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193

2024年4月24日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 摄影:王泗江

“对即将开启的半年太空生活,我充满期待。能够为祖国出征太空是我莫大的幸福。”

2024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36岁的李广苏谈及自己即将开始的首次飞天之路时这样说。

长着一张娃娃脸的李广苏,内敛细致,说话不徐不急。他的微信名叫“狂奔的蜗牛”。他说,自己天资平凡,要稳稳当当地走好每一步,哪怕是一只蜗牛,也要向着太空尽力狂奔。

01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曾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而被人熟知。1987年,李广苏出生在沛县的胡寨镇王孟庄村。在邻居们的眼里,李广苏从小就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他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独自在家种地,还要照顾他们姐弟三人。学习之余,李广苏经常力所能及地帮母亲干农活。

有一次,母亲在给水稻喷洒农药后,突然倒在稻田里,神志不清。他们姐弟赶忙叫来邻居,帮忙送医才帮妈妈捡回一条命。医生告诉他,母亲是对农药过敏导致中毒。后来,乡亲们经常能看见一个还没水稻高的小身影吃力地背着农药桶出现在稻田里,学着大人的模样喷洒农药。那个单薄的小身影就是李广苏。彼时的他才十多岁,此事在邻里之间传为佳话。

关于梦想,李广苏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小学生时,有次在课堂上,老师问他:“你长大了想当什么?”他回答道:“我想当一个科学家。”那时,小小的李广苏还不知道有飞行员甚至航天员这份职业。他只知道,科学家能够为祖国做贡献,是份崇高而又令人敬仰的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6月28日 李广苏参加海上救生与生存训练单项训练 摄影:孔方舟

直到有一天,依旧还在上小学的李广苏背着书包,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听见了天上传来一阵巨大的轰鸣声,他循着声音看去,原来一架特别大的直升机从他头顶飞过。“如果我能驾驶飞机,该有多酷啊!”

从此,李广苏的记忆里,不仅有蝉、蟋蟀、青蛙的叫声,有拖拉机的轰鸣声,还多了一个悦耳的声音——那就是直升机从头顶飞过的轰鸣声。

这只是一场模糊的童年回忆。人生的前十几年,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父母对他的期待,是好好读书,考上一个好大学。在高中文理分科时,李广苏依循兴趣和专长选择了文科。

2023年8月25日 李广苏参加人船合练进入返回舱 摄影:孔方舟

直到李广苏上高三时,空军招收飞行员的消息传遍学校,给向着象牙塔冲刺的学子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同学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刻在童年记忆中螺旋桨的声音再次在脑海里重现,他也跃跃欲试。没想到,经过几轮选拔后,他竟幸运地被空军航空大学正式录取。

2006年8月2号,这一天深深烙在李广苏的记忆中。19岁的李广苏背上行囊,告别家乡,一路向北,走向了外面的世界,正式开启了他的从军生涯。

山高路远,道阻且长,挑战一个接一个迎面而来。体能考核就一度让他吃尽了苦头。刚入学时,他的单杠双杠成绩几乎是零,短跑和长跑成绩也离及格差得远,而任何一项科目不过关就有可能被淘汰。

在李广苏的人生字典中,从来没有“退缩”二字。他缺啥补啥,毫不气馁。每天练俯卧撑、引体向上,加强臂力练习。为了提高短跑成绩,他每天早起半小时,在北方滴水成冰的清晨,天还没亮顶着刺骨的寒风,腿上绑着沙袋跑三公里。

渐渐地,李广苏的体能成绩显著提升,其他各项目均达到了优秀,但短跑成绩虽然有了起色,始终离优秀还有一步之遥。

2023年12月22日 李广苏在进行环控生保设备操作训练 摄影:孔方舟

李广苏决定一定要解决短跑“老大难”问题。李广苏向教员请教经验,加强针对性训练,蹲杠铃,爬楼梯,快速台阶跑……无论酷暑还是严寒,从不间断。甚至有一次跑中暑了,晕倒在体育场里。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广苏最终突破了瓶颈,短跑成绩获得优秀,并在学校表彰大会上被点名表扬。

02

毕业后,李广苏开始进入初教团进行训练,而这时,李广苏又遇到了巨大的难题——晕机,让他直接面临停飞的考验。

李广苏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体验飞行时,他在塔台外等候,看着一架架载着新学员的飞机从跑道上滑行起飞,翱翔天际。李广苏既紧张又充满期待。一个战友飞完下来以后,所有人都围过去,纷纷问他:“飞行是一种什么感觉?”

