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中国历史上BUG级的人物简直不要太多,既有把单个领域玩到极致的,比如孙膑、项羽、李白;也有跨界照样游刃有余的大神,诸如吴起、李世民、王阳明。今天,笔者要说道说道李世民麾下最强力的名将之一——“二李”中的李世勣。

实际上,用“名将”来定义李靖、李世勣,是对他俩的贬低;这二位其实都是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甚至在情商、为人处世方面同样一流。李靖自然家喻户晓,而作为演义中“徐茂公”原型的李世勣,他的优秀估计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李世勣这个名字,很容易产生混淆,咱们先说明一下。

他原名徐世勣,字懋功,所以演义中的“徐茂公”并不是瞎编的;

公元618年,他归顺唐朝后,被李渊赐姓李,因此史书中称他为李世勣,和李世民就差一个字;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按照历代的规矩,世、民这两个字其他人都不能用,必须得改。不过李世民亲自发话:除非名字里“世民”这俩字连用,单个出现的情况不需要改;

不过等到李治当皇帝后,为了表示对父亲的孝心,他要求所有人都要避讳“世、民”俩字,单个也不行,所以“李世勣”从此成了“李勣”。

按照习惯,咱们采用李世勣这个名字。

历史上的他并不是谋士,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以统帅、将领的身份出现的,所以咱们先大致梳理他的军旅生涯。

李世勣一生中先后为瓦岗军、唐王朝服务,期间曾短暂被窦建德俘虏。就军人身份而言,他军功赫赫、有勇有谋,逐渐由山野强盗成长为一名呼风唤雨的顶级统帅。

在瓦岗军期间,李世勣一度是和单雄信并称的两大悍将,这期间的出色表现大致如下:与王伯当联手伏击隋朝平叛军队,杀害名将张须陀(秦叔宝的第一任上司);设计在洛水之上击败王世充;率领5000兵马掩袭隋王朝的重要粮仓黎阳仓;击败王德仁,跟随李密战胜宇文化及等。

不过,直到归顺李唐王朝后,他才真正成长为一名顶级将才。

李世勣这样的战将,自然是归主管征战的秦王府管辖,他跟随李世民参与了几乎所有关键战役。最为成功的当属公元621年的虎牢之战,唐军以少胜多击败窦建德十多万大军,随后逼迫困守洛阳王世充投降。战后评定功劳,李世勣排名仅次于统帅李世民,二人回到长安同穿金甲享受犒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贞观年间,升任皇帝的李世民极少亲自出征,领军作战的骨干变成了李靖、李世勣这二位当时的一流统帅,因此他们并称“二李”。

公元630年,李世勣以通汉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跟随李靖反击东突厥,面对假意投降的颉利可汗,二人合计后率轻兵发动突袭,一举将东突厥灭国。随后李世勣镇守并州十余年,被李世民称赞“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

公元641年,李世勣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年他率唐军奔袭薛延陀,在诺真水大破敌军,斩首3000、俘虏5万,给这一强悍部族以伤筋动骨的打击;

公元643年,凌烟阁功臣录设立,李世勣位列其中,随后还随李世民参军了远征高句丽之战。公元649年李世民去世,李世勣被任命为辅政大臣之一,官拜宰相、参与政事。

其后的20余年间,李世勣成了大唐王朝的顶梁柱之一。他的高光时刻是在公元668年。这一年,他担任总统帅攻破平壤城,对抗中原数十年、历经两朝四帝打击的高句丽终于灭亡,大唐王朝终于彻底铲除了心腹大患。

凭借一生中的赫赫战功,李世勣死后,陵墓外观被修成了阴山、铁山及乌德鞬山的模样,以表彰其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跟西汉的卫青、霍去病以及同时期的李靖同等规格。

李世勣的军旅生涯确实足够显赫,但笔者之所以称他是BUG,是基于他远远超出了武将身份的情商、格局与政治水平。

格局高、有智谋

这一点也许跟李世勣的家庭出身有关。他出自大富之家,奴仆无数、存粮堆积如山;但李家并不是为富不仁之辈,李世勣和父亲李盖都乐善好施,经常赈济贫困,即使跟自家毫无亲属关系的陌生人,也都大度的进行救助,颇有些“侠”的作风。

