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相信,高层住宅是人类最高尚的住宅样式。

人口高度集中,会形成社会生活优势,交通便利、商业便利,教育、医疗、生活物资、工作环境等生活和工作因素,都可以在极短的距离上获取到。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城镇人口,扩充了8亿多人,并将这一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你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到任何想要的生活物资,外卖、跑腿、网约车等在我国大放异彩的新鲜事物,无一不与此因素相关。

我国城镇化后的居住密度有多高?下图数据来自《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22》,以城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计算得到全国城市的建成区人口密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数据完整的330座城市里,建成区人口密度,平均值为6500人/平方公里,其中密度最大的上海,接近2万人/平方公里。

很多网友心疼加沙地带居民,认为他们的居住密度太高了。

但数据显示,加沙地带的居住密度,为5700人/平方公里,低于我们城市的平均值,而且全国有200座城市的建成区人口密度,是高于加沙地带的。

极高的居住密度,会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让人们不自觉地将自己与他们进行对比,从而产生焦虑感。

除此之外,城市功能设计的滞后,也是焦虑感产生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这种高居住密度的策略,并不是我们独创的。它首先在最早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出现,随后在前苏联自上而下的决策中获得了极大的推广。

原本荒凉的地区,高楼一盖、大量人口进驻,瞬间就成了一座城,但由于缺乏更多的配套,更多时候,这种城是单独出现的,俗称孤城。

这种建筑样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吃饭这个大问题的影响(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解决8亿进城人的生存,得到了极大的推广。

从一线大城市、二三线中等城市,人口规模不过五十万的小城市,到小镇,甚至某些村庄,都有高楼的存在。

格子间一样的高层住宅,却对人类的繁衍,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居住在格子间里的人,整天忙碌于生存,早出晚归:相信很多人都不记得自家房的太阳,从哪边升起,又从哪边落下。这对我们的生育,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加之儿童的成长,天然需要极大的活动空间,繁忙且车流穿梭的城市,不允许这种空间的存在。所以,从幼儿园到初中,早上送、下午接,是很多家长的选择。

这种高居住密度的城镇化,拉高生育成本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人们生育的意愿。事实上,我国城镇化的进度,与人口生育率的下降,基本保持了同步的状态。

或许,这种城镇化的策略,间接的影响是牺牲下一代,甚至于出现大量无房贷、无车贷和无后代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