而那位战友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兴奋和骄傲:“飞行太刺激了,特别棒的感觉!”李广苏深受感染,迫不及待地想赶紧开着飞机到天上去转一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01月29日 李聪 李广苏在货运飞船模拟器训练 摄影:徐部

可当李广苏满怀期待地坐上飞机后,飞机在气流中的颠簸以及机舱里泛起强烈的汽油味,让他忍不住涌起一股恶心的感觉。他想,这下完了,如果这时就吐了,可能会面临停飞。李广苏一直强忍着眩晕感,努力让自己转移注意力,浑身憋得直冒冷汗。他一下飞机,就直奔卫生间“哇哇”狂吐起来。

之后的那段日子,更是他不堪回首的煎熬时光——只要飞行训练时教员做横滚动作,李广苏的胃里就一阵翻江倒海。令他痛苦的是,这个横滚动作偶尔会反复做上十来次,他的胃也随着飞机一阵阵翻滚。甚至有一次,胃里的食物都涌上来了又生生给咽回去了。

尽管如此,李广苏也没有退缩,坚持飞下去。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他不断地克服、调整自己的状态。此外,他也学得更加认真,便于尽快掌握技术,减少练习的频次和时间。凭着强大的毅力和坚持不懈地努力,李广苏终于慢慢战胜了晕机反应。

结束高教团训练后,李广苏被分配到某基地飞行,正式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每当驾驶战机翱翔在空中,不管是当长机,还是僚机,李广苏觉得自己有能力报效祖国,心里便充满着幸福感和使命感。

有一次,在新疆夜间飞行时,由于空气洁净,能见度高,李广苏还看到了特别壮丽的银河景象。从此,他对广袤神秘的太空便充满了向往。

03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的蓬勃发展,国家开始选拔第三批航天员。李广苏说,成为一名航天员,为祖国出征太空,那是了不起的英雄,是令人敬仰和神往的一份职业,值得去拼一把。他积极报了名,竟也通过了一关又一关近乎严苛的选拔。现在想起来,李广苏都觉得跟做梦一样。

2020年9月,李广苏成为我国第三批18名航天员中的一员。报到的那天,第一、二批航天员在航天员大队门口欢迎大家。看到以前只在电视镜头里出现的英雄们近在眼前,想到从此能与他们并肩战斗,李广苏心里顿时升腾起一种自豪感。

比起第一二批航天员,第三批航天员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高频次的空间站任务。但同时他们的压力也不小,时间紧,任务重。从入队到完成考核,总共两年三个月的时间,要完成基础理论、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航天专业技术等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

2024年03月15日 李广苏在水下训练 摄影:徐部

理论学习时间紧,节奏快。他们一边要学新课程,一边要准备已学完课程的考试。李广苏是文科生,理工类课程学起来非常吃力,尤其是那些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符号,对他来说就如同“天书”。他感到苦恼、焦虑,像无头苍蝇一样,急得满嘴起泡,晚上睡不着觉。怎么办?

李广苏决定沉下心来,攻克理论学习这道难关。他利用课后时间,从一个个小知识点进行逐个攻破,一点点地“啃”。到处跟人请教,并反复刷题加以理解。熬过了很多个不眠的夜晚后,李广苏终于攻克了一个个深奥难懂的知识点。

在理论学习期间,每名航天员都拼尽全力。能考100分,绝对不考99。同批的航天员们都在暗暗较着劲。每个深夜,大队公寓里都是灯火通明,12点前基本都没熄过灯。

李广苏当然也不落后。他认为,自从迈入航天员大队的第一天,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应该向一个优秀航天员的标准去看齐,每一项学习训练都要做到尽善尽美。

手控交会对接训练成绩离满分还有点差距,他就一边请教员给他加练,一边在公寓里桌面式模拟训练器上反复练习,详细记录成绩并分析每次训练结果,最终得到了满分成绩。

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要求在一个密闭房间里三天三夜不睡觉,还要在规定时间完成各项测评。李广苏要求自己一定要战胜困意。原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应该是越发疲惫的,测评绩效水平也会降低。李广苏暗自提醒自己每次做测评都要比上一次更加努力,更加全神贯注。果然,他的测评成绩反倒越来越好。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通过实验,他悟出了这个道理。

48小时沙漠野外生存训练,昼间帐篷内最高气温约45℃,地表气温高达75℃,光着脚踩在沙地上,用不了3秒就会被烫到缩回来。夜间最低气温骤然降到个位数,大风像猛兽一样卷席着沙砾发出阵阵咆哮,人冻得蜷缩起来。他们战胜了恶劣环境,靠着有限的干粮和水熬了过来。

2024年02月05日 李广苏进行植物培养练习 摄影:徐部

心之所向,行必能至。当李广苏得知自己以03身份入选神舟十八号乘组时,内心十分平静。回顾走过的路,有过刚入队时对未来一无所知的迷惘,有过像备战高考一样紧张学习,有过狭小环境里72小时不眠不休,有过荒漠野外环境下的饥渴难耐,有过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坚韧不拔。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李广苏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最终叩开了梦想的大门。

对于即将到来的太空之旅,李广苏充满了期待——期待7.9公里/秒的速度与激情,期待失重带来的别样体验,体验没有翅膀但是依然可以飞翔的美妙感觉。“工作之余,我想好好看一看美丽的蓝色星球,看一看祖国的锦绣山河,找一找一路走来养育培养过我的地方,也想替我可爱的孩子看一看天上的星星到底会不会眨眼。”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占康

编辑 | 彭钰

校对 | 杨阳、刘心继

主编 | 张文军

副主编 | 麻雨洁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