李世勣投奔瓦岗后,考虑到“兔子不吃窝边草”,劝说翟让不要在家乡附近劫掠,转而前往“商旅之会,御河在中,舟舰相属”的荥阳、梁郡。通过抢劫来往船只,瓦岗队伍发展迅速,规模扩张到上万人,也因此被出自关陇贵族的李密看中。

公元617年瓦岗军袭夺黎阳仓,其实是出自李世勣的建议。当时正值中原地区爆发洪灾,朝廷赈灾不及时,每天饿死的百姓多达数万人;徐世勣向李密建议:“天下大乱,本为饥馑。今更得黎阳仓,大事济矣。”饥饿加速了隋王朝的覆灭,但也成了起义军手中的武器,瓦岗军先后占领回洛仓、黎阳仓,成了他们一度傲视中原的最大资本。

有情有义,但又能看清形势

公元618年,李密败给王世充后投奔李渊,但此时的李世勣仍在坚守他辖区内的黎阳等十多个郡,与当时李唐占据的关中、河东地区并不相接。不久后,曾经的瓦岗同僚魏征前来分析形势,李世勣决定归顺李渊。

但他认为,自己镇守的十多个郡并不是自己的,而是是李密的,所以他不能用这些资本为自己寻求富贵:“吾若上表献之,是利主之败,自为功以邀富贵也,吾实耻之”,所以他派使者前往长安,把辖区内所有人口、库府、兵马、粮草等数据报告给李密,请他献给李渊。

李渊得知后感叹道:“徐世勣不背德,不邀功,真纯臣也!”由此对其赐姓李,并委托其和郭孝恪全权负责经营虎牢以东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年,李密叛逃,被唐将盛彦师设伏袭杀。李渊派人把李密首级送去黎阳,以观察李世勣的反应。

这其实是个大难题,如果李世勣无动于衷,会显得无情无义;但如果反应过激,也有可能陷自己于绝境之中。但李世勣并没有患得患失,他大大方方的上表李渊,请求让自己为李密下葬;在收到李密遗体后,他率领麾下全军素服,以君臣之礼将其风光下葬,由于李密向来得人心,许多将士痛哭以至呕血。

但在葬礼完毕后,李世勣率领将士们继续为大唐效忠,从头至尾坦坦荡荡、公私分明,他的这番举动,再次博得了包括关中贵族在内的天下人的敬佩。

而后来唐军攻破洛阳、俘获单雄信后,李世民曾表态愿意用自己所有爵位、待遇来换取这位老友一命;在被李世民拒绝后,他毫不避嫌前往刑场,割下自己腿上一块肉为单雄信送行,并承担了照顾其妻儿的责任。

政治水平老练,具备人生大智慧

最能体现李世勣人生大智慧的,莫过于下面这两起大事件。

公元649年,重病在床的李世民自知时日无多,于是精心为儿子李治挑选辅政大臣。除了早已相中的长孙无忌、褚遂良外,他还要挑选一位能文能武的名将。当时的李靖也已卧病在床,年纪、才能、忠心都合格的,只剩下了李世勣。

但李世勣毕竟是李世民自己带起来的老臣,他会不会愿意被年轻的李治驾驭?这是个问题。为了测试这位老将的觉悟,李世民毫无理由的将其贬到偏远的叠州(甘肃)当都督,并吩咐李治:“李世勣才智有余,但没享受过你的恩德,我担心他不会敬服你。我现在将把降职,假如他即刻就走,等我死后,你以后把他引为亲信;如果有一丝犹豫,立即杀掉他。”

诏令下来后,李世勣秒懂皇帝的用心。他接到命令后连家都没回,几乎立即动身出发。没多久,李世民去世,李治按照父亲的吩咐召回李世勣、任命为宰相,从此这位老将成了年轻唐高宗的头号心腹。

公元655年,李治计划废除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但当时的元老长孙无忌、褚遂良坚决反对,他们斩钉截铁的拥护出自关陇集团的王皇后;而支持李治的只有来自山东地区的李义府、许敬宗的后辈。面对这种僵局,李世勣的立场就显得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