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6日,身患肠癌的陈毅元帅不幸逝世,他的妻子张茜同志忍着悲伤立刻将消息送给陈毅生前的至交好友张伯驹。

74岁的张伯驹骤然闻此噩耗,悲痛得晕了过去,醒来后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捶胸顿足,泪如雨下。

因为本就身患重病,张伯驹没法在第一时间见老朋友的最后一面,自1962年与陈毅元帅一别后没承想竟是永别,知音难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伯驹深感遗憾,只能含泪写下一副饱含崇敬和爱戴的挽联,连同花圈一道托人转交给张茜。

后来也是这一副挽联在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上被毛泽东一眼看中,从而一举改变了张伯驹的晚年生活,这又是一场怎样的人生际遇呢?

与陈毅将军的缘起

张伯驹早年与张学良、溥侗(溥仪堂兄)、袁克文(袁世凯之子)并称民国四公子,是有名的贵族公子哥,但并没有纨绔公子之态,反而精于诗词,善于文史,名噪一时。

张伯驹的父亲曾是进士,官至清朝直隶总督,父亲去世以后,张伯驹并没有流连于官场的生活,国民党多次以功名利禄相邀请,都被张伯驹拒绝。

远离官场后张伯驹一心投入了他喜爱的文化界,尤其喜欢收集字画书帖,即便在战争年代也将珍藏的字画妥善保存。

但就是这样一个将字画视若生命的人却在1956年将这些文物悉数捐赠给了国家,张伯驹谈及捐赠一事,曾万分喜悦道:“此则终了夙愿,亦吾生之一大事!”

陈毅元帅听闻此事后,对张伯驹大加赞赏,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见面。

直到1957年初夏,陈毅参观了一场明清书画展,工作人员介绍道:“此次书画展就是张伯驹先生牵的头,展馆中的许多藏品都来自先生的捐赠。”

听到这里,陈毅不住地点头,对张伯驹更加赞赏。

于是不日便邀请张伯驹到自己的家里来做客,接到邀请的张伯驹也是兴奋异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自己早就拜读过陈毅元帅的诗句,很是喜欢陈毅的诗风,怪不得皆称赞陈毅元帅武能横刀立马,文能运笔定乾坤,对于此次见面,张伯驹十分期待。

两人一见面,陈毅元帅便一把握住了张伯驹的手,“你为保护国家文物所做的贡献令人敬佩,展览会办得也很有意义,能唤起参观者的民族自豪感。”

张伯驹亦回握住陈毅元帅的手,诚挚道:“陈老总过奖了,其实我一直很喜欢陈老总的诗,非常羡慕陈老总豪爽、开旷、豁达的诗风,今日是相见恨晚!”

陈毅闻言大笑,打趣道:“看来我们神交已久。”

两人随即开始热烈交谈,交谈中发现两人志趣爱好极为相投,兴起时陈毅元帅更是拉着张伯驹下了一盘又一盘的棋。

这两个人一见如故,仿佛多年老友,也是这次两人的接触之后为陈毅元帅在张伯驹困难时伸出援手做了铺垫。

张伯驹后半生的“贵人”

前半生富贵荣华享尽,后半生却坎坷多灾,颠沛流离,1958年张伯驹遭难,家道中落,连生活都难以为继。

其实这个时候张伯驹可以向陈毅元帅求援,陈毅元帅事务繁忙,张伯驹虽然不常和元帅见面,但两人也是时时通信,感情愈发深厚,已经到了互相引为知己的地步。

按说,如果这时张伯驹去信跟元帅提一提自己的现状,陈毅元帅绝不会放着老友不管,但一封封的来往书信中,张伯驹对自己的现状和遭遇只字未提。

可陈毅元帅还是得知了这一消息,知道友人的遭遇后,陈老总立刻上了心,却苦于没有好的机会可以帮到朋友。

1960年,吉林省委书记于毅夫来到北京开会,顺便见见自己多年的老朋友陈毅元帅,见面后,陈毅元帅便对于毅夫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张伯驹,目前境遇不太好,吉林省有没有适合他的工作?”

