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碔砆,知乎同ID)

从今年1月1日开始,到昨天(4月23日)刚好读完了27本书,这个量也许比不了大佬,但肯定也不算是少的。

所以就想借着“世界读书日”这么一个契机,来分享以及推荐几本我今年遇到的好书。

先叠一套锁子大叶连环甲外衬皂罗袍,最好蹬一套虎头战靴:

1、我所列的书是在我个人的喜好程度及审美标准下选出来的,所以不可能所有人都会认同或者喜欢,如有不同意见(比如您觉得这书不值得推荐),那直接指出就好,不必嘲讽。

2.毕竟只读了27本书,所以挑选范围还是比较窄的,挂一漏万,如果您觉得还有更好的书,欢迎在评论区提名并说明理由。

好了,我们开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孙权半辈子都在合肥城下晃悠?为什么关羽冒着吕蒙偷家的可能性也不想放弃眼前几乎唾手可得的襄阳?为什么诸葛亮最终星落五丈原?

本书堪称是三国战争地理学的一本神作,如果你喜欢三国且对其中的战争感兴趣,这本书绝对不能错过。

优点:采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及现场考证,其真实可靠性不需要任何怀疑。书中列举了多场具有极大意义的战争,对其发生的必然以及地理对其的影响作出了详细的分析。

同时为我们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合肥、襄阳、祁山”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三大要地,让我们彻底明白了何为兵争要地,何为三国攻守。语言深入浅出,且大多附有插图,能够很轻松的理解作者的意图。

缺点:需要有一定的三国历史功底才能读进去,否则会读的极其枯燥以及困惑。

同时作者稍稍带有一点偏向,略微偏向于季汉但整体无伤大雅,但如果你是个季汉黑那最好不要碰。

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离不开政治,我们也都号称懂政治,碰到一个话题恨不得吵上三天三夜再说,毕竟一切群聊都会有两大归宿:建政、开车。

但谁又能想到,迄今为止,将中国政治描述的最浅显明确的反倒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一本美国学生的教科书。

优点:在书中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来对中国政治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并最终形成了作者自身的观点和看法。

且本书是美国学生的教科书,所以本书几乎可以代表西方许多学生、学者、政客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看法。

对中国的政治从古代到21世纪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而并非空泛的讲一些理论。其结论,尤其是作出的有关于民粹的预测,我们甚至惊人的发现——是如此符合2024的中国。

缺点:作者是美国人,所以他可以很懂近现代中国的政治,毕竟他可以实地考察加思考。但他对于中国古代儒学的观点和认识并非准确,或者说近乎于管中窥豹。

更多的是来自于现代人对古代思想的一种大众化刻板印象,同时描述的也并不详细。喜爱古代政治的不要读,收获不到任何东西。

同时本书修订与20年前,所以有些观点确实有点过时,需要结合自己的思考,但思考也同样是阅读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完这本书,就差不多能对秦晖的思想得出大概的认识,所以将此书作为秦晖(或秦晖金雁二人)的作品的入门还是比较合适的。

全书十篇论述,从一个中心点向外伸展出数条分支,对于阅读的流畅性和逻辑学非常有帮助。

优点:其中心点把握的十分到位——对中国古代到现在两千年行“儒表法里”秦政的批判以及对大共同体本位的思考。

同时对于法家“伪现代化”即“追求君主法治而非制度法制”的本质拿捏的十分到位,同样从农业集体化等方面恰到好处的切入对共同体的讨论,读起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缺点:某些材料或者史料引用的过于频繁——这就导致很多观点有先射箭后画靶子的嫌疑。

同时秦晖将“原儒”视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这一点至少在现在没有什么确切说服力,更多也只是一厢情愿的论述。

这本书已经读了三遍了,每一遍还是会有新的收获。读两晋南北朝的历史,陈寅恪先生的未免过于深奥学术,李文才先生的有些碎片化教科书化,王仲荦先生的未免太富有时代阶级性色彩,所以田先生的这本书堪称是这段时期历史不可不读的神作。

