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不易,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与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同时也能带给您与众不同的参与体验,感谢您的支持!

文化名人范曾近期很火,其实不是他现在火,而是他一直都很火,只是最近迎娶了比自己小50岁的娇妻徐萌,并自诩为是“艺林佳话”,让他又重新刷新了一次认知和存在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曾曾经在多个场合宣称自己是范仲淹后裔,到底是不是也无从考证。范曾在《我的自述》一书中,有一页是专门列出范仲淹(还用很长的虚点拉下来)以考“证”自己是范仲淹的后裔(引自本人头条文章《范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宣称自己是范仲淹后人,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

无论是与不是,但他的家乡确实是在江苏南通,据说南通范氏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代,是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的一脉子孙,范曾也说自己是范仲淹的29世孙(也有一说是27世孙)。

(范曾江苏南通老宅)

南通范氏家族文化底蕴深厚,确实几代人均有诗文传世,也体现了范氏家族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这一点倒是与范仲淹倡导的“先忧后乐”精神相吻合,且与范仲淹后代重视学问和道德修养的传统相符(引自本人头条文章《范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宣称自己是范仲淹后人,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翻看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排左起:范济、范子愚、范曾、缪镜心 后排左起:范恒、范临、范临夫人镇以和、范泰)

但是有一点是不同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还是一位军事家,可谓是文武兼备。

范仲淹确实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闻名,尤其是他的散文代表作《岳阳楼记》,其中蕴含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范仲淹并非仅限于文职,他在北宋时期也展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绝非能以简单的文学成就来评价他。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军事成就:

  • 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西夏政权,随后不断侵扰北宋边境,导致宋夏关系紧张,战争频发。

从1038年开始,宋夏之间发生了多次战争,其中包括三川寨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多次战役,生灵涂炭,百姓遭殃。

在战役中,西夏军凭借其机动灵活的战术和对地形的熟悉,多次击败北宋大军,给北宋边疆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受命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负责西北边防事务。

面对严峻的军事形势,范仲淹提出并实施了“屯田久守”的策略,通过组织军队和民众在边境地区屯垦,既解决了军粮供应问题,又增强了边防力量,有效稳定了北宋西北边疆的局势。

  • 在驻守西北期间,范仲淹非常重视防御体系的构建。着手修复和新建堡寨,完善防御工事,调整兵力部署,使得原本薄弱的边防得以加固,极大地提升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和持久作战能力,为后来的宋夏议和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此可见,范仲淹虽以文臣身份知名,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也能发挥出优秀的军事领导力和战略智慧,对北宋的国防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岳阳楼记》则是范仲淹在庆历六年(1046年)应好友滕子京之请所作,充分展现了他“先忧后乐”的人文关怀和爱国情怀,这也是他一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和道德风范。

范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自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后代,一方面是出于对自己家族文化的骄傲,希望通过这样的联系彰显自身的文化血脉和精神传承,增强自我文化身份的认同感;

另一方面,范曾将自己与历史名人挂钩,有助于提升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难免有“贴金”之嫌。

当然,也有认真的网友进行过考证,认为在600多万字的《张謇文集》多有提及他的曾祖父范当世,并有手札留存,也未曾有言及此事。范仲淹是到过南通,但他的亲属根本没有留在南通,所以范曾在《我的自述》中自证范仲淹后裔是伪造的。

也有网友戏称他为范进后人、范德彪后人,当然这些都是笑话,不必当真。

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各界包括学术界、文艺界和媒体对于范曾是范仲淹后裔的说法也多持接纳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这一论断的社会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