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正史漫谈

图:来自网络

我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盛世中,最为人忽视的,当属短命隋王朝的开皇盛世。隋文帝杨坚用了二十年打造起来的样板,其后的大唐王朝足足用了100多年才全面超越。

封建王朝盛世的创造,自然需要雄才大略之君,但更离不开鞠躬尽瘁之臣。那么开皇盛世的头号功臣是谁?《隋书》中有言:

当朝执政将二十年,朝野推服,物无异议。治致升平,颎之力也,论者以为真宰相。

这里的"颎",即高颎。他是众人心悦诚服的"真宰相",在当政期间被杨坚一家视为亲人;君臣之间的感情,与刘备、诸葛亮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后来,这位为杨氏王朝殚精竭虑的顶梁柱,却被废为平民,并在杨广继位后落得被杀的下场。直至唐朝,仍有无数世人为其喊冤。由于隋王朝的昙花一现,这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战略家,其后逐渐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今天,我们就随着高颎的波折一生,探究封建王权下"模范人臣"的无奈宿命。

崭露头角的政坛才俊

高颎出生于公元541年,其父高宾为大司马独孤信的幕僚,后被赐姓独孤氏。据史书记载,高颎天赋异禀,自小就体现出过人之处:不仅"少明敏,有器局"—聪明机智、格局恢弘,而且还饱读诗书,文字功夫、沟通水平都相当了得。

由于才能突出,在十七岁时,高颎获得了北周皇室名将、齐王宇文宪的青睐,被其招为记室(处理文案工作);在周武帝宇文邕当政期间,他被提升为内史下大夫;公元577年,因平定北齐有功,高颎享受了开府的待遇(可以自行建立官署、挑选幕僚,古时高级官员的殊荣)。其后,他被越王宇文盛选中,参与平定胡人叛乱,军事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积累。

如果就这样按部就班下去,高颎也不失为一个成功的封建官僚。但随着故人杨坚的崛起,他迎来了转变人生轨迹的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坚篡权时的心仪幕僚

高颎与杨坚同龄,而且还是老熟人:作为孤独信的老部下,高、独孤两家感情深厚,在独孤信因宫廷政治被杀后,两家人仍频繁往来;独孤信的小女儿、杨坚的妻子独孤氏,即后来大名鼎鼎的孤独皇后,在幼时经常出入高颎家。

因为这一层关系,再加上同为"官二代",杨坚深知高颎"有器局、习兵事、多计略";而对于"相貌非常、天下归心"的杨坚,高颎也暗自欣赏,二人颇有惺惺相惜之意。

公元580年,在朝廷宠臣的帮助下,杨坚以皇帝外公的身份参与"辅政";但"杨丞相之心、路人皆知",朝野内外都明白,北周朝廷即将山雨欲来。

关键时期,杨坚急需要有能力且可靠的得力干将。他首先想到了高颎,于是让弟弟杨惠前去试探。高颎的表态则出乎意料的干脆:

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

也就是说,他愿意豁出全家性命来助自己成大事。杨坚不禁大喜,任命高颎为丞相府司录,这是次于司马的总管职位。其后,面对政坛巨变带来的纷繁事务,高颎处理得有条不紊、各得其益,越来越受杨坚倚重。

同年六月,北周名将尉迟迥起兵讨伐杨坚,面对这一挑战,高颎的卓越胆识与才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受命于危难,化解最大危机

北周名将、相州总管尉迟迥,是北周开创者宇文泰的外甥,还娶了公主为妻。他一生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大将军,上柱国、大司马。手下拥有精兵13万;他的弟弟尉迟勤为青州总管,也拥兵近十万。

作为北周朝廷的利益攸关者,得知野心勃勃的杨坚擅自掌权后,尉迟迥立即扯起"匡国庇民"的大旗,起兵反杨,并在南方得到了司马消难、王谦两位地方大员的呼应。

如果不能解决这一劲敌,杨坚的所有努力将付诸东流,为此他调动了自己所能掌控的最强阵容:名将韦孝宽挂帅,梁士彦、元谐、宇文忻、宇文述、崔弘度、杨素、李询等一众久经沙场的公侯亲自出马。

但尉迟迥也非泛泛之辈,他率大军与以沁水为屏障,将韦孝宽等人挡在对岸无法前进;此后,又暗中派人向自己的旧交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等赠送金银,一时间,形势极为混乱。

杨坚大为忧虑,在李德林的建议下,他决定派一名在众将中有威信的心腹去前线压阵。但面对这一棘手任务,满足条件的崔仲方、刘昉、郑译等人以各种借口推脱,杨坚极度失望。

关键时刻,高颎自告奋勇,在得令之后立即启程。他

最终,这场北周王朝内部的命运之战在邺城外爆发,数十万最精锐的将士捉对厮杀。在战局不利之际,高颎与宇文忻、李询等人出奇计,搅动观战的邺城百姓,从而造成对方军阵大乱,尉迟迥兵败自杀。

最强大的势力被灭后,司马消难、王谦也随即被荡平,杨坚篡位的所有障碍已被消除。次年二月,大隋王朝建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皇盛世的头号功臣