于毅夫早对张伯驹有所了解,知道他在书画方面造诣很高,便一口答应。

不久张伯驹就接到了来自吉林的电报,邀请他前去赴任,张伯驹并不知道这全都是因为陈毅元帅的亲自举荐。

欣喜不已的张伯驹只想立刻和友人分享这一个好消息,而且这临行前总要再见一见元帅,于是携夫人一起登门拜访。

陈毅元帅特意为张伯驹和他的夫人设下了送行宴,席间还对着张伯驹殷殷叮嘱:“拥护社会主义,拥护毛主席,这是中国革命得出的千真万确的真理,我们可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啊!”张伯驹听着陈毅元帅的话不住点头,“陈老总我们一定会记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送走张伯驹夫妇两人,陈毅元帅还亲自打电话给吉林那边,让他们一定要爱护好两位爱国的老人。

到达吉林后,张伯驹被热情地接待,将他的生活和工作全都安排妥当,让其任吉林省博物馆第一副馆长。

后来从同志们的口中得知了陈毅将军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张伯驹更加将心力全都放到了工作上面,以期报答陈毅将军的知遇之恩。

可以说没有陈毅元帅就没有后来的张伯驹,在张伯驹人生遭遇劫难的时候,陈毅将军没有选择避之不及,而是想尽办法帮助。

张伯驹也没有辜负陈毅元帅的信任,在吉林省博物馆工作的期间,殚精竭虑、尽心尽力,先后将自己收藏的名画捐赠给博物馆,不到两年时间,吉林省历史博物馆藏品剧增。

对于人们的称赞,张伯驹只淡淡道:“为吉林省竭尽全力这是陈老总的重托,应该竭尽全力,就是要毫无保留!”

1962年春,张伯驹回到北京过春节,提着从吉林带来的土特产上门看望陈毅元帅,陈毅元帅也不跟张伯驹客气,甚至让张伯驹待客。

一别两年,陈毅元帅和张伯驹的感情丝毫不见生疏,但谁也没想到,这次见面竟是永别。

1969年,张伯驹被辞退,又身患重病回到北京养病,失去生活来源,加上没有工作就没办法在北京落户,在北京艰难求生。

回京后,张伯驹无法得知陈毅元帅近况,只听人说仿佛染了重病,只好托人将健康平安的祝福带给陈毅元帅。

此时在病床上的陈毅元帅对好友的境况也是忧心难安,时时念叨着张伯驹夫妻二人。

有天周总理来探病,陈毅元帅不顾病体向周总理讲述张伯驹对国家的贡献和现在的窘迫,周总理确实下了“予以安排”的批示,但批示上却并没有日期,张伯驹便以为此事遥遥无期了,可事情又有了转机。

百来幅挽联就“它”脱颖而出

1972年1月6日深夜,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陈老总的陈毅元帅永远地停止了呼吸。

1月8日毛泽东在批阅关于陈毅追悼会文件时才得知这件事,根据安排,毛泽东和政治局委员不会参加追悼会。

但是在追悼会当天,也就是1月10日,那天中午本来要午休的毛泽东却无心睡眠,手里的书拿起又放下,脑子里一幕幕都是曾经和陈毅相处的画面。

毛泽东十分欣赏陈毅,他认为陈毅文武双全,曾道陈毅的诗风和自己很像,又想起平时陈毅和自己相处时总是无拘无束,两人无所不谈,是为数不多可以敞开胸怀之人。

想到这里,毛泽东将书一把放到桌子上,喊来秘书:“安排一下,我要去陈毅同志的追悼会。”

身边人立刻安排调车,并派人通知了周总理。

听秘书说车子安排好后,毛泽东连身上的睡衣都来不及换,只披了件外套立刻就出发了,此时距离追悼会开始只剩下一个多小时。

周总理也正坐立难安,因为陈毅逝世后,许多人都打来电话说想要参加追悼会,但是规格已经定了五百人,周总理为这事愁得午饭都没吃下,突然接到毛泽东身边秘书的电话,得知毛泽东要去参加追悼会,周总理当机立断,提高葬礼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首先拨通中央的电话:“我是周恩来,请务必通知政治局委员参加追悼会,通知宋庆龄的秘书,通知人大、政协、国防委员会,凡是提出要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要求的,都可以参加。”

打完电话,周恩来立刻赶往八宝山烈士公墓进行安排。

毛泽东到了地方以后,一下车就立刻让人去请陈毅的妻子和孩子们,工作人员领着张茜过来的时候,张茜泪如雨下,“您……您怎么也来了!”

