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话说,自从蒋介石退居台湾以后,此人的气量就变得愈发狭窄。凡是过去与他意见相左的元老重臣,或者将其赶出决策圈,不予重用;或者直接打入冷宫,终身囚禁。很多过去曾多年追随蒋介石出入疆场的战将,到头来都落得个凄凉的结局。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舍生忘死为蒋家卖命了几十年的国民党功臣,到头来还是一一被蒋氏父子踢出了决策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配图|蒋介石

被“闲置”的何应钦,却是众多元老中境遇最好的

何应钦是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前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他自黄埔时起就追随着蒋介石,为其消灭异己,进攻中共立下了汗马功劳。蒋介石也曾多次称赞他:“历年内长军枢,外总师干,忠勤精一,卓著懋勋……”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这样一位为蒋介石效命半生的国民党元老,到台湾后为何会被老蒋弃置不用呢?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蒋介石感到何应钦很靠不住!

在1927年8月,何应钦曾与桂系联手逼蒋下野,在老蒋最危难之时落井下石,这使得蒋介石终生难忘。1936年“西安事变”,蒋介石在西安被押,何应钦不仅不主动营救,反而派出飞机轰炸西安,妄图置蒋于死地,自己取而代之。再者就是在1949年蒋介石三度下野,桂系李宗仁登场,何应钦竟与李宗仁联手,共度危局,这使蒋介石很不舒服。所以何应钦一到台湾,就被老蒋安排到家里“闭门思过”。

配图|何应钦

眼看国民党已成溃军,自己又被蒋介石软禁,此时何应钦对台湾的形势十分悲观,对朝中政事也心灰意冷。1950年1月6日,《新闻观察》记者斯瑞先生访问何应钦,询问其对目前军事、政治有何意见?何应钦悲哀地说:“中国有句老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关于军政的权衡,瞬息万变,完全要以综合时序发展中的各要素,给予适当机宜的处断,本人久荒膺命,斯项事务已非余所应问。”

当记者又问何应钦有何希望时,他又说自己肯定会尽好国民的义务,当政时做好公仆,下台后做好公民。

也许是蒋介石对何应钦格外开恩吧,对比其他人来说,何应钦还算是众多国民党元老中到台湾境遇最好的。他先被蒋介石委任为“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之职,虽无实权,但荣誉无比。1952年,他又奉蒋介石之命,代表台湾国民党当局出使日本,企图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1956年,他又参与“世界道德重整运动”。这一运动是在二战之后西方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全世界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其内容是极其反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配图|何应钦

1987年10月21日,这位“反共反人民的巨将”,病死于台北,终年98岁。

“土皇帝”避世,隐居菁山专事著述

阎锡山是统治山西几十年的“土皇帝”,也是蒋介石过去的政敌。于是,蒋介石在台湾重登“总统”宝座后的第五天,便免除了阎锡山的行政院长和国防部长的职务。罢职之后的阎锡山虽又挂上了一大堆的虚职,如“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行政院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革命实践研究院”院务委员等,但他已深感蒋介石对自己冷漠无情。为了保全性命,他下决心举家由台北丽水街迁至地处偏僻的阳明山菁山草庐。初搬之时,阎锡山的下榻之处既没有电灯、电话,又没有自来水,很不方便,但他却觉得这里还是比较安全的。

阎锡山自从隐居菁山后,即专事著述,闭户不出,非有重大活动或有蒋介石召见,从不入市。他每天潜心钻研国内、国际形势,撰写了一系列的“反共”论文,如《共产党的错误》、《共产党为何必败》、《反共抗俄的前途及收复大陆后重建国家问题》、《怎样收复大陆》、《收复大陆的根本条件》、《反共复国前途》之类,为蒋介石摇旗呐喊,以取悦于岛主蒋介石。

配图|阎锡山

1960年5月23日,正当阎锡山废寝忘食地著述“反共”理论著作之时,突患重病,经抢救无效,病逝于台北,终年78岁。

不听劝告境遇最惨,白崇禧死因成谜

相比之下,桂系军阀白崇禧的晚年遭遇最惨。

白崇禧机敏过人,素有“小诸葛”之称,但在决定晚年命运的关键时刻,不听老朋友李宗仁的劝告,轻信蒋介石的诺言,随蒋来到台湾,过起了似人非人的生活。

其实一开始,白崇禧的头上还挂了一些虚职,例如“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等。但当蒋介石在台湾的统治稳定之后,便开始刁难白崇禧。

蒋介石是怎么做的呢?