杨坚称帝后,为他立下首功的高颎被升为尚书左仆射(丞相),兼任纳言(即侍中),并被封为渤海郡公。此时,他俨然成了大隋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头号重臣:

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而不名也

"独孤",是高颎的鲜卑姓氏,而且是其父任独孤信幕僚时被赐予的。当时,除了高颎外,能被杨坚如此尊称的,只有独孤皇后。

但高颎并没时间享受荣华富贵,此时的大隋正值草创,内外忧患重重:

对内,由于篡权而立,杨氏政权的舆论基础并不稳固,即使是统治阶层内部,对其持疑虑态度的也不在少数;

对外,北面有实力强盛、屡次入寇,曾把北齐、北周称为"儿朝廷"的突厥人;南有虽偏居一隅,但战斗力彪悍,曾多次击败周、齐大军的陈朝。

在这种形势下,高颎虽位高权重,但并没有丝毫志得意满,而是兢兢业业,以自己的全部才华,来回馈杨坚一家的知遇之恩:

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及蒙任寄之后,以天下为己任。

以天下为己任、鞠躬尽瘁,高颎为隋朝的贡献涵盖各个领域:

打造新政权的文武班底。作为篡权者,杨坚对贵族圈颇为忌惮,对他们多给虚职、不负实权。面对这一困境,经高颎举荐,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一众文武名臣先后进入核心权力圈。正是这些人,成了杨坚稳固内政、降服突厥、扫平南陈的生力军。除此之外,其他在各领域为朝廷"立功立事者,不可胜数。"

隋朝内政制度的奠基者。《隋书》称,隋朝"制度多出于颎"。称帝之后,杨坚把高颎以及其推荐的苏威视为自己的诸葛亮,内政事务不管大小都与他们商议:

政刑大小,帝无不与之谋议,然后行之。故革命数年,天下称平。

统一南北的实际操盘手。政权稳定后,杨坚把吞并南陈大业提上了日程。根据高颎的建议,隋军在前期采取了"疲陈"之策,每年在南方的收获季节派兵骚扰、纵火,令陈朝逐渐疲敝;公元589年,各项条件成熟之际,晋王杨广挂帅出征,但作为元帅长史的高颎,才是实际的指挥官:

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

行军大脑由高颎充当,同时,带兵杀在一线、立下头功的两位武将—贺若弼、韩擒虎,也都出自高颎的举荐。

面对北方的突厥,高颎也多次出征。公元599年,他作为行军元帅,领军出朔州道,与杨素分头进军,令达头可汗元气大伤。

文韬武略、一心为公,在当政的近二十年间,高颎"推诚体国,处物平当",被朝野称为"真宰相";杨坚也多次对人表示,高颎在自己心目中,"胜于儿子"。

但在封建王朝的官场,过于优秀,会面临相应的困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自高颎被杨坚重用那一天起,朝野内外对他的攻击就从未停止。大隋代周后,对于高颎等人掌权,当初为杨坚辅政立下汗马功劳的卢贲、刘昉等人愤愤不平,策划取而代之,不过均被杨坚废为平民;每次高颎离开长安带军出征之时,朝廷内称其"必反"的言论总是如约而至,杨坚甚至不得不杀鸡儆猴来加以平息。

深知大功不可独占、高位不可久居,高颎屡屡推让功劳,在平陈后,他向杨坚表态:"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并多次请求退位让贤。但出于对其才能的欣赏及品格的信任,杨坚屡加挽留,并且将太子杨勇的闺女嫁给其子高表仁为妻。

但由于高颎的忠直性格,以及形势的变化,君臣之间的互信不可避免地走到尽头。

忠臣、直臣的悲哀

由于杨坚的信任,高颎处理政务时,一向就事论事,从不刻意迁就,这也是他在朝廷树敌过多的原因之一。即使在面对晋王杨广、汉王杨谅时,他也从未因对方的特殊身份而溜须拍马、虚与委蛇:

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美色天下闻名,杨广平陈之后试图将其据为己有,但高颎拒绝了:

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

其后他命人将张丽华斩首。虽然被以周武王作比照,但杨广并不领情,两人之间埋下了不和的种子。

在辅佐汉王杨谅出征时,颎"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谅所言多不用",对于年幼汉王的一些明显不合理指示,高颎时常置之不理。由此杨谅对其非常记恨,多次在母亲独孤皇后面前哭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触碰皇室底线,仕途走到尽头

对于高颎这一故交深受重用,独孤皇后十数年来一直颇感欣慰,对其"甚见亲礼",多次在杨坚面前为其美言。但由于一起意外,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隋文帝杨坚堪称千古一帝,但在感情笃厚的妻子面前并无皇帝范,多年来,虽为九五至尊,他并无其他后宫。后来,随着事业逐渐稳定,才看中了当初被没入宫中为婢的尉迟迥孙女。

皇后获悉后,趁着杨坚上朝,派人将尉迟氏杀害。杨坚无比悲愤、离家出走,单身匹马出宫奔进山林,高颎、杨素二人拍马追上后一番劝解,杨坚夫妻才和好如初。

但在劝说皇帝的过程中,高颎因一句话惹祸上身:

"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