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23年12月15日,勺嘴鹬在中国、昆山杜克大学和WWF香港联合举办了"迁飞区半蹼鹬保护网络(Conserving Asian Dowitchers in the EAAF)"主题研讨会,会议在深圳线下进行,由质兰基金会、亚洲水鸟保育基金、红树林基金会等支持。

参会成员除以上机构的代表外,还包括半蹼鹬在蒙古东部的迁徙停歇地,以及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越冬地的研究人员。会上,大家分别介绍了各自项目地的半蹼鹬数量、威胁和保护现状,并识别了下一步行动。

其中来自昆山杜克大学的蔡志扬博士分享了最新的一些卫星跟踪研究成果,让我们跟着他一起探究半蹼鹬迁徙的秘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蹼鹬迁徙研究初探

Movement patterns of tracked Asian Dowitchers

蔡志扬 博士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科学院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Duke Kunshan University

*以下文字为现场分享的部分内容听译呈现

半蹼鹬迁徙研究初探

很高兴,今天这么多关注半蹼鹬保护的迁飞路线上伙伴们能相聚一堂。我,以及今天的(主持人)子悠还有若干其他同事早就想召集这样一次交流会,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想也许这个会只能开一个线上的,因为我们来自多么多不同的地区(和国家),然后,碰巧我和张嘉颖(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聊起来,这才意识到正好好几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关键代表在香港。这是一个好机会啊,因此才有了今天这么一个盛会,大家都能坐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同交流和讨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保护半蹼鹬。

我们下午这个环节只有一小时的时间,那么由我开场,和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初步的结果,就是卫星跟踪半蹼鹬的一些发现。然后一起进行讨论。

启动半蹼鹬卫星跟踪这个研究项目的主要原因其实是(连云港)蓝色海湾工程。关于这个(围垦)工程杨子悠在刚刚的分享中已经详细介绍过。(点击查看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蒙古的科学家刚刚也说到他们在几年前也开展过一些卫星跟踪工作。这(张图)就是他们的跟踪的结果。这个研究显示,半蹼鹬在使用连云港这个中停地的时候,会偏好图中的这个河口湿地。而图中的白色半圆正是“蓝色海湾”项目工程,一个围垦出来的半圆形地方。这本是一个自然的潮间带滩涂,并且是半蹼鹬(觅食)的栖息地,现在围堤建了,工程建设落成了,我们想通过跟踪的水鸟,来了解水鸟如何应对这样的栖息地丧失,并且获得足够的证据来说服(地方和中央)决策方,就是损坏已经造成,(生态)补偿需要被考虑。

然后,我们想做半蹼鹬卫星跟踪的第二个原因是,在两三年前,我们对哪些是半蹼鹬的重要栖息地知之甚少。这张图依然来自上午分享的蒙古研究团队,这在2-3年前是该物种唯一可获得的跟踪数据。

但是当时的跟踪数据还不够清晰,位置定位记录的频率的还比较低,这样我们不能得知这些跟踪个体具体在某个点停多久。根据我们地面工作团队的结果,我们得知连云港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是否还是错过某些潜在的重要栖息地?比如在黄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沿海?因此需要开展半蹼鹬的卫星跟踪的科研工作。

因此在两年前,我和(蒙古的)Amarkhuu聊了一下,商讨了一下卫星跟踪半蹼鹬的一些技术问题。目前2种技术,一种重一点(Mini跟踪设备),通过类似手机SIM卡发送信号,一种小一点(Nano跟踪设备),需要通过接收器在野外一定范围内下载数据。各有优劣,成本也有比较大差异。我们在蒙古和上海的野外跟踪项目中这两种技术都使用了。

现在的技术手段让我们能够记录位置,温度,速度,高度和鸟飞行的方向等信息。因此,这些信息让我们有可能画出鸟类的行为的分析图,比如是在休息还是在飞行。

通过跟踪设备,科学家就可以下载各种地理/生态信息,非常令人惊喜。(水鸟背上)那个方的大盒子是个接收器,我们使用Nano设备的时候,是需要在野外架设这个接收器的。这个特别的系统(指鸟身体安装发射器,野外栖息地安装接收器)是比较适合水鸟越冬地使用的。因为水鸟在越冬地对栖息地比较忠诚,至少在一个越冬期内,基本在一个同样的区域内活动,所以数据下载会比较便捷。