配图|白崇禧

首先,在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成立时,蒋介石就把白崇禧从决策圈内划掉。在国民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上届中央常务委员除了继续当选本届中央常委或中央委员之外,其余全部被推举为中央评议委员,唯独白崇禧一样也不沾边。为此事国民党元老们颇感不公,遂推举于右任、居正二人拜见蒋“总统”,请其设法补救,但老蒋毫不理会。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最使白崇禧不安的是,前脚他才被蒋介石出名,后脚自己家就被蒋经国把持的所谓“国家安全局”给查抄了,那帮人甚至连地板都要一一挖开检查。这次检查的目的很显然是蒋介石想查找白崇禧与李宗仁的信件,以便彻底解决白的问题,不想一无所获。

为此事白崇禧气愤异常,他立即打电话给蒋经国,谁知小蒋声称不知此事。白崇禧又去总统府问蒋介石,老蒋说:“我知道这件事,不仅对你们俩(另一位是薛岳)如此,人人都应该这样来一次。”事实上,蒋介石对别人家并未搜查。

做了上述行为后,蒋介石对白崇禧的打击并未就此罢手。他不仅罢免了白崇禧的“回教协会理事长”一职,还在精神上折磨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配图|白崇禧

李宗仁与白崇禧同属桂系,两人关系极为密切。后李宗仁回大陆后,于1964年2月12日在《先锋论坛报》发表一封公开信,劝告美国政府改变对华政策,这封信无疑是对蒋介石的沉重打击。为了回击李宗仁,蒋介石逼迫白崇禧致电李宗仁,借白之口对李进行强烈的指责和痛骂。

只是,白崇禧攻击朋友的做法也没有换来蒋介石的好感。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在台湾去世。关于他的死因说法不一,其中很多人怀疑为蒋介石派人毒死。

敢与“太子”为敌?从“吴国桢事件”看透蒋介石内心

蒋介石在排斥完元老重臣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蒋氏家族在台湾的统治,又把矛盾对准了台湾国民党新贵。

蒋介石的第一个目标是吴国桢。吴是湖北人,早年考入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以自己卓越的才学得到国民党政府的任用,历任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汉口市长、重庆市长和上海市长等要职,后随蒋介石去台湾。

配图|吴国桢

吴国桢不仅为人正派,不搞小帮派,办事也很认真高效;此外,他还有一套看家本领,能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讲,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见人和蔼可亲,有一种洋派的风范。蒋介石初到台岛,最突出的问题是争取美国的援助,因吴曾留学美国,此时便派上了用场。1949年12月15日,老蒋尚未复“总统”职位,就任命吴为台湾省主席。正当吴在台湾政局红得发紫的时候,他与蒋氏父子产生了裂痕。

裂痕之一是吴与“太子”蒋经国的矛盾公开化。

早在1948年,小蒋在上海当督导员的时候,吴国桢是上海的市长。由于蒋经国“太子”的身份,打算在上海闹出点名堂,便喊出了“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口号。谁知上海的“老虎”满地都是,蒋经国用高压政策扑打“老虎”,反被“虎”咬,最后落荒而逃。这期间吴国桢不同意蒋经国的做法,二人遂产生分歧。过后蒋经国认为吴不帮助他,反扯他的后腿,于是便把这笔帐记在了吴国桢的头上。

1949年12月,吴国桢继陈诚出任台湾省主席,蒋经国也就任“国防部总政治主任”。表面看来,二人井水不犯河水,但专断独行的蒋经国依靠老子撑腰,在台湾大搞特务政治,想抓谁就抓谁,想杀谁就杀谁,这使吴国桢很反感。吴国桢曾找到蒋介石说这种做法非改不可,任何机构不通过保安司令部(吴为保安司令),禁止随意抓人。蒋经国得知后却认为吴国桢这是在与他争夺权力,从此,二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谁看谁都不顺眼。

配图|蒋介石、蒋经国

除了权利的问题,吴国桢还看不上蒋经国领导下的大手大脚高消费。

要知道,国民党迁台之初,政府的收入几等于零。当时一切开支,均依仗台湾省政府。省政府的钱哪来的?还不是老百姓的税收。可但靠那点税收,又怎么够用呢?当时吴国桢执掌台湾省大权,为平衡财政,曾与蒋介石约法三章,要严格控制中央各部门的费用。尤其对于蒋经国领导的许多不在编机关、特务组织等预算外的经费要求,吴往往不客气地予以回绝,这使蒋经国脸面上很过不去。若换别人,对这位当朝“太子”自当网开一面,但吴的性格天生就是很倔,官可以不做,原则却要遵守。为此事小蒋恨之入骨,这一点吴国桢也是知道的。

