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杨家将》中的辽国萧太后知名度极高,就像这部演义中的头号BOSS。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抛开偏见来看,她是一位优秀的女性政治家:

够狠辣、有眼界、有手段,颇有吕后、武则天的风范;但与执迷于个人权位的吕、武二人不同,萧太后一直以自己老公、儿子助手的形象活跃在辽国政坛,并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父亲是辽国高官萧思温。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政治人物,往往在小时候就与众不同,萧太后也不例外。对于她幼时的情况,史书中其实着墨不多,但重点描绘了她的认真劲。比如萧家的姑娘们被安排集体扫地时,其他人大多应付了事,只有萧绰极其认真,直到打理得干干净净才休息。在一旁默默观察的萧思温大喜:“这个闺女必定能成大事!”

公元969年,辽景宗耶律贤即位;由于拥立有功,萧思温被任命为北院枢密使 ,萧绰也被纳入宫中、册为贵妃。 没过多久,萧思温兼任北府宰相(年底被加封魏王),萧绰被立为皇后 。父女俩同步飞黄腾达,当初萧思温的预测成为了现实。

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三岁看老”这个俗语是很有道理的,别指望熊孩子长大了以后会摇身一变成为栋梁之才(即使有,那也是极其稀少的例外)。想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得从小时候抓起、在小事上盯紧。

萧后之所以能参与政治,跟武则天极为相似:当初李治因头风病的折磨无法正常处理政务,于是让最信任的皇后武氏协助自己;而耶律贤由于年幼时的火神淀之乱落下了病根,终生体弱多病,于是萧后得到了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史称“及即位,国事皆燕燕决之”。

由于家教的关系,萧后的政治素养极高,加上她天性聪慧、善于琢磨、学习能力极强;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执政者;后来,国家大事基本上都由其做主:“大诛罚,大征讨,蕃汉诸臣集众共议,皇后裁决,报之知帝而已”。也就是说,对外作战这种战略级的国家大事,都由萧后与大臣们商议决定,只需要向辽景宗通报而已。

可见,萧后这段时间的人生轨迹,与当初的武则天几乎一模一样。不过,她与武氏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她的目标,更像是做个贤妻良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982年,辽景宗在出猎途中病死。临终前,他下令让12岁的儿子耶律隆绪(辽圣宗)继位,萧后全权负责军国大事。

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主少国疑向来是封建政治的一大铁律,加上当时手下拥兵的宗室亲王多达二百余人,南边的北宋也虎视眈眈、试图趁机有所作为,萧太后的处境可谓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但萧太后可不是普通的妇人,史书称她“天性忮忍,阴毒嗜杀,神机智略,善驭左右”,不仅性格坚毅、心狠手辣,而且政治手段极其成熟、老练。她首先放低姿态,拉拢了辽景宗留下的辅政大臣耶律斜轸、韩德让;随后听取他们的建议,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勒令诸位藩王回家待着、不准拉帮结派,紧接着更是直接夺取了这些人的兵权,成功地将宗室拥兵叛乱的图谋扼杀在萌芽之中。

其后的20多年间,萧太后成了辽国实际上的执政者。与我们惯有的“牝鸡司晨”印象不同,站在历史客观发展的角度来看,她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封建统治者。

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重用耶律斜轸、韩德让等人理政,委任耶律休哥等将领负责军事,在这些优秀军政人才的辅佐下,辽国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稳步发展,面对北宋更是建立起巨大的军事优势,为达成双方的长久和平夯实了基础。

达成“澶渊之盟”,也许是萧太后执政期间最大的成就。

自北宋建国以来,宋、辽之间的战事就没有停止过,双方虽连年征伐,但都没有建立起绝对的优势;连年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沦为了对双方的无限消耗,南北两方的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都受到了巨大负面影响。而萧太后,正是这一过程的亲历者,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以辽国总指挥的身份主导着这一进程。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攻打辽国的南京,辽景宗与萧皇后派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率军救援,最终于在高梁河大败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