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拓者足迹

孙克

(中国画学会秘书长 有卓越成就美术史论家)

李刚先生从辽西红山女神的故乡一路走来。他以艺术为伴,终生相许。历尽艰辛坎坷,百折不挠。他用艺术谱写了自己的历史,历史也塑造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需要健康的充满阳光的艺术。因此他选择了“融汇中西、传承古今、深入生活、反映时代”的创作之路,把艺术的最深刻的美质植根于祖国文化的故土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文启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国家级有卓越成就美术史论家

为了践行这个理念,他跋山涉水,走过中华大地的所有省(市、区)的多数知名景点,走过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建立了一个学贯中西的知识结构,成为滋养他艺术创作不竭的营养之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静文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

李刚先生是一位有卓越建树和杰出贡献的艺术家。他的作品赋予关东画派以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和新的活力。

在艺术上,他是一位“披荆斩棘的开拓者”

他以画树著称,被誉为“当代中国的希施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盛烈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他创造的《李刚笔法》,以“前无古人的技法创新和独树一帜的风格之美”,为当代中国山水画开拓了一条新路,体现了大国气派和时代之美。“李刚先生的素质修养,肯定是远远地超越了前人和古人”,成为关东画派的一面旗帜,成为一代艺术之高峰。

“鹰有时比鸡飞得还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的高度。”这格言一直激励着他在艺术上“追求独到、走向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星云大师 台湾佛光山住持

世间得失休多问,始信峰高少路人。艺术乃至人生的意义就在这艰辛跋涉的过程之中。画家的历史成就和贡献,存在于后人的结论之中。这是李刚先生为人为艺的信条。

2017年6月3日于北京

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