在野外抓鸟(环志)永远都有各种各样的挑战。蒙古团队在过去有很多成功的(环志)经验。但在我们开始合作的头两个夏天,不太成功。尽管同事们工作很辛苦,在野外也进行了各种努力,但是一无所获,大家都很沮丧。但是今年(2023年),不知道发生啥,情况发生了改变,幸运终于降临。我们一共抓了22只半蹼鹬,5只是在蒙古抓的,17只在上海(崇明)。用了10个mini和12个nano跟踪器。

▲东亚沿海情况示意图及崇明岛情况

在座可能有一些老师们对东亚沿海,特别是中国沿海可能不太熟悉,我大概在这里介绍一点情况。这个图片是一张比较典型的海边,海堤把环境分成了2种,一侧是潮间带湿地,一边是人工的各种湿地,比如图片中的各种养殖塘,我发现这个在印度尼西亚也很类似。

我特别要提到崇明东滩。崇明岛是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一个三角洲。今年(2023年)8月我们在这里抓了很多半蹼鹬。比较有趣的是,我们一开始并没计划在崇明抓半蹼鹬,这并不是半蹼鹬的主要中停地。我们的一位同事,他在江苏和上海都参加过非常多的野外调查包括环志工作,他和我们提出在崇明岛环志这个想法,我们一开始还是比较犹豫,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这里四处开阔,如果在这里架设鸟网,鸟可以飞去其它地方栖息。因此这里抓鸟,和蒙古一样,需要一点运气。

但是我们运气确实不错,用两个晚上抓到了很多半蹼鹬。这是架设鸟网的第二个早上。我们抓了15个,非常成功,基本都是幼年半蹼鹬。它们一开始都是在保护区的水塘一个角落里觅食。梁嘉善女士和同事们为水鸟环志。这次一共给17只半蹼鹬安装了跟踪器。

接下来就是简单回顾一下环志的这些半蹼鹬个体都去了哪里干了什么。我们从蒙古环志的五个半蹼鹬开始。

半蹼鹬BC在(中国山东)莱州湾中停,但是很快就不发送任何信号了,猜测这个个体已死亡。

▲蒙古环志的 AJ的迁徙路线。来源:蔡志扬环志和科研团队

第二只半蹼鹬AJ,同样也是蒙古环志的,可能也是一只幼年半蹼鹬,在中国东北的湿地停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吉林)向海保护区以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这些栖息地也是之前(文献中)的半蹼鹬的在中国的非繁殖栖息地。AJ在东北溜达了大概有几个月后,飞去了渤海,停了10天,然后向南,仅在连云港停留了一天。在江苏南部的盐城滨海停留了26天,然后它启程飞去它的越冬地——印度尼西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环志的AU的迁徙路线。来源:蔡志扬环志和科研团队

这(第三只)是非常非常给力的半蹼鹬AU,同样也是在蒙古环志的半蹼鹬,在连云港停留了约32天。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左下这个图通过轨迹,我们能看到这个个体在哪里停留,觅食。与4-5年前的跟踪信息,就是蓝色海湾建成前的(跟踪个体)轨迹相比,这只个体曾经没有在白色半圆内的区域活动。

这个初步结果说明“蓝色海湾”工程对潮间带湿地造成了损害,因此我们也希望地方的决策者和这个案子的法官等关键的利益方,能够了解到这个科学结果。

对比两个跟踪数据,鸟类失去了潮间带栖息地,失去了获得食物资源的地方。半蹼鹬AU继续它的迁徙,在菲律宾中停,然后继续向南,去了印度尼西亚越冬。

▲蒙古环志的BD半蹼鹬的迁徙路线。来源:蔡志扬环志和科研团队

(第四只是)半蹼鹬BD选择在内陆迁徙,在渤海湾停留了26天,并在中国南方的(广东)汕尾停留多日,直到它决定启程南下去菲律宾。

(第五只)现在开始介绍的是在上海崇明环志的半蹼鹬,我记得是6-7只,如之前提到,Mini跟踪器在有手机信号的地方是能够持续发回数据的。崇明东滩的半蹼鹬在我们抓到(并佩戴跟踪器)之前估计已经在周边活动了一段时间,所以轨迹图以及对它们在黄海地区停留的时间的估算结果属于保守的估计。

不管怎样,崇明环志的许多半蹼鹬个体会在中国东南部沿海中停,或者在菲律宾中停,然后继续南飞。所以证实了蒙古科学家之前的跟踪结果,半蹼鹬在南迁的时候需要中停多处栖息地 。

▲崇明环志的L3 迁徙路线。来源:蔡志扬环志和科研团队

崇明跟踪的这只半蹼鹬L3,中停在菲律宾,和之前跟踪的蒙古环志个体,中停的地方一致。就是两只半蹼鹬,尽管一只在蒙古环志,一只在崇明环志,最后它们都抵达了菲律宾同一个栖息地。但是,之后我们就失去了信号,我希望它是继续向南飞了而不是被捕杀了。

▲崇明环志的L0 迁徙路线。来源:蔡志扬环志和科研团队

(第六只崇明环志的)半蹼鹬L0是一个有趣的个体。它被两个地方的摄影师多次拍摄到,一处在(中国)福建(沿海),另一处在泰国(沿海),它先从崇明启程,然后到了广东沿海,继续向南向海里飞,但是掉了一个头,又回到了中国大陆,到了福建(沿海)。我们猜它这个飞行轨迹可能是受到了不利天气的影响,一些不太有利迁徙的风向,所以决定飞回大陆。如果不折回,可能会死亡,因为迁徙会让它消耗非常多的能量。

它甚至没有在菲律宾停留,而是回到了福建沿海。在它停留在福建的时候,我的朋友岩鹭和一些当地摄影师合作拍到了L0的照片。你可以看到照片中,半蹼鹬L0在刚刚回来(福建沿海)的几天非常瘦。但是它在福建仅仅停留了18天,最后还是继续南迁,最后去了越冬地泰国。梁嘉善在泰国的观鸟朋友也拍到L0的照片。非常有趣的一个迁徙故事。

我们也有一些半蹼鹬最后选择在马来西亚越冬(第七只半蹼鹬L2)。去了菲律宾(第八只半蹼鹬L1),以及还有一只也去了马来西亚(第九只L9)。但是半蹼鹬L9后来没有继续发来信号,可能是它飞到了没有信号的边远地区。

我们希望这些半蹼鹬回到连云港,这样我们(到时候)可以把接收器在野外架设起来,下载它们的数据。

最后来小结一下,我们的发现吧。

● 越冬的半蹼鹬一只去了泰国,两只去了马来西亚,三只去了菲律宾,两只去了印度尼西亚,实际上去印度尼西亚的两只也途径了菲律宾,因此菲律宾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停地,或者至少对于南迁的半蹼鹬是一个重要的中停地区。

● 南迁的规律基本和蒙古团队之前发现是一致的。半蹼鹬在南迁的时候,它们会使用多个中停点,首先在黄渤海地区,第二处可能是在中国南部沿海,或者东南亚沿海特别是菲律宾。

● 一只在(中国山东)莱州湾死亡,还有些半蹼鹬最后是在菲律宾失去信号。

半蹼鹬可能成为东南亚滨海湿地保护的一个旗舰物种。首先半蹼鹬是一个地区特有种。然后从跟踪数据上,很多半蹼鹬个体都会在东南亚国家越冬,它们高度依赖这些国家的滨海湿地度过冬天。勺嘴鹬和小青脚鹬更偏好(东南亚国家)西侧的一些滨海湿地地区所以和半蹼鹬不太一样。当然,确实有一些半蹼鹬会迁徙到更西边的国家,比如抵达南亚的印度,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极少数的迁徙个体。因此半蹼鹬是一个很好的物种,很好的旗舰水鸟,可以唤起更多人的关注(东南亚滨海湿地)保护工作。就像我们今天被半蹼鹬吸引而来进行的会议这样。所以半蹼鹬这个物种,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它,在未来搭建合作机制,并合作争取更大保护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踪数据小结。来源:蔡志扬环志和科研团队

最后感谢这个项目中所有合作的机构和个人们,特别是梁嘉善、Gankhuyag Purev-Ochir和Amarkhuu。

感谢薛文杰、任晓彤、张棽;

感谢蒙古鸟类保护中心、Gankhuyag Purev-Ochir、Amarkhuu Gungaa ;

感谢崇明东滩保护区、复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的志愿者、勺嘴鹬在中国。

感谢陈承彦、余日东、梅伟义(David Melville)提供了鼓励和灵感。

感谢质兰基金会提供了资助。

感谢世界自然基金会提供了后勤支持。

▲致谢页面。来源:蔡志扬环志和科研团队

听译 / 边境牧羊犬

审核 / 虹桥黑背

授权&终审 / 蔡志扬

内容未经授权,不能转载。

其他关于连云港和半蹼鹬的背景资料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