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实现梦想。孟子说,人人皆可为尧舜,王阳明说,所有人心中都有圣人。不过奇怪的是,并没有人人都成功,并没有人人都实现了梦想,也没有人人都成为尧舜,更没有人人心中都有圣人。这是为何?这是因为天道的规律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帝内经》曾说,“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这就是天道,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既然天道都无法圆满,那么人也无法圆满。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托尔斯泰曾说过,“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从这个位面上来说,这就注定不能每个人都大获成功。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充分说明了物种是有多样性的,人也有各种式样的,再加上人生际遇、各种环境都不一样,这也为每个人不能发挥同等实力找到了借口。因此,就出现了著名的二八定律,就是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能够取得成功。

有道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是成功者毕竟是有的。那么,为什么那些人能够获得成功呢?他们的身上都有哪些特点呢?肯定会有人说,他们天赋异禀,他们生逢其时,他们运气太好。要知道,所有的人生开挂,都是厚积薄发。每个成功者,都是“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他们心中的梦”,最终变成了成功人士、收获了成功人生。

其实,对于成功者的共性,早在《尚书》中就已经说得明明白白。《尚书·大禹谟》中曾记录了这么一段话,“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原意是舜帝与大禹的一段对话,舜帝夸赞大禹的功劳时说,能勤劳于国,能节俭于家,不自满自大,只有你贤。

《尚书》的这句话,可谓是一语道破天机。因为这句话把所有的成功者的共性,都讲到了。这句话里,提炼出的就两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什么?勤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嘛。第二个要素是克制,“不自满假”嘛。

众所周知,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里面也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个是“克勤于邦”,无论是事业,还是政务,都需要勤,毕竟,“天道酬勤”嘛!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也说,“业精于勤荒于嬉”,翻译成现代的说法,那就是八个字——实干兴邦、勤政务实。想干事、能办事、办实事,这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的共性,没有任何一个成功者是靠懒政或者投机取巧获得的。

第二个是“克俭于家”,现代流行一句话,“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因此,不管身价高低,都要俭朴,毕竟,用石头砸缸的调皮学生司马光曾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铺张浪费往往是“败家”的开始。

成功者光靠勤俭行不行呢?不行。这就是《尚书》中“不自满假”的意义所在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克制的重要性。所谓克制,有一个比较现代的说法,那就是“延迟满足感”。为什么要“延迟满足感”呢?这让我想到《东周列国志》里的一段话,“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

为什么呢?因为“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越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往往失去的越多;越是喜欢抱怨愤恨的人,往往招来的灾祸越多;越是想要快速走捷径的人,越是容易误入歧途、大栽跟头。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人生痛苦,都是因为太在乎即刻满足,付出了一点点,要是没有立刻获得回报,就会觉得很难受,这是人性的弱点,需要克服。无论是创业,还是做事,都不要太计较眼前的既得利益,更不要太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对一时的成败要有清晰的认知,延迟满足、懂得克制、坚持修炼,你会发现,你的耐心更好、标准更高、目标更大,最终的成功几率也就最高。

【本图文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