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昔日城商行“二哥”,正在经历至暗时刻。

0 1

上海银行,掉队了

最近看到一句话,很有感触:

很多时候,真正让人感到挫败的不是落后,而是眼睁睁看着自己落后却无处施力。

这句话用到现在的上海银行,再合适不过。

这几天A股上市公司进入2023年报集中公布时期,8家“万亿级”城商行中,已有5家——

北京银行、宁波银行、长沙银行、杭州银行和上海银行,发布了业绩快报。

去年这5家万亿城商行资产规模合计达12.41万亿,实现营收2386.亿元,净赚955.5亿元。

不得不说,如今的大环境下还能有如此可观的利润,银行的赚钱效应确实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拆开细看,这几家城商行之间其实分化得很严重——

营收、净利润方面均维持了正增长,但上海银行的失速,大超预期。

从归母净利润增速来看,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归母净利润增幅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为23.15%、10.66%;

长沙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净利增速分别为9.57%、3.49%、1.19%。

增速最快的杭州银行,去年净利润增长了23.15%;而实力更为雄厚的上海银行,这一数字仅1.19%。

增速失速不说,还拿了个倒数第一。

与此同时,其营业收入505.64亿元,同比下降4.80%,也进入了业务萎缩通道。

营收、利润两个重要的财务指标双双吃瘪。

从历史上看,毫无疑问这是上海银行近10年以来最黑暗的时刻。

曾经与老牌城商行一哥叱咤A股城商行的上海银行,要沦为历史了吗。

0 2

辉煌不在?

对于上海银行,一个不得不面临的事实是,很难再复昔日荣光。

2020年9月,朱健告别国泰君安,出任上海银行行长,完成了一次跨行业的华丽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之前,城商行“北京”第一、“上海”第二的排名深入人心,然而世易时移,朱健掌舵下的上海银行逐渐开始走下坡路。

转折点在2022年。

彼时,A股的58家上市银行2022年营收合计约60880亿元,同比增长0.79%;全年净利润合计约21363亿元,同比增长7.10%。

相比之下,上海银行2022年营业收入约531亿元,同比下降了5.54%

全年净利润约223亿元,同比增长1.08%。

上海银行的表现,明显落后于上市同行总体水平。

到了2023年,这个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2023年的一季度,上海银行营收下降了7.12%。

上半年,上海银行营收增速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三,仅好于浦发银行和郑州银行。

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位至倒数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归母净利润略有增长,但增速上已被诸多城商行反超,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位至倒数第三。

之后,更是延续了这一颓势。

前三季度上海银行实现营收392.73亿,同比下降5.76%。

至此,上海银行已经连续6季度营收缩水。

当时就有投资者怒而发问:上海银行到底怎么了?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净利润增速不是负数,同比增长了1.03%,排名城商行倒数第4位。

不过能实现净利润增速为正,主要得益于信用减值损失计提的大幅减少(财报中计提了100.2亿的贷款减值损失,同比下降幅度达30.53%)。

通过炉火纯青的会计“微操”,上海银行维持了基本的“体面”,但其真实业绩情况或比报表看起来更糟糕。

所以前不久公布的2023年那少得可怜的1.19%的增速,大概率也是被美化之后的。

很难想象这是曾经“第二”城商行拿出的成绩单。

事实上,自2020年换帅以来,上海银行已不再是城商行“二哥”,早就被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所超越,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大。

如果深度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未来的路只会更难走。

0 3

内忧外患

扎根于中国金融中心,背靠着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坐拥天时地利,上海银行走到如今这一步,令人不胜唏嘘。

深层问题并不难分析,用一个词就能总结:

内忧外患。

“内忧”,监管层已经明确给他们指了出来。

去年底,上海银行连吃两张罚单。虽然罚款金额都是一样的690万元,但罚款缘由却各不相同。

第一张罚单,共计19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其中与EAST数据相关的漏报、错报现象多达十余项。

EAST(Examination and Analysis System Technology)系统于2012年上线运营,历经5个版本升级,包含银行标准化数据提取、现场检查项目管理等功能模块,旨在助力监管部门提高检查效能。

面对如此重要的EAST数据,还能出现大量漏报、错报现象,只能说明两个问题:要么是弄虚作假被抓到;要么就是内部管理有很大的问题。

第二张罚单,列举了13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大部分都集中在理财业务。其中包括开展理财业务违反公平交易原则、理财业务数据登记错误、委托贷款违规用于购买理财等。问题的关键,同样指向其内部管理的规范化,业务操作的合规化。

而更早之前的2023年4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对上海银行开出巨额罚单,没收违法所得19.9万元人民币,并处罚款9834.5万元人民币,罚没款合计9854.4万元人民币。

也就是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海银行已经被罚款过亿元。

其内忧大致在此。

至于外患,他们犯了不少金融机构的共性问题:踩雷地产。

金融、地产不分家,房地产行业的寒冬,也影响着银行的财务数据。

2021年,中国房地产的转折之年,上海银行就是是房地产贷款增量最大的城商行。

2023年,上海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包括公司和个人)2865.86亿元,占该行贷款总额的21.09%。(上半年数据)

地产失火,殃及银行,上海银行被地产拖累也是无可避免。

而在地产开发贷方面,上海银行先后踩了恒大、宝能的雷。

恒大自不必说,这几年但凡跟他们沾边的企业、银行都倒霉。宝能同样也是上海银行的一步臭棋。

去年,上海银行发了公告披露,通过起诉追讨一笔本金高达25.8亿元的借款,涉及宝能投资集团、宝能控股、姚振华等6名被告。

然而,宝能集团现存70余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已超400亿元

到了2023年才想到来起诉,深陷泥潭的宝能集团恐怕很难有能力偿还上海银行这笔贷款。

其实,就算没有踩中房地产的“雷”,增长失速仍然结局注定。

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息差”

一直以来,净息差是上海银行的短板。早在2013年,该行净息差就仅有2.18%,处在城商行末尾。

2023年,其净息差进一步下降到1.26%,排在城商行倒数第二。

净息差之低,别说赶超“一哥”,哪怕保住“老二”都够呛,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面临如此境地,上海银行打出了“换帅”牌——原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施红敏于今年1月30获准担任行长之职。

原行长朱健则回归“老东家”国泰君安证券。

新上任的行长施红敏面对业绩掉队和内控合规问题,面对十年来最烂的局面,能打好一场翻身仗吗?

问题的答案连他们自己也说不准。

| 金投研好文推荐: