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2012年秋,魏孝荣(笑容)参加了在内蒙古图牧吉和吉林莫莫格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的国际自然课堂。他是植物组的老师。在备课时,笑容正向杨兆芬教授(国际自然课堂的名誉校长)请教有关植物学问题 ( 摄影: )

那些年,朋友们知道我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做保护丹顶鹤和湿地的宣讲工作,见了面很容易提起这个话题。一天在沈阳,朋友老孙问我,“怎么样?这些年轻人行吗?”老孙家里有一个在读大三的女儿。我们一起聊天,其实是在交流如何引导孩子们进入社会的方法。

我对老孙说,这些孩子热情很高,不怕吃苦,也很努力。但是没有社会经验,去中小学校宣讲还可以,一到老乡家就张不开口,不会和人聊天。用专业的话说是缺乏沟通技巧。老孙问,“那你怎么办?”

我就给老孙讲了我的策略和经历。先是请了一位事业有成的商人,李先生(他愿意做保护丹顶鹤的志愿者)做沟通(推销)技巧培训。培训的效果我感觉挺好。李先生讲得非常专业,条理清晰,有实例,年轻人学习很认真。他们的接受能力很强。

只是,现买现卖,一到现场就露馅了。2011年春,我们第一次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辉河做入户宣讲的前一天晚上,我问志愿者们,“你们想好到老乡家怎么开始你们的宣讲吗?”这些年轻人,平时开会发言都很踊跃,有的人常常滔滔不绝。这时,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

“李老师是怎么教你们的?”我咽下这句到嘴边的话。明天就要见真阵仗,现在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就说,“好吧。我教你们三句开场白。”

“第一句,自我介绍你是谁?
第二句,你从哪里来?来自东北林业大学,或呼伦贝尔学院;
第三句,你来干什么?做丹顶鹤和湿地保护宣传的。这三句话之后,就要你们自由发挥了。”

我一边讲,他们一边认真地把我说的话记下来。

图2. 辉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坡,穿过了山坡上的针阔叶混交林,顺坡而下,进入呼伦贝尔大草原。它在草原转了个弯又向东汇入伊敏河。河谷宽的地方约十公里,窄的地方不足二公里。就是这浅浅的河床,宽阔的河滩孕育出片片深浅不一的湿地,有的长芦苇,有的长藨草,还有的被碱蓬覆盖。这些浅水湿地为繁殖的丹顶鹤、白枕鹤和大量水鸟提供了安逸的栖息地。1997年12月,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辉河珍禽湿地地方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摄影:苏立英)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第一个要开展入户宣讲的莫达木吉嘎查(嘎查在蒙古语里指村子)。这嘎查就坐落在辉河河畔,村前几十米就是辉河河谷的最宽段。湿地里苇草茂密,湖泡密布,各种水鸟种类多,数量大。不远的湿地里有几对丹顶鹤繁殖。这里是全流域中最大的几个嘎查之一。地处交通要道,往来各类人员多,住户组成复杂。

志愿者们分成2-3 人一组,每个组都有一名辉河保护区工作人员带领,需要时兼做翻译。各组很快都带好海报、折页等宣传品 ,也明确了自己负责牧户(住户)的片区。一切准备就绪,临出发前,我问了一句,“你们还记得我昨晚说的,三句话吗?”

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他们竟齐刷刷地大声说:“记、住、了!” 我们就这样开始了各自的探险经历。

听到这儿,老孙居然开怀大笑。边笑边说,这些孩子太可爱了,太有意思了。

当一伙年轻人,怀揣着拯救丹顶鹤和野生动物的理想,历经数次培训过程,再通过几次甄选,终于有机会去实地践行他们崇尚的理念。 他们不介意坐一夜硬座火车,下车后马上就要投入工作;到了呼伦贝尔,他们按耐不住心中的激情。

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敲开一户户陌生人家的门,为难的是当一个或一伙陌生人站在他们面前,用疑惑的眼神盯着他们的那瞬间,多数年轻人不知如何开口。

当然,这种入户宣讲之前的拘谨坚冰,随着有过几次实践经验,加上晚上大家一起总结交流,开始逐渐化解。不过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直到我们做辉河项目二期时,绿色龙江(黑龙江大学生环保志愿者联盟似的组织)推荐来一名叫魏孝荣的志愿者。我接触的年轻人大多数是有生物学生态学或野生动物保护学背景的,这点魏孝荣与众不同,他是学食品包装的(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2012年夏天,笑容用胡萝卜、大葱开始在向国际自然课堂的学员们介绍植物。他的自信在于身后有经验丰富的胡雅滨老师和阵容强大的植物组成员的支持(摄影:苏立英)

第一次见面他有点拘束,很快在大家热情接纳的笑声中,他放松下来。经过几次培训,大家很快发现,我们要传递的很专业的鹤类和湿地保护信息,从他嘴里出来书生气息就不那么浓了,已经变成容易被普通人听得懂家常话。每次讨论、交流时,轮到他发言,大家时不时地被他那家常话里的幽默逗得哄堂大笑。大家一致同意送给他一个贴切的自然名,笑容。

去老乡家宣讲,你看他不但不怯场,还与当地人融合非常自然。三言两语就把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图4. 2011年秋在莫达木吉,“大哥,耽误你几分钟,有个事和你说说呗?” 这是笑容的开场白。遇到这么和气的老弟,大哥只好停下来,问:“啥事?” 笑容赶快把海报打开,“丹顶鹤,你们这儿有的。见过吗?”在他们俩你来我往的问答中,杨锐(右)适时的补充些更详细的鹤类和湿地保护的知识,强调他们(当地人)对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摄影:苏立英)

图5. 也是2011年秋在莫达木吉, 你看,笑容和大妈聊的多投缘。大妈是喜欢鹤的,当然完全接受笑容和杨锐对保护丹顶鹤和湿地的说法。末了,像对所有人一样,笑容嘱咐大妈若看见有人抓鹤、捡鸟蛋一定要想法劝阻他们 (摄影:苏立英)

不得不承认,榜样的力量。“笑容”混在这群“专业人士”之中,很快入户和老乡们聊天这事就没那么可怕了。年轻人敲开牧户的门的时候,不仅是笑呵呵地递上印有年历的海报,还能随和地拉上几句家常,再讲起保护丹顶鹤和湿地的要紧事。大多数牧户会把这些年轻人让进暖烘烘的屋子里,有的还端上热腾腾的奶茶为他们驱寒。

能为保护鹤类和湿地事业做贡献的理想很浪漫;去野外,面对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挑战性。可是,别忘了不论走在什么样艰难的道路上,笑声都会陪我们走得更远。

编辑:刘涛、郭志伟、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