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一位年仅25岁的革命家当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遗憾的是,自此之后他的人生不仅没有变得更加顺利,反而越来越不如意。

那么,这个年仅25岁就当上中央军委副主席的革命家是谁,为什么后来越走越低,最终遗憾收场呢?

此人名叫王稼祥,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非常有名的革命家,毛主席能够在遵义会议上获得领导权,离不开王稼祥的帮助。

王稼祥的出身比一般人好得多,完全不用为吃穿发愁,不过王稼祥和一般的富家子弟不同,他志存高远,立志于改变落后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王稼祥一直努力学习,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了莫斯科中山大学,这所大学在世界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近代许多领导人都是从这个大学毕业的。

求学期间,王稼祥认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王明、博古都是成绩比较不错的,革命前期,王稼祥和王明、博古的关系比较好。

因为有留学背景,外加王稼祥本身水平就很不错,所以当王稼祥回到中国参加革命时,就被中央委以重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稼祥发现王明、博古等人虽然理论知识扎实,可是完全不了解实际情况,遇到问题只会生搬硬套,给革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相比之下,毛主席的决断就英明得多,尽管王稼祥和博古的关系好,可是和毛主席的关系也不差,并且王稼祥打心底佩服毛主席的才华。

在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中,王稼祥身为军委副主席,不但没有躲在后方指挥,反而亲临前线指挥战斗。

不幸的是,王稼祥在这次战斗中负伤,伤情非常严重,送到医院时已经奄奄一息,所幸及时得到了治疗,王稼祥的病情才有所好转。

当时,根据地的药品严重不足,给王稼祥做手术时,麻药却不够用了。征得王稼祥的同意后,医生在没有使用麻药的情况下完成了手术,其精神令许多人折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负伤对王稼祥的人生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养伤期间,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如果不是毛主席出面调解,王稼祥很有可能被留下根据地。

毛主席的仗义执言让王稼祥感动不已,这样的领袖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找到正确的出路,自此之后,王稼祥和毛主席的关系越来越好,王稼祥也暗自决定助毛主席一臂之力。

长征初期,因为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再次蒙受巨大的损失,军心也开始动摇。

关键时刻,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决定讨论研究之前几次作战中失败的原因。会上的讨论非常激烈,尽管有不少人支持毛主席,可是还是没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关键时刻,还在养伤的王稼祥站了出来。以他当时的情况,是不用参加会议的,可是王稼祥认为他必须站出来支持毛主席,否则红军就会毁于一旦。

在众人争论不休的时候,王稼祥站出来公开反对博古,而后表示支持毛主席。王稼祥在党内的影响力是很高的,他的表态,使得局势发生了变化。

尽管博古等人对王稼祥恶言相向,但是最终没有改变毛主席获得领导权的事实,我党和我军的命运也因为王稼祥的一番话而改变了。

事实证明,王稼祥的选择是正确的,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红军不仅跳出了国民党大军的包围圈,还顺利抵达陕北,成功完成了长征这一壮举。

可惜,之后王稼祥的人生却并不顺利,因为身体不好,王稼祥能做的工作并不多,许多时候王稼祥都是在硬撑。

遵义会议之后,王稼祥就多次因病晕倒在岗位上,直到毛主席亲自劝说,且劝说了多次,王稼祥才答应去苏联养病。

在苏联养病期间,王稼祥依然很关心国内的革命局势,不仅如此,王稼祥还发现了苏联内部存在的问题,并提醒中央,未来苏联或许会成为中国的敌人。

在那个年代,王稼祥的发言是非常不妥当的,虽然说得没有问题,可是会引起有心之人的攻击,因此王稼祥在之后过得并不好。

尤其是到了特殊时期,王稼祥之前的一些事情就被人故意拿出来,以此向王稼祥发难,王稼祥没有办法和大势对抗,后来被下放到河南,日子过得很艰难。

1973年,国内的形势有了一些好转,王稼祥就给毛主席写信,希望毛主席能够关照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毛主席的帮助下,王稼祥的生活好了不少。遗憾的是,因为在战争时期受过重伤,所以王稼祥的身体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1974年,王稼祥的病情突然恶化,同年1月,已经当选为中央委员的王稼祥猝然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