接下来两人就出现了正面冲突。首先是台湾火柴公司案,此案发生于1950年。一日吴国桢在召开省府会议时,有人报告说省保安司令部逮捕了火柴公司总经理王哲甫。吴十分惊奇,自己作为总司令竟不知此事。他当即将副司令彭孟辑召来,彭声称是“总统”的命令。吴看完此案卷,十分生气,认为蒋经国是胡搞一气。

配图|蒋介石、蒋经国

台湾火柴公司原是上海总公司的一个所属单位。1949年5月,上海总公司董事长吴性裁归附中国共产党,蒋经国以台湾火柴公司属其下属企业,便牵怒于人,将台湾火柴公司的经理逮捕。若论法,蒋经国是站不住脚的,但骄横一时的小蒋不肯认错,坚持不放人;而吴国桢认为王哲甫是无辜的,应当即释放,结果二人谁也不让步,只好由蒋介石出面解决。此事过后,蒋介石心里就对吴国桢产生了不满。

时过不久,吴国桢恃宠而骄,更加放肆地对蒋介石说了他极不愿听的话。也不知是吴国桢过于天真,还是被蒋介石的“宽容”洗了脑,竟然劝诫老蒋如果真的厚爱儿子,就不要让蒋经国掌握特务大权,不然以后一定会被民众仇恨。

他也不想想,这是人家的亲生儿子啊,蒋介石怎么可能听你一个外人的劝告。更何况,当时老蒋已经准备“传位于子”,所做一切都为给儿子铺路。吴国桢后知后觉,终于看透蒋介石本质——“爱权之心,胜于爱国;爱子之心,胜于爱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配图|蒋介石

后来,蒋介石派人向吴国桢暗示,只要吴愿意与蒋经国合作,将使之步入阁揆。但吴坚持“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原则,拒不与蒋经国和好。于是,蒋介石便产生了除掉吴的想法。

1953年初,吴已意识到形势对自己不利,便想激流勇退。3月初,借口健康欠佳,呈请辞职。蒋故作姿态,批示慰留。但吴去意已决,于是蒋介石便命俞鸿钧接替他的职务。

据吴国桢称,在蒋介石65岁寿诞的时候,蒋经国奉父命对他突施杀手。

1952年10月30日,吴国桢夫妇被蒋介石邀请到台北郊外的草山吃饭,饭后在蒋介石的挽留下,吴氏夫妇没有离开而是住在了当地。第二天,等吴氏夫妇准备走的时候,突然发现他们的司机人没了,怎么也找不到,不知是生是死。于是,蒋介石便给他们另外找了一个司机送他们离开。车开了没多久,吴国桢的老婆就觉得肚子不舒服,当即下车找了个农家方便。谁知等他们回来的时候,发现汽车的轮子上,有三个轮子的螺丝都不见了,这必然是被人动了手脚!这就是说,假如他们没有发现的话,今天路上一定会出车祸,他们夫妇俩都会命丧黄泉。

回家之后,吴国桢便做了离台赴美的准备。蒋介石当然不能轻易放行。最后还是宋美龄从中帮助,吴国桢才得偕夫人至美。但是,付出的代价是留下儿子和老父作“人质”。

配图|吴国桢

吴国桢初到美国,顾及“人质”的安全,什么话都不敢说,从无半句对蒋氏父子不满。

1954年1月,台湾突然传出“吴国桢携资外逃”的风声,吴国桢立即写信给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张其昀,让他在报刊上辟谣。不料张对此事十分大意,竟交给吴国桢的父亲吴经明。吴经明跑遍了台北的所有报馆,但根本没人敢登这则启示。

时间长了,吴国桢见台北方面迟迟没有辟谣公文,也急了,直接隔海与蒋介石父子对骂了起来。此事一出,美国很多报刊都闻着味过来,大肆报道此事,抨击台湾当局。一时间,蒋氏父子处境尴尬。

3月17日,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命令,称吴国桢“背叛国家,污蔑政府,妄图分化国军,离间人民与政府及侨胞与祖国之关系,居心叵测,罪迹显著,应即将所任行政院政务委员一职予以撤免”。以后台湾当局又要求“引渡”吴国桢,未成。不久,蒋经国亦因此事调离他职,成为国家安全会议副秘书长,“吴国桢事件”总算过去了。

配图|蒋介石

结语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蒋介石的为人。无论元老还是新人,蒋介石都是在克服危机之后,过河拆桥,打击异己。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扶植自己的儿子,为以后蒋经国接班铺路。说到底,什么国家利益、百姓疾苦,蒋介石自始至终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蒋家的利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