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财政部在人民日报刊文提到,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于是,民间开始担忧,是不是加速货币的投放?会不会引发通胀?

其实,每当有货币政策出台,民间都会担忧通胀,但其实货币政策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维持通胀和汇率的稳定,顺便刺激经济。否则,货币政策本身就没有意义,所以大家不必担心。

通胀本身,还是主要和商品的供需有关,供大于求降价,供小于求涨价。我国近些年来通胀比较大的那几年,都是伴随供应问题的。比如前些年猪肉大涨价带来的通胀。以及这些年劳动力涨价带来的通胀(外出吃饭变贵)等。这些和货币政策本身的关系并不大。

非要说和货币政策关系大的,那就是房价、股价、奢侈品等金融资产,货币政策宽松,金融资产就能增值,货币政策紧缩,金融资产日子也不好过。当然,我国的房价问题,还伴随着人口等因素。

美国和日本是央行购买国债的典型代表,日本央行无限制地买国债,但他们的通胀怎么都起不来,最近起来了点是因为美元升值造成的输入性通胀。而美国这几年通胀高,更多是因为美国政府把发债筹来的钱大量撒给了普通人,造成国内需求过旺,导致供需失衡,带了了通胀。

说回我国央行准备下场购买国债这事。按官方的表述是为了丰富货币政策工具。

我们熟知的货币政策工具无非就是那几个,比如央行基准利率(LPR)、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等,这次又加了个央行购买国债。其作用都差不多,都是为了调节市场上货币的数量,或者货币流动性,以调节经济、汇率、通胀等。

通常来说,央行既然会买债,就必然卖国债。买入国债就代表投放货币,卖出国债就代表收回货币。央行买债,相比比调节市场利率等其他货币政策的好处就在于,可以缓解财政赤字。

但是否就是民间所说的财政赤字货币化,还是要看购买的量,如果长期买入量大于卖出量,就会有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倾向了。

但是,还是开头刚说的,央行货币政策本身的重要目的就是调节通胀,如果这个政策引发了不必要的通胀,那肯定又会收缩进行逆向调节,所以不用担心。

至于短期内对普通人的影响,就是央行购买国债,会稳定国债收益率,围绕国债的债基和R2理财的稳定性可能会增强,其他倒真没啥特别影响。

对了,国债不是地方债,地方那巨额债务漏洞,还是需要地方想办法去补上,除非中央帮你还。

不过,长期来看,还是有令人担忧的点,中美日的货币政策全部走向殊途同归道路,到时候美日踩过的坑,不知我们是再踩一遍还是能避免呢?不过,这些都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影响的,自有人去操心这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