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初出祁山伐魏,司马懿仍在襄樊一线训练水军准备打东吴,在街亭击败马谡的是张郃:“诸葛亮出祁山,(魏明帝曹叡)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郃皆破平之。”

按照《三国志·卷十七》的记载,守街亭并不需要“当道下寨”,街亭要地是有城池可守的,在汉末三国时期,火炮是没有的,火箭第一次应用于实战,是公元228年末229年初郝昭守陈仓:“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然(燃),梯上人皆烧死。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冲车折。”

如果街亭真有现成的城防工事,那么诸葛亮只要派一个听话的将领闭门不出,张郃就只能望城兴叹,坚持个十天半月,诸葛亮主力部队赶到,张郃就会被包了饺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街亭原名街泉亭,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天水郡街泉县下属的一个乡镇,但比乡镇低一级——汉朝爵位等级很清晰:诸侯王、公、侯,侯分县侯、乡侯、亭侯、关内侯,亭侯比乡侯低一级。

从街亭的原名和属地名称,我们就知道街亭并不缺水,马谡之败,纯属作死:“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王)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

马谡失街亭,诸葛亮首出祁山完败,很多人都受到了处分:“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云、芝(赵云、邓芝)兵弱敌强(赵云的疑兵遇到了曹真的主力),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

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就会发现,当年诸葛亮的计划十分周详,战术类似于田忌赛马:让名声很大的赵云带着少量疑兵在箕谷吸引曹魏大将军、大司马曹真,让没有名气的马谡带领精锐前锋迎战曹魏左将军、特进张郃。

只要马谡在街亭拖住张郃几天,诸葛亮就会带领主力部队赶到,然后从街亭出发,向曹魏腹地发起进攻,得到消息的曹真必将大举回援,赵云的牵制任务完成,还可以在侧背对曹真回撤的军队进行袭扰。

诸葛亮的安排并没有错,但当时却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吴懿,陈寿为避司马懿名讳而改成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诸葛亮不用魏延、吴懿而用马谡,马谡违背诸葛亮军令而一败涂地,那些主张让魏延或吴懿当先锋的人好像比诸葛亮还“知人善任”,但是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就知道诸葛亮用马谡很明智,用魏延和吴懿,也许会败得更惨。

实事求是地说,当年魏蜀吴三国,以蜀国最弱,诸葛亮的兵力,远远不及曹真,当面锣对面鼓开战,半点胜算都没有——古代战争,打的是兵力和后勤补给,大将单挑极少出现,即使魏延的“武功”远胜曹真张郃,曹真张郃也不会真拿着刀枪跟魏延一决雌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葛亮不用魏延吴懿而用马谡,不能说没有错误,但那错误在诸葛亮,因为在诸葛亮眼里,马谡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善解人意而且听话。

当时在蜀汉后起之秀中,诸葛亮最器重的就是马谡(姜维是后来归顺的),如果马谡不在街亭犯错,就可能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选——当时的马谡实在是很优秀:“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诸葛亮南征并七擒七纵孟获,也是采纳了马谡的建议:“亮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

很谈得来,又没有什么名气,不会引起曹魏重视,这样的将领前出街亭,曹真其实是上当了的——他让张郃去对付后生小子马谡,自己亲率大军去打一身是胆的虎威将军赵子龙:“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

赵云虚张声势吸引曹真注意力,诸葛亮的计谋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要马谡别自作主张,整个战役就会按诸葛亮的构想取得胜利,只可惜跟诸葛亮一向谈得来的马谡独自带兵后不再听话,这才让诸葛亮功败垂成。

不问原因只看结果,诸葛亮用马谡确实是用错了,那么用魏延和吴懿就对吗?《三国志》和《后汉书》告诉我们:用魏延和吴懿,麻烦会更大。

诸葛亮选派先锋,目的是守街亭而不是从街亭发起攻击,如果带兵的是魏延,他固然不会上山扎营,但也绝对不会在街亭婴城固守——他手里要是有万把人马,肯定会迎着张郃杀将过去:丞相不让我走子午谷,这回终于逮住机会出街亭了!

魏延是一员悍将,李云龙要是有坦克大炮,就会去打太原,魏延有一万兵马,也敢直接杀奔长安。

诸葛亮不用魏延,可能还有另外的考量:魏延镇守汉中多年,曹魏未能越雷池半步,已经是曹魏重点研究和关注的对象。

正式中的魏延在蜀汉比赵云地位高,如果曹魏侦骑在街亭发现了魏延的旗号,曹真还会去箕谷打赵云吗?

魏延名气比赵云大、军职比赵云高,赵云和魏延分别出现在箕谷和街亭,曹真马上就能判断出蜀军(应该叫汉军)主力在哪里,诸葛亮的避实击虚之计就会落空。

魏延不适合当先锋,吴懿更不适合,这一点诸葛亮出发前写的《出师表》说得很委婉,但也很清楚:“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桓帝灵帝的两大弊政,一个是宦官干政,一个是外戚专权,吴懿就是季汉第一外戚:“国丈”张飞早已辞世,吴懿吴班作为“老国舅”,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一个是左将军,一个是后将军,已经是位高权重,如果在伐魏之战中再立新功,那就有资格晋升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甚至大司马、大将军,可能就会成为新的何进、何苗。

诸葛亮辞世后,吴家兄弟分别晋升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要没有费祎、蒋琬压着,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

有人说章武元年张飞遇刺,吴班也脱不了干系,这种说法虽然没有真凭实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以吴家兄弟为首的蜀中门阀,都是不赞成刘备伐吴的——他们既不愿意伐吴,也不愿意攻魏,后来邓艾兵临成都城下,蜀中门阀基本都是力主不战而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强(小说中叫范疆,疆与强通假)张达是哪里人,史书没有记载,但吴班作为张飞镇守阆中的副手,在张飞遇刺事件中,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诸葛亮既不能用魏延,也不能用吴懿,赵云一向以稳重著称,名气也比马谡大得多,他要充当疑兵吸引曹真主力,也不能去街亭防守。读者诸君试想一下,除了后起之秀马谡,当时诸葛亮还有谁可用?

马谡之错,就在于好大喜功,想居高临下一举击溃张郃,向丞相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也让瞧不起他的蜀汉元老承认自己的能力。

马谡如果不“违亮节度”,就老老实实在街亭固守待援,史书就将改写,后世史学家就会盛赞诸葛亮慧眼如炬用兵如神。

不管怎么说,诸葛亮初出祁山以失败告终,马谡成了诸葛亮连环计中最薄弱的一环,这一环断裂引发的连锁反应,使诸葛亮无奈撤军,作为疑兵的赵云也被曹真击破。此战之败,也给读者诸君出了难题:以魏延的性格,他去守街亭,会不会犯马谡同样的错误?如果吴懿吴班把持了蜀汉军政大权,刘禅的皇位还能坐得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