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电车和燃油车打的火热,你说我烧油污染环境,我说你废旧电池没处扔

那么有没有一种驱动力,既不用回收,也不用担心消耗,还不怕污染环境,你觉得它会是什么呢?

有科研人员已经研发出来了,就是以空气作为驱动力的汽车。相比于电力和汽油驱动,空气可谓用之不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真的能成为动能吗?未来有没有量产和推广的可能吗?

厦大的空气能发动机

2021年4月5日,厦门大学的翔安校区,一辆汽车正在以常规速度行驶。仅凭外观,你不知道它的驱动力是什么。这辆车用的能源正是空气。

汽车上装载的空气能发动机,是由厦门大学许水电带领俄团队研发的。简单来说,发动机将空气吸入并压缩,然后气体膨胀做功推动产生机械能。

不用额外添加燃料,借助空气就能实现高效的机械能输出。研究团队的牵头人许水电表示,这是一个纯物理的过程。

空气采集到储能,到能量的输出驱动汽车前进,整个技术上已全部形成了。

和燃油车以及电动车比起来,空气做动力相当环保,而且控制简单成本低。未来既不用担心污染环境,也不用操心电池回收,更不用依赖贵金属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空气动力汽车下一步真能推广的话,简直就是完美的。而且不光国内在研发,国外的车企和研发团队也在该领域深入研究。

不管是厦大还是国外的研究,围绕空气动力都不是首创。早在20世纪初期,科研人员也考虑过使用空气做能源。

早期的研发思路和发展历程

公开资料显示,本世纪最早的压缩空气动力汽车,是由一位叫吉·奈格尓的法国工程师研发的。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早期,最早提出用空气做动力的也是法国人。

上世纪30年代末,法国一家公司通过压缩空气形成驱动力,制造了一辆靠空气驱动的三轮车。

或许是后来二战爆发的缘故,相关的研究就停止了。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人们才重新把目光聚焦到了空气动能上。

1982年,美国人塔瑞·米勒把一台燃油发动机改造成了空气动力。新型发动机驱动汽车,时速50公里,单次续航里程达到了30公里。

到了90年代初,又一位法国人把目光聚焦到了空气动能领域。以前的研究者都没有系统推动研究,更没有想过如何产业化。

而这位法国工程师,在1991年顺利拿到了压缩空气动力发动机的专利。此后,该工程师还创办了公司试图推动发动机量产。

几年后,该公司创造出了空气动能汽车,时速可达100公里,最高续航历程200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期间,不光法国人在研发,美国和我国的科研人员,也开始聚焦空气动能领域。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1997年研发出了液氮气动原型汽车。

1999年,我国浙江大学专门成立了气动汽车科研小组,研究人员在2003年制造出了空气动能汽车。

至此,围绕空气发动机及汽车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从21世纪初开始,入场的国家和推出的样品也越来越多。

2007年,印度知名的汽车公司塔塔也研发出了空气动能汽车,时速可以达到109公里。

在这期间,创立于90年代的那家法国公司,又研发出来一辆空气动力三轮汽车。时速为70公里,单次续航里程为220公里。

到2013年,我国一家公司推出了第一辆空气动力的客运汽车。时速140公里,单次续航里程200公里。

几十年的研发时间,围绕空气动能的研究并不短,至少大部分的时间,和燃油车的研发是重叠的。

这不免就会让人产生一种疑惑,内燃机也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最后成为了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为什么空气动能它更清洁简便,却没有推广开来呢?

要了解其中的缘由,就得去了解空气究竟是怎么被压缩后,成为可利用的机械能的。

压缩空气发动机的原理

压缩空气发动机,又可简称为气动发动机,它的做功原理和内燃机的原理基本上一致。

传统内燃机的能量转化过程,通过汽油燃烧形成机械能,最后通过动力输出装置释放出来,带动轮子转动。

这个能量转化的过程,既要用到汽油化学能,也要用到燃烧产生的热能,经过两种能量的转化,最后才会形成机械能。

压缩空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也是如此,区别在于它不必运用到化学能和热能的能量转化。

高压气体输入到发动机的气缸内做功,这一构造运行过程接近内燃机,所以发动机也包括了气缸、活塞、连杆、曲轴、配气机构等部件。

发动机运行起来后,属于相对简单的两冲程模式。压力很大的气体在气缸内膨胀做功这是一冲程,接下来气体排出气缸为另一冲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不用像内燃机那样进行复杂的能量转化,所以发动机输出后能直接输出最大扭矩,进而驱动汽车直接行使,无需等待和延迟。