优点:首先,田先生在本书中用大量的历史依据和逻辑推演,在陈寅恪先生等人的研究上继续深耕,形成了“东晋门阀政治本质上是皇权政治变态”这一本质理论。

再通过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以及一些“次级士族”来抽丝剥茧的论证。

其次,这本书通过这几大士族的兴衰历史,从中总结出了士族门阀政治存在的必然原因,总结出了为什么王庾桓谢家族实力如此之大却还是未能取代司马家的天下,总结出了道术在东晋末期充当重要地位的原因,总结出了为什么最后换天下成功的是刘裕,为什么说刘裕的改朝换代是门阀政治向皇权回归的标志。

这些论证都有充分的史料依据,存在推理的地方也是逻辑清晰缜密,有理有据。

最后,田先生提出的结论十分精彩:历史运动中的胜利者,不是这一胡族或那一胡族,也不是江左的门阀士族或次等士族。历史运动过程完结,它们也统统从历史上消失了。留下来的真正有价值的历史遗产,是江南广阔的土地开发和精致的文化创造,是北方普遍的民族进步和宏伟的民族融合。

我们有时过于关注那些精英人物的入世淡出,我们会为之感叹良久,痛哭流泣甚至怒骂不公等,但这些英雄人物以及他所处于的历史事件,不过是历史长河中发展的一部分。我们有时应该将视线移开,真正去看一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背后带来的历史发展必然。

缺点:如果你对这一阶段的历史真的一无所知或者仅知皮毛,那最好还是先从李文才的十二讲入手,先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而后再来阅读本书,保证会有很大的收获。

2023年夏季,《长安三万里》成为爆款电影,让无数中国人对“长安”这一符号产生了某种兴趣和了解。

长安,其实就代表着盛唐的繁华与理想——可以是李白杜甫高适王昌龄王维孟浩然常建岑参的理想,可以是姚崇宋璟张九龄为民造福的舞台,可以是李林甫杨国忠排除异己打击政敌的手段,也可以是安史叛军有意无意间点起来的一把火。

弃长安,名义上是安史之乱中李隆基弃长安“幸蜀”,实际上是整个历史抛弃了以长安为符号的大唐盛世。

优点:我们先前读历史是否过分关注“事”?我们是否没有对历史的“人”给予过哪怕一丝青眼?我们先前读历史是否过分关注文臣的安邦,武将的定国?我们是不是一直忘记了,文学其实一直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这本书就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开元盛世的终结,“长安”这一符号的终结,仅仅是以安史之乱为标志吗?不,当诗篇完稿,当笔墨风干,当草纸沉江,盛世方告一段落。而且全书详细勾勒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间线,对于不了解这一段历史的读者十分友好。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是用人物进行串联,通过李林甫、哥舒翰、安禄山、杨国忠、杨玉环、张巡等一张张面孔作为关键词,凸显出大变革中的小选择小坚持。

缺点:全书将文学的盛衰——皇权的盛衰——大唐的盛衰相结合,如果不是特别喜欢盛唐文学的会很难读进去,同时有些地方的描写过于想当然,主观色彩较为浓厚,如果一开始没能进入作者的叙事节奏,读的就会极其难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个历史瞬间特写,共同谱写了一曲名为“人类”的赞歌。

优点:茨威格对曾经推动历史发展的人物几乎毫不避讳,这些人中有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伟人,有我们大众普遍认为的坏人,有尽全力推动并维持和平的精英,也有发动狂热圣战的天才。

茨威格运用极其细致且充满想象力的描写,寥寥数语便使人物跃然纸上,短短数笔便令场景浮现眼前。总有人说茨威格不过就是描述了几个历史时刻而已,但茨威格对这一瞬间的掌控,对这一场景的想象,对这一时刻的思考是绝大多数人无法比拟的。

同时也需要感谢姜老师优美准确传神的翻译,没有这样优秀的译者,我们可能至今无法领会全书的精华。

缺点:一是有些地方作者写的过于简略,甚至会导致读者无法连起来逻辑链条。

二是为了更好的贴合场景,更好的切合人物的思想主观情感,茨威格使用了大量的笔体──陀氏一章中通篇诗句,托翁一章则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现──这样固然会放大一些情感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带入场景带入人物,但对于读者的要求瞬间上了一个台阶。

以上就是我的推荐了,希望你也能遇到自己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