毛泽东看到张倩落泪,自己的眼眶也湿润了,他握着张茜的手,缓缓道:“我来悼念陈毅同志,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

张茜看到毛泽东亲自来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心情特别激动,泪水也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毛泽东还看向了陈毅的几个孩子们,依次过问了几个孩子的名字和近况,还嘱咐他们好好学习。

谈话快结束时,张茜关切地询问毛泽东:“您坐一下就回去吧!”

毛泽东摇了摇头,“我要参加追悼会,给我一条黑纱”接着,毛泽东把黑纱绑在了大衣的袖口上。

这时,天上开始飘起了雪花,不一会八宝山就已经银装素裹了。

一辆接着一辆的客车载着参加追悼会的党政军各界代表驶来,他们下车后静默地走到队伍中站好,不时有人擦擦眼泪,整个八宝山都笼罩着一层悲伤的氛围。

毛泽东在身边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走进大厅,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是第一次见毛泽东来八宝山,心情都有些激动,二十世纪70年代,毛泽东只参加过一个人的追悼会,就是陈毅元帅的。

毛泽东的步履有些蹒跚,陈毅的逝世显然勾起了毛泽东很多过往的回忆,想当年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时,就是陈毅和朱德辅佐在自己的身边。

后来解放战争时期,陈毅又与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建国后更是在政治外交上作出极大贡献。

毛泽东一面走一面看着整齐摆放在道路两边的花圈,一个不起眼的花圈突然引起毛泽东的注意,花圈上一副挽联字迹清妍秀美,飘逸酣畅。

毛泽东不禁走上前仔细欣赏,嘴里忍不住就将挽联的内容念了出来: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原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写得好,张伯驹先生的挽联写得真好,概括了陈毅同志的为人和一生!”说完毛泽东转头看向张茜,问道:“张伯驹先生来了吗?”

张茜低下头喃喃道:“没有,他...他来不了,他一没工作二没落户……来不了”

闻言毛泽东顿了顿又问道:“倒是不曾听说陈毅认识张伯驹?”

张茜回答道:“他们是老朋友了,陈毅生前十分欣赏张伯驹,还曾向他请教。”随即向毛泽东介绍了一下张伯驹的情况。

听到张伯驹现在没有任何着落,生活无望,毛泽东皱了皱眉头,随即沉思了一会,对着周恩来说:“我看像张伯驹先生这样的人才还是要有出路的,起码要给人家一口饭吃,你是总理,你给他安排一个工作吧。”

周恩来闻言点点头:“您放心,我会按照交代的去办。”

闻言,毛泽东放心地点了点头,被工作人员搀扶着去了休息室。

后来,那封批复文件上终于写明了日期,周恩来聘请张伯驹担任了中央文史馆馆员,将张伯驹工作和户口的问题都一并解决了。

1972年1月11日,张伯驹听到中央广播电台播音员以沉痛的声音播出了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已于1月10日在八宝山举行完毕,悲伤一瞬间淹没了他。

虽然张伯驹的生活出现了转机,条件也得到了改善,但陈毅元帅的死亡仍给张伯驹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一连数日,张伯驹都沉默不语。

一天,陈毅的妻子张茜托人送来了一副元帅生前常常把玩的围棋给张伯驹,来人道张茜希望先生看到这副围棋心里能有些安慰。

张伯驹看着这副围棋就仿佛看见了从前和自己手谈的老友,一时心中忽喜忽悲,既感念友谊的纯真,又感恩陈毅元帅危难时不忘相互的恩情。

一瞬间,他又陷入了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