从它的特点来看,低速行驶以及启动时的扭矩是最高的。发动机进入正常且持续的工作状态后,扭矩会逐步变小,气量的消耗也会逐渐增多。

根据上述工作原理可以看出来,首先它不会产生任何的污染排放,这一点和电动汽车一样,其能量转化在做功过程不会产生冗余。

所以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压缩空气发动机的应用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

此外,发动机在工作中不会产生热能的转化,所以内部不会产生高温,和内燃机比起来,发动机的结构设计中不用额外增加冷却系统。

发动机的整体构造就要简单的多,重量轻便了,制造乃至后期维护成本也会降低。

低速高扭矩,是压缩空气发动机的另一大特点,这种特性和电动机一样,既不需要经过复杂的能量转化,同时在发动的过程中也不会产生能量损耗。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其工作原理和内燃机一样,仅仅是去除了化学到热能的转化部分,所以从推广和制造的角度看,几乎是零成本的。

然而上述特点,都是压缩空气发动机的优点,它同样也存在缺陷,而且缺陷还非常的明显。

气动发动机的三大缺陷

虽然压缩空气发动机的体积不大,但是它的整体结构还有外延部分。你或许会以为,它可以一边吸进空气一边做功,但实际上,既然是压缩空气原理,所用气体就必须得是高压气体才行。

气体被储存在储气罐内,而储气罐内的高压气体,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加注的。而且随着储气量和压力的增加,储气罐本身的体积也在增加。

于是,便产生了第一个缺陷,无法控制体积的大小。高压气体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储存,压力如果达到30Mpa以上,储气罐的尺寸以及所用材质,就有相应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随意更改储气罐的结构外形,那么在汽车设计建造的时候,就得给它预留额外的空间。

多年以来,为了增加汽车驾驶室的面积,改善驾驶人的驾车体验,工程师们对于传统内燃机,都是尽可能控制其结构和体积大小的。

如今为了一个储气罐,却要反其道而行之,这从汽车的发展思路去看,本身就不具备操作性。关键储气罐还不是全部结构,发动机本身也会占用空间,这样一来就更不具备便捷和可操作性了。

其次,压缩空气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不具有持续性。内燃机和电动机的能量输出,虽然做不到无限输出,但充一次电或者加一次油,接下来发动机的整个输出过程是匀速的。

而压缩空气发动机,它的重点不是空气而是压缩,这背后的本质是高压在保证输出的稳定。

但现在的问题是,储气罐给予的压力,会随着气体的消耗而衰减。这样一来,它产生的动能也会逐步衰减,这跟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动能输出原理是完全不一样的。

动能不能保证连续稳定输出的情况下,汽车的时速和行驶里程就不能保证。这也是为什么,几十年来各国研究的压缩空气发动机,其续航里程最高只能达到200公里左右的缘故。

如果想增加里程,势必就得增加压力,而增加压力,势必又得扩大储气罐的体积。所以从整体的设计思路来看,能量输出的持续性和体积大小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那便是储气罐的安全性。高压之下,储气罐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而且这种风险与内燃机、电动机的风险都不同。

后两者虽然也有爆炸或起火风险,但那是使用层面的隐患,即发动机在使用一段后产生某种缺陷而导致隐患发生。

压缩空气发动机,它自身的爆炸隐患,则是一种结构缺陷。因为不管储气罐的结构材质如何优良,它都存在压力过大而爆炸的风险。

安装在汽车上,行驶过程中本身就存在颠簸,尤其是交通事故发生时还会存在碰撞。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次碰撞交通事故,都可能会因为储气罐的存在而发生爆炸。这样造成的附带伤害,将不可估量。

综上所述,体积的限制、能量输出的不可持续性、安全隐患,都是制约压缩空气发动机真正推广的原因。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科研人员还没有找到能够彻底克服的办法。

结语

从压缩空气发动机的劣势上也能看出来,一个多世纪汽车的发展,人类尝试了各种能源和结构,最终烧油的内燃机胜出,并不是它完美无缺,而是由于相对于其他产品,它的缺陷不那么明显。

相应的现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其实也是这个道理,电池本身未来也将面临回收问题,可眼下跟内燃机对比起来,燃油产生的一系列劣势就更明显了。

所以说,压缩空气发动机的优点近乎完美,可它的缺点也近乎无解。在技术没有得到真正的突破之前,这种发动机是推广不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