水价。

我们的居民用水价,以每户4人来计算,然后根据每户的年用水量来划分等级。

当用水量达到年度阶梯水量分级标准时,超出的部分、实行下一阶梯价格。

这是2014年推出的居民阶梯水价制度。

每个城市的阶梯用水量的划分等级,也不相同。

比如杭州第一阶梯的用水量为216立方米,水价是2.9元

又比如天津第一阶梯的用水量是180立方米,,水价是4.9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用水价格也不一样。

北京的居民用水价格,他的第一阶梯的价格是5块钱

天津、石家庄、长春、郑州、济南,其第一阶梯的价格,也是在4块钱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这是之前的统计。

从去年到现在,除了上海、广州外,

咸阳、芜湖、南充、赣州等地陆续上调用水价格,涨价幅度在10%-50%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了燃气费和水价,很多人肯定忍不住问:那我们的电价、是不是也上涨了?

关于电价上涨这方面,堂主去查看了相关的官方文件。

最新的高级别文件是2023年5月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里面提到的是调整工商业用户的用电价格。

而居民和农业的用电、是没有变动的。

所以,从发改委这个文件来看,居民电价是没有上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顺着时间来看看,后来的江苏、安徽、湖南等陆续公布了调整后的居民阶梯电价表。

比如湖南,从2024年的2月份起,

以春秋季、冬夏季作区分,第二档和第三档的电价,分别加价0.05元和0.3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谨来说,在官方文件对于居民电价这一块,还是执行之前的价格。

虽然湖南等地方的文件,也强调的是“调整”二字。

但是,现在气氛都到这了,价格上涨也是早晚的事。

面对日常生活成本的上涨,有几点可以跟大家说的。

第一,地方财力的不足。

就拿水价来说,我们的供水价格实行的是政府定价,包括基础水价、水资源税和污水处理费。

其中,污水处理费的占比,是很大的。

以上海水价为例,

原来第一阶梯的居民综合水价是3.37元,其中污水处理费是1.45元,占比43%

调整后,居民综合水价是4.05元,污水处理费是2元,占比提到49%。

其中,污水处理费,上涨了0.55元。

而供水价格,只上涨了0.33元。

根据中证鹏元统计,上海的污水处理费,其支出减去收入的差额缺口,是非常大的,

从2020到2022年,这三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年的缺口是13.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各地供水公司的污水处理费,是严重依赖于地方的财政支持。

国盛证劵数据显示,公共财政收入从2023年5月开始,累计同比一直是处于下降趋势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污水处理费的缺口,无疑对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带来不利影响。

土地财政收入的锐减,带来的冲击肯定是很大的。

那么怎么去弥补这部分的收入减少呢?

中国经济时报说了,推动土地财政像公共资源财政的转型发展。

说白了,水电燃气等公共事业,大多数是处于垄断性的行业,本质上也是一种财政税收。

第二,未来水电燃气这方面,会进行市场化尝试。

以居民电价为例。

为什么我们的居民电价、能长期处于国际较低的水平?

原因就是采用了交叉补贴政策。

按照用电负荷特性,居民用电处于电网末端,且又大多在系统用电高峰时用电。

所以,其供电成本远高于工商业用户。

中国电力报统计过:

美国工商业电价是0.47元,居民电价是0.87元,居民电价为工商业的1.8倍,国际平均居民电价为工商业的1.7倍。

而我国工商业电价是0.64元,居民电价为0.54元,居民电价仅为工商业的0.8倍。

因为要保障居民和农业的用电,就需要从其他方面入手,去做电价交叉补贴。

所以我们能看到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用户的用电,虽然用电成本低,但是电价相对较高。

2019年,我国居民、农业用电享受电价交叉补贴规模超过2700亿元。

以辽宁为例,居民、农业用电平均电价每千瓦时0.51元,用电量372亿千瓦时,享受电价交叉补贴123亿元。

这就需要通过工商业用户、低价水电和跨区购电多个渠道为其提供交叉补贴的资金来源。

当然了,市场化尝试的另一个说法,就是要涨价了。

正如前面所讲,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的用电成本是要比其他发达国家低的。

这也为我们电价上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你看现在大热的新能源汽车。

地方在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价格方面,已经开始调整了。

浙江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规范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24年开始,调整了峰谷电价浮动比例。

高峰和尖峰时段,电价上浮35%和50%。

这个时间段,基本就是工作时间了。

我看好多人表示担忧,理由应该就是在这了。

而在低谷和深谷时段,电价下浮60%和80%。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浙江针对的是“经营性集中式充换电设施”。

对于你在自己家门口装的充电桩,还是按照之前的居民合表价格来计算的。

这对于每天出去跑网约车的司机来说,充电价格上升,估计是难以避免的。

不过认真想想,其实也能预料到的。

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电的初衷,是让你省油,又不是让你省钱。

结尾多说一句,当下我们正处于经济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阵痛,是一定要承受的。

看得见的部分,低端制造的迁出,高端科技的加注……

中建信投说,

旧动能有“反扑”机会,包括了地产链、新能源等;

新动能、也有“主题转主线”的机会,包括了A I、中特估、国产替代等。

看不见的部分,就是隐藏在生活日常中不起眼的部分。

宏观调控上的一个波动,势必会传导到微观生活。

只是时间长短而已。

不过想想也是,经济要转型,怎么可能无痛呢?

我是堂主,这期就聊到这,我们下期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