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对于汉文帝本属于哪个学术流派,《史记·儒林列传》中有这么一句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字眼:“......孝文时颇徵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刑名之言,也就是法家的那一套。

那么,原本信奉法家的汉文帝,为啥会给人留下仁厚的印象呢?这就是他的厉害之处:心有猛虎,外在却人畜无害;为了实现目标,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把仁厚的外衣、披在自己严刑峻法的躯体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文帝的仁厚,主要是为了适应现实需要:

第一,根基薄弱,务实的处世之道。

我们都知道,汉文帝刘恒的皇帝宝座是捡来的。公元前180年,以陈平、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联合刘氏宗室除掉吕氏后,面对着拥立谁当皇帝的难题。

当时,从血统、法理而言,皇帝人选挺多;但功臣们的标准却极端苛刻:

少帝刘弘以及梁王、淮阳王、恒山王,名义上是已故汉惠帝的儿子,但功臣们认为这都是吕后的阴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后宫”。而且,如果这些诸吕所立之人当上皇帝,今后必定会对功臣大加报复,排除;

齐王刘襄是刘邦长孙,还出兵参与讨伐吕氏,但刘襄的舅舅为人凶狠霸道,如果齐王为帝,其舅舅家搞不好会成为第二个吕氏,再次排除;

相比较之下,刘邦在世诸子中年龄最大的代王刘恒,风评一向极佳,时人都认为他仁孝宽厚,而且其母亲薄氏一家为人也比较老实。一致通过。

寻常概念中,宽厚、老实自然是褒义词;但在政治领域可没这么单纯,可以解读为:性格软弱、根基薄弱、容易被控制。

表面上看起来,刘恒似乎确实是这样的人:当初吕后执政期间,朝廷一阵血雨腥风,稍有威胁的刘氏宗族一律被除掉;而刘恒及其母亲薄姬,则凭借低调、人畜无害的人设躲过了一劫。

但这并不代表刘恒真的是个没啥想法的老实人,更不会因此对功臣们毫无戒心、感激涕零。虽然在北方的代地默默安守本分多年,但他对朝廷中发生的一切洞若观火。因此,当朝廷使者前来后,他一度非常担心会中了功臣们的计谋。为此,不仅第一时间召集亲信们商议对策,甚至还占卜预测吉凶。

紧接着,他先让舅舅薄昭前往长安当面跟周勃确认,在得到肯定的信息后,才亲自带着宋昌等亲信南下。在渭桥上,宋昌代表刘恒与前来迎候的周勃一阵交锋,双方之间的试探、狐疑展露无遗。

因此,即位后的刘恒,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功臣们势力庞大、关系网盘根错节,而且希望在政治生态中享有一定的话语权(甚至与皇权并驾齐驱?);而自己虽为皇帝,但家世普通、常年身处边陲,属于“过江龙”,在朝廷并没有强大的根基支持。如果为政刚猛,谁也不能担保会不会再次发生类似于功臣诛吕的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现实需要,解决社会矛盾的良方。

西汉王朝建立后,从刘邦到吕后,虽然秉承黄老之道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并陆续颁布了减轻刑罚的措施,但整体上,秦王朝时期确立的“以法为教”政策由于其实用性,仍旧得到了延续;西汉初年,国家机器与民众之间的对立之势并未得到根本缓解。

同时,汉文帝即位前,西汉虽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但社会经济的整体凋敝并未得到扭转;同时,甚至还出现了“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的情况,农民遭受的剥削日趋严重,百姓生活困顿,一度缓和的社会矛盾日趋严峻。

因此,无论在政治还是民生层面,汉文帝如果贯彻法家的刚猛政策,极有可能使已经初露端倪的君臣矛盾、阶级问题更趋激化;他的对策,是延续汉初的黄老之道,但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无为而治”,而是不乱治,代以迂回、怀柔的方式,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

对功臣集团代表周勃的处理方式,把他的这种风格发挥得淋漓极致。

汉文帝登基后,对功臣们大加赏赐;而周勃认为自己连续对汉室立下大功,日渐骄横起来,甚至不经意间展现出轻视皇帝的苗头。对此,汉文帝不动声色,甚至经常有礼貌的目送他离去。袁盎认为这样有损天子威严,郑重提出了劝谏;其后,汉文帝的神色变得越发严肃,而周勃则越来越敬畏。

我们有理由相信,汉文帝与袁盎是唱了一出双簧:皇帝原本对周勃很客气,但从道理上讲,却违背了君臣之仪,不得不在大臣的“劝谏”下改弦易张,润物细无声的转换了对周勃的态度,却未招致对方的敌对情绪。

后来,为了让周勃远离权力中心,汉文帝通过他人上门晓以利害,委婉的让其第一次下野;

第二次,则是以催促各位列侯回到自己封地的名义,让再度担任丞相的周勃带个好头。此后,周勃再也未能回到权力核心。

后来,对于一些犯法的大臣,汉文帝同样采取迂回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对自己亲信张武受贿事件,汉文帝不仅没有付诸司法部门,反而对其赐予大量财物,以此让对方羞愧得无地自容:你不是缺钱吗?那找我要嘛,何必要收受不义之财?

通过诸如此类的“硬话软说、硬事软办”的方式,汉文帝既缓和了长期以来朝廷内部矛盾重重的局面,又慢慢收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

在民生及社会治理方面,汉文帝则主要有四大举措:

改革司法制度,大大刀阔斧减轻刑罚,即位次年就宣布废除“收孥连坐法”,即:一人犯罪,家人收为奴婢、遭受各种株连的传统法令;公元前167年,借着“缇萦救父”事件,他宣布废除肉刑 ,改为处以笞刑和杖刑,即不再对犯人截掉肢体,改为鞭打等惩戒、教育类型的措施。

轻徭薄赋。公元前178年和前168年,汉文帝曾两次下令“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按1/30的比率收税),这也成了此后的西汉定制。公元前167年,他还下令全部免去田租。后来,他命令“丁男三年而一事”,即成年男子的徭役从每年一次改为每三年一次,极大减